常州梳篦的数字化保存研究
2018-08-29张靖崎
张靖崎
[摘要]常州梳篦自清代享有“宫梳名篦”的美誉。1950年,常州梳篦达到巅峰,年产3000万张,海外市场占总产量的40%。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发水和塑料梳子逐渐代替梳篦的功能,常州梳篦的销量逐年下滑。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给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常州梳篦;数字化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
梳子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伴随人类生活了6000年之久。篦箕的历史也有2500年。文人雅士,通过描写梳篦的美,赞颂使用者的美。如“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梳篦工人,通过劳动号子,唱出心中苦短。如《四煞歌》:“旺季日夜忙煞,淡季无吃饿煞。老板面孔凶煞,看见老板娘吓煞。”母亲入殓,长女为其梳头,哭唱《梳头经》,表达对母亲的哀思。梳篦伴随着人们走过了风风雨雨,而如今梳篦产业摇摇欲坠。
吴琼先生提出了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的想法,用柔性生产代替传统手工业生产。梳篦的现代化不仅是在生产方式上的现代化,也要在吸引和培养人才的方式上现代化。本文通过研究常州梳篦的数字化保存,试图探寻通过数字化手段复兴梳篦的道路。
一、常州梳篦传统手工业概述
(一)常州梳篦的历史
常州不仅有着悠久的梳篦生产和使用历史,还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常州民谣:“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正是传颂着这一悠久的历史。
1973年在常州市东郊出土东晋古墓中,发现有半圆形木梳,这是常州有据可考最古老的梳篦。
明清之际,常州出现专门记录梳篦的人员,他们将常州梳篦的名声传播得更远。如常州西郊八景中有“文享穿月,篦梁灯火”之名,乾隆年间《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载。自梳篦被乾隆皇帝钦点为宫廷御用梳以后,位于常州城西,紧邻运河的篦箕巷,成为制造篦箕和木梳的符号。
(二)常州梳篦的现状
常州梳篦产业在地方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工业化生产出现以前,常州梳篦产业是家族世袭制传统手工业。其较系统的分工协作方式和较成熟的工会制度,使常州梳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远销海内外,成为常州产业的支柱。但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洗发水和塑料梳子逐渐代替了梳篦,自然环境的恶化使梳篦的原材料成本不断提高,国内出现“谭木匠”等其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外国企业的冲击等,常州梳篦业出现了危机①。
二、常州梳篦保存的必要性
(一)常州梳篦的歷史文化价值
梳篦自公元前4000年一直沿用至今。自管仲壮大华夏民族到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融于骨髓之中,梳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形式,它见证了一个地区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悠久的历史中蕴藏着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了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明,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梳篦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愿望、快乐和想象,其独特的魅力和吉祥寓意,使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大放异彩。
(二)常州梳篦的艺术价值
梳篦的发明与工艺的创制有着超越实用的审美意趣,精美绝伦的雕刻工艺和绘画技术使梳篦更具收藏价值。梳篦虽然小,但能工巧匠们通过雕、刻、绘、烫等技艺将梳蓖精雕细刻成工艺品。常州梳篦造型极为美观。在近代,先后在美国的两次世博会上获得银奖和金奖。宦官李莲英为慈禧太后梳头用的常州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常州梳篦数字化保存的可行性
(一)数字化保存的定义
“数字化保存”,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数字化技术将平面与立体信息、图像与符号信息、声音与颜色信息、文字与语义信息等等,表示成数字量,并方便地存储、再现和利用的技术②。3D数字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文物通过3D建模保存后,对其研究、展示、传承、保护、存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数字化保存的方式
数字化保存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是一种可以让人沉浸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体验的技术。这种技术主要运用在医疗、娱乐、军事、室内设计等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常州梳篦“文享穿月,篦梁灯火”的景象,感受篦箕巷当年门庭若市的场景。
2.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简称AR,是一种通过设备,在现实场景中增加虚拟影像并可进行互动的技术。这种技术覆盖面较广,运用于医疗、娱乐、军事、旅游、古迹修复等方面。对于那些残破的梳篦,通过增强现实,可以复原制作完成时的精美,也可以让人体验“满头行小梳”的样子。
3.利用全景投影技术。全景投影技术,英文为video mapping,是将影像投射在非常规屏幕上的技术,如汽车、建筑等等。给古迹制作全景投影,可以让古建筑焕发第二春。
(三)数字化保存与传统保存的比较
数字化保存具有以下四个优势:
1.降低工作成本耗材。梳篦作为传统手工业,人力成本大,耗材多。随着现代洗发水等洗漱产品的普及,梳篦失去了原有的实用功能。若采用数字化保护方式,经过信息化处理,保存在电脑中,虽然前期制作的成本高,但大大降低了保存的成本。当有人想体验观摩梳篦的制作工艺时,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而不是真实的制作,从而节约耗材。
