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微课资源整合路径探究
2018-08-28许丹曼
许丹曼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整合建设微课资源,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高中生物微课资源分知识传授型、活动探究型和辅助拓展型三种类型。要在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总体方案和思路的引导下,以生为本,按照学生实际,有序推进高中生物微课资源整合建设,发挥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 互联网+;高中生物;微课;课程资源;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5-0064-03
1 前言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时间长、容量大的传统课程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移动化学习的需要,而微课的问世,因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形式灵活、情境真实等优点,在广大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高中生物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加之知识点较多且较为抽象,其教学效果往往不佳。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若想达到相应的预期效果,就必须引入新型授课形式——微课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地建设高中生物微课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教学模式的效用和价值,才能真正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究、理解生物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知识自我建构能力。
2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微课资源类型分析
高中生物微课主要有学习素材、知识讲授、实验探究、学习指导等多种类型,根据微课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知识传授型资源 知识传授型资源是以各种生物知识点为主而设计的微课教学资源,其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一些陈述性知识,培养学生生物知识的构建能力。这种类型资源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灵活选择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并通过相互讨论、教师启发等学习活动,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如同源染色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等生物知识。
活动探究型资源 活动探究型资源是以实验和探究活动为主而设计的微课教学资源,其目的是在微课资源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和探究并获取实验技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类型资源的特点是以生物知识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线,采用演示、置换、参与、体验等方法,提升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生物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如有丝分裂、DNA的复制等生物实验。
辅助拓展型资源 辅助拓展型资源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而设计的微课教学资源。这种类型资源的特点是不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生物课堂学习,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补充和促进作用。如教师在教学中给出的基因治疗技术链接型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指纹技术等生物知识。
3 高中生物微课资源整合路径
高中生物微课资源是高中生物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开展进行的资源整合。所以,生物学科教师在推动生物微课资源体系与学科资源有效整合过程中,必须具备强烈的资源整合意识。
与传统资源的整合 高中生物微课资源整合必须注重新旧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相对持续、完善的生物微课资源体系和生物教学资源库。在具体实践中,要充分继承和发扬传统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微课资源的价值。如在“人类遗传病”教学实践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搜集有关遗传病的微课资料,了解遗传病知识,在课堂上随机邀请学生分享。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整合课程资源,将课堂讲解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
同时,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发生物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如在组织学生学习“DNA分子结构”知識时,为了充分发挥传统生物课件教学资源的作用,有效实现传统课件资源升值,笔者将传统多媒体课件与微课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构成微课的主要部分。
与不同类型资源整合 随着生物实践教学的发展,高中生物微课资源丰富,很好地体现出每个高中生物教师的智慧,但不同类型的微课资源整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有机整合不同类型微课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时间短、容量小而带来的不足,充分做到各种类型资源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如辅助型微课资源常常是围绕活动型、知识型微课资源而设计的,教师应在活动型、知识型微课资源的基础上,利用辅助型微课资源有效延伸知识,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微课资源链。又如活动型微课资源是为了更进一步探索、验证知识型微课资源,教师应在知识型微课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活动型微课资源,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 众所周知,不同学科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知识联系。高中生物微课资源的整合也要坚持开放的原则,将不同学科的微课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在不同学科微课资源具体整合过程中,既要立足生物教学实际,又要抓住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点,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迁移,形成丰富的高中学校教学资源库。如“减数分裂”知识与高中指数函数知识密切相关,二者的教学可以相互渗透和交叉,教师应尝试“减数分裂”微课资源与“指数函数”微课资源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 高中生物微课资源整合策略
高中生物微课资源整合策略必须要在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总体方案和思路的引导下,以生为本,按照学生实际,有序地推进高中生物微课资源建设。
合理规划 为了避免微课资源重复建设与建设中的浪费,提升高中生物微课资源建设效率,务必进行合理规划。
首先,高中生物微课资源建设和整合规划要符合学校的统一要求和长远规划,每位生物教师在教研组长的统一领导下,深入解读高中生物考试大纲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并根据考纲和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定位微课资源内容,制定出高中生物微课资源建设方案和流程。
其次,要充分考虑微课背景下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尽量让微课资源简单易学,且适当拓展深度和广度,使设计出的微课资源更加贴近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与掌握各个生物知识点,充分展现出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以“培养基”教学为例,高中学生已经认识到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可以从“培养基是微生物的粮食”入手,介绍培养基的定义、种类、成分等。只有这样,教师整合建设的微课资源才能与学生的基础水平相吻合。
搭建平台 微课资源的建设离不开学校互联网的建设。高中学校要根据“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学资源班班通、宽带网络校校通”的要求,搭建好教育管理、教育资源两个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高中生物教师之间在微课资源建设上相互促进和借鉴,打造出融合“微课建设、管理、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服务环境。同时,学校应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微课设计比赛活动。如借助互联网平台,不定期开展微课题研究、微课设计大赛等。此外,邀请相关专家对学科教师的微课制作进行集中培训,通过优秀作品的讲解,让教师明确微课设计的策略、模式以及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識,提高微课设计水平。
微课制作 作为高中生物微课资源建设的关键,微课制作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还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计算机技术。
首先,制作出的微课要具有科学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符合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能力的需要,制作的微课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并且每个知识点所占的课堂时间比例要科学分配;
其次,制作出的微课要有教育教学价值,必须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不能出现过多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资源;
最后,制作出的微课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要融入艺术元素,展示微课的魅力,确保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节课程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应将重点放置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上,通过Flash视频动画形象地演示相应的生物现象,让学生观察光合和呼吸现象,并组织学生思考和探讨交流: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怎么表现的?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观看和探讨交流,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培养了分析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改进 在实现微课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思考已经建设微课资源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同时,还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善于通过专家点评、同行点评等方式进行互动,最大限度地收集微课资源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高中生物微课资源建设水平。
如通常情况下,高中生物微课资源观看结束后就进入下一个问题学习,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笔者在微课资源整合过程中,适当地设计出一些练习题目,在一定时间结束后,设置交互提示,如“请选择答案,回答后继续播放”,在学生选择答案后呈现出详细的讲解思路和步骤,以便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查找不足。在形式上,设计一些闯关、做任务等趣味性的游戏,并且配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5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整合建设微课资源,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新旧教学资源、不同类型微课资源、不同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合理规划,搭建平台,科学制作微课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强化实践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发挥微课资源的辅助性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运喜.高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4):45-47,51.
[2]林伟,王婷婷.运用微课资源变革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4X):39-40.
[3]苑雪.微课资源开发的实现路径分析[J].电子世界,2014(9):178-179.
[4]马庆杰,吴传凤.微课教学资源整合及教学运用[J].科技资讯,2016(2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