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8-08-28刘惠

求知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影响

刘惠

摘 要:QQ、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介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和大学生学习的新阵地。作为新媒体的直接使用者和传播者,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接受了的包罗万象的资讯的同时,也接受了各种难辨真伪的信息,这给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正面影响

1.新媒体为大学生形成独立的、健康的人格提供了平台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的隐蔽性使得受众可以畅所欲言地谈论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言表的矛盾以及无处表达的思想,这为大学生形成独立的思想提供了契机。大学生对自己学业、情感、社会交际等方面的信息需求都可以凭借互联网独立进行选择,各种基于新媒体的消息的即时推送,使得大学生可以多方位、全面、詳尽地了解各种时事动态以及网络热点,对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舆论可以进行自觉地讨论、思考、分辨,最终选择汲取或者抵制。在“人手一机”的大学生中,新媒体能够为大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提供广阔的平台。

2.信息的多元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新媒体的信息覆盖社会的各个方面,学生利用新媒体可以轻松便利地捕捉到需要的前沿信息。网络信息不断地吐故纳新,开放的网络格局使学生接触了大量的网络信息、多样的思想、多远的观念和多彩的生活方式。因此,新媒体在学生中间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也是最高的。新媒体的使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3.促进了思政教育方式的改进

新生事物的兴起必然从最容易接受的群体开始蔓延。大学生在使用诸如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上表现得十分活跃,同时受这些社交平台的影响也很大,因而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这样一个新的平台,改变传统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QQ空间动态、朋友圈或者微博查看大学生发布和转发的内容,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3G 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将单纯的说教和单向的灌输变为互动式的交流和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活泼生动,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负面影响

1.导致教育者的权威性以及教育力度下降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以及网络平等意识的影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需求。新媒体的发展使许多大学生可以即时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快捷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的或假的信息,不再轻易接受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味灌输。如果教师传授的内容没有充分的说服力或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性,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教师的权威。

2.为思政教育带来一系列不可控因素

互联网宽松自由的言论环境,使得网络上的流言谣言难以得到辨别和控制。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识别那些造谣生事、引起思想和舆论混乱、制造不稳定因素的舆论主体的真实身份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同时,个体舆论主体的话语权增大,导致了校园网络舆情难以监控,为大学生的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

2017年12月3日在乌镇开幕的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对数字经济和网络空间与其担心,不如担当。新时代的教育者必须正视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难度与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适时及时学习媒体技术,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应用新媒体的种种优势,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并用先进的文化占领新媒体高地,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赵丽平.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分析及创新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2).

[2]郭静虹.微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