2.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艺复杂,七十三道工序中一道工序失传,便无法制作梳篦。通过数字化的保存,即使后继无人,也可以将梳篦的制作工艺保存在电脑中。如果有人愿意了解梳篦,或是愿意体验制作一把,便能通过影像记录学习,抑或通过VR技术模拟制作。
3.便于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的保存信息闭塞,通常只在博物馆中。通过博物馆观看可能不知道一些文化遗产如何使用。如果使用VR技术,可以让人亲身体验如何使用以前的东西。而且通过网络,将有效扩大普及的范围,让人们用电脑和手机就可以了解梳篦。
4.易于修复和管理。传统的保存如果遇上火灾或战乱,文物极有可能就毁坏。而通过数字化的保存,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便能在视觉上还原。通过3D扫描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细致比对,大大加强了文物的管理。
四、数字化保存的应用
常州梳篦制作工艺的数字化保存主要应用在两方面,一是面向大众科普知识,二是面向专业从业人员生产教学。
(一)科普知识
1.培养兴趣
出生在数字时代的孩子,从小就接触数字产品。以前培养孩子对梳篦的兴趣主要看孩子是不是出生在梳篦世家,而今天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对梳篦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梳篦产业便可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人,梳篦的创新与发展就有了新鲜的血脉。
2.增强民族自信
梳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形式,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让大众了解梳篦制作工艺,更是了解一个地区文化历史的积淀,了解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特色的道路正是由这种平时不起眼的物件一点点积累起来,量变引起质变,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独树一帜,为世界文化遗产增添宝贵的一笔。
3.刺激购买
多少个世纪以来,万千青丝白发穿经于梳齿之间,将民族的记忆驻留,将生活的文化演绎,同时还烙下了时代变迁的印痕和蹉跎年华的身影,并且在其铭刻历史文化年轮的漫长岁月中,又随之萌生着一种潜在的约定俗成的规范力量。大众了解梳篦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购买梳篦就不是购买梳篦本身,而是一种情结。这种情结转而又去创造新的故事,积淀新的文化。如此反复,让梳篦的文化越积越厚,中华民族的文化也越积越厚。
(二)生产教学
1.减少耗材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木材成本随之升高,梳篦的成本也不断攀升。传统的学徒通常是观察师傅的动作,然后进行模仿,在不熟练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废品,而且在师傅言传身教下学习的时间少则五年,多则十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徒在虚拟的环境下练习操作,反复了解操作的动作,等到自己上手操作时,已有足够的了解.降低废品率,也就降低了耗材。
3.增加教学人数
传统的师徒制,师傅的精力有限,带的人数也就有限。将梳篦制作工艺数字化后,通过增多设备,便可增加教学的人数。也可通过网络,让世界各地的人可以学习梳篦制作。这样不仅是中国人可以学习梳篦的制作工艺,外国友人也可以学习制作梳篦,帮助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
3.提高教学效率
师徒制下,徒弟一旦很多,给每个徒弟的时间就会变少。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甚至自学。对于有些师傅,他可能自己知道如何把梳篦做得很好,但让他说出来,又没法说出个道道来,于是师傅只能让学生自己领悟,有些学生悟性高能领悟,有些则不能。对于那些领悟不能的学生,便可通过数字化虚拟的环境,和那些名师面对面,这样更容易领悟制作梳篦的要领。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两点:
第一,数字化保存相对于传统保存,具有耗材小、吸引力高、信息覆盖面广、易于前后对比和易于视觉修复的优点。在数字化时代下,我们也不是要完全抛弃传统的保存方式,而是利用数字化保存服务于传统保存。
第二,数字化保存在对现代人的科普教育和生产教学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增加人们尤其是孩子对梳篦的興趣,增强民族自信心,刺激人们购买。在生产教学方面,数字化保存具有减少耗材、增加教学人数、提高教学效率的优点。
常州梳篦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方雷氏创造出梳子,陈七子狱中做出篦箕,几经兴衰,都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现在,面对数字化时代,常州梳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将自身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才能在时代的进程中顺风顺水。常州梳篦数字化保存后,能在更广的平台上,面向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火种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注释:
①吴琼.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D].南京林业大学,2006
②魏利伟,李文武,刘俊华.国内外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6,(06):91-96
参考文献:
[1]杨晶.中华梳篦六千年[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0
[2]徐丹.基于工艺角度对常州梳篦的分析[|.大众文艺,2013(11):76-770
[3]吴琼,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D].南京林业大学,2006.
[4]魏利伟,李文武,刘俊华.国内外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6,(06):91-96
[5]段笔耕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以常州梳篦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6,(0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