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蜡染的创新传承浅议

2018-08-28严建云丰灵敏

求知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技艺传承创新

严建云 丰灵敏

摘 要: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苗族蜡染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苗族蜡染的传承、发展局限于传统应用的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苗族蜡染的传承、发展已经受到严重威胁。文章从传统蜡染技艺和蜡染图案设计两方面对苗族蜡染的传承进行讨论,并提出创新传承方法。

关键词:苗族蜡染;技艺;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3.4    文献标识码:A

蜡染技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贵州苗族蜡染于2006年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苗族蜡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与乡土气息,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保护和传承苗族蜡染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全球现代化消费文明的结合大潮,已经不可避免地席卷到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从前些年对西方文化的盲目热捧,到现在中国梦的提出,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高度重视,使具有艺术性与功能性的苗族传统蜡染,更多地被非遗文化创新设计企业所青睐,慢慢地,苗族传统蜡染的创新设计研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苗族蜡染技艺特点

苗族蜡染实际上的原理是利用蜡进行防染。苗族民间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瓷碗、水盆、大针、骨针、炭盆、染缸等。蜡染所用的织物一般都是苗族女性自织的土布、亚麻等,防染材料则主要是蜂蜡和石蜡,至于染料则是蓝靛及其他植物染料。

整个蜡染的传统制作过程是先用草木灰滤水浸泡土布,脱去纤维中的脂质。接下来把适量的黄蜡放在小瓷碗里,将瓷碗置于热木灰上,黄蜡受热熔化成液体后,即可用蜡刀蘸蜡汁点画于布上。点好蜡花的布再用温水浸湿,放入已发好的蓝靛染缸,确认布料已经染好后可拿到河边漂洗,让清水冲去浮色,再放进锅里用清水煮沸,使黄蜡熔化浮在水面上,融化的蜡经冷却回收后可以再次使用。点蜡的布料在蜡熔化后会现出没有上染颜色的白色花纹。之后,再将蜡染布反复漂洗,使残留的蜡脱干净,蜡染布的制作就算完成。对于蜡染,“蜡裂纹”是其特色工艺,“蜡裂纹”是由于点在布上的蜡块经折叠抓揉产生裂纹,靛蓝渗入蜡块的裂纹中而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图案纹理。

苗族蜡染除了上述的点蜡以外,还有画蜡的技艺。苗族画蜡是用铜刀(蜡画工具)醮上高温加熔的蜂蜡,在白布上信手画出花鸟鱼虫,江河湖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然后绘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填以各种颜色即成。

传统的蜡染图案多取材于大自然或先民传说,有祖先传下来的图腾纹样,如铜鼓纹、龙纹、云彩、水波等,也有在生活和生产中撷取的纹样,如飞禽走兽、花蝶鱼虫等,题材多样,不拘一格。对称而多变的布局、夸张而得体的构图,灵动而自然的线条都包含着深刻的意蕴,渗进了该民族的审美感受和民族特色。在千般寓意、万种风情的隐语式文化符号中记录着他们悠久的历史,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理想的追求。

当然苗族蜡染技艺也存在其不足之处,例如,传统的苗族蜡染布由于染料的因素以及上色技术的限制,染成面料的染色牢度较差。传统蜡染以手工操作为主,效率低下,影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对消费需求的满足。还有历来苗族女性都是通过手口相传的方式,一代代地将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下来。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由于苗族传统蜡染的制作工序烦琐,耗时较长,大多数的苗族青年不再愿意学习蜡染技艺,造成苗族蜡染技艺流传的减弱。随着拥有传统精湛蜡染技艺的老一辈苗家人逝去,苗族蜡染人才的缺失问题更加紧迫。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不足将严重威胁到苗族蜡染的发展与传承。

二、苗族蜡染传统纹样特征

苗族蜡染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这种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充满夸张,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安顺苗族蜡染以几何纹样为主,图案结构松散、造型生动。织金苗族蜡染以细密白色为主,布满几何螺旋纹,图案结构相互交错,浑然一体。

苗族蜡染工艺品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构图上,都体现了少数民族妇女以饱满为美、以齐全为美的审美观念。从造型上看,苗族传统蜡染工艺品中的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所表现的对象都符合形式完美的原则。如榕江、三都的一些苗族蜡染工艺品中,动物的头部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侧面看,都有双耳、双眼、双脚。苗族妇女在创作时不会追求表现透视效果,而是要力求形体完整,即使比例失调也要使得造型显得完美而齐全。

苗族蜡染的图案也是通过手口相传,一代传一代,由于现在多数年轻人无心于蜡染的传承,相应的图案寓意的传承也在流失,越来越少的苗族女性会点绘传统纹样。另外,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蜡染手工艺制品被当作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为了满足市场兴起的大量需要和追求经济收益,蜡染工艺开始趋于简单,图案单一、做工粗糙,粗劣的蜡染产品大量涌现。以上这些都严重妨碍了传统蜡染纹样的发展、传承。

三、苗族蜡染的创新应用

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的传承问题历来为大众所关注,也有不少专家学者给出自己的建议。但这些专家学者的建议多集中在传统工艺的传承、蜡染继承人的培养、传统蜡染图案的研究等方面。基于苗族蜡染在技艺以及图案传承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参考之前专家学者的意见,对苗族蜡染的传承提出以下建议。

(1)传统手艺的传承需要发展民族产业链,缩短传统与现代的距离。将民族文化转化为商品,这样才能够既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保护传统手工艺,又能让它传播范围更广,为大众所知。

(2)文化意识与审美意识的现代化转变,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的结合。在工业社会的发展潮流中,传统手工艺品的普通生活资料的功能性基本已经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它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只延续它的传统手工艺是不可行的,必須将其与现代相结合,才能够让其依附于现代社会的前进潮流的同时,拥有更为广阔的传播范围。如果苗族蜡染仍然按照传统的家族传承方式走下去,也许摆在苗族蜡染面前的未来就是陈列在博物馆的展柜。但如果只是将这个手工艺单纯与市场结合起来,也许苗族蜡染面临的将来仅是尴尬的旅游纪念品。没有灵魂的传统手工艺,失去的不仅仅是人们对它的理解,更是会失去人们将它传承下去的勇气。

所以,我们要实现苗族蜡染作品的多元化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元素,将蜡染纹饰图案元素加以提炼,运用在现代的服装服饰上,让受众很广的服饰配件,既具民族精神又不失时尚,这不仅能实现苗族蜡染文化的活态传承,同时还能促进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带动当地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维汉,马正荣.贵州苗族民间蜡染[J].装饰,2003(9).

[2]彭应美.丹寨苗族蜡染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3]李方建.蜡染工艺技术的进步和贵州蜡染行业的发展[J].四川纺织科技,2004(3).

猜你喜欢

技艺传承创新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
怎样提高健身球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