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疗法对乳腺癌患者自尊状况的影响
2018-08-27蔚玲丽李建华
蔚玲丽 李建华
(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四病区,安徽合肥 230031)
乳腺癌为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可作为治疗的补充。其中,根治性手术是手术的主要手段,不仅造成了躯体的损失,而且对女性特征产生影响,对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显著降低了其生活质量。理性情绪疗法在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也被称为行为认知疗法。这种疗法认为人们的心理障碍是由不合理的信念所引起,通过帮助患者用理性思维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以减少不合理信念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从而减轻情绪障碍和行为异常现象。本研究旨在分析理性情绪疗法对乳腺癌患者自尊状况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6.44±7.25)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19例,初中10例,高中 12 例,小学 4例。对照组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6.42±7.29)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19例,初中10例,高中 11 例,小学 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治疗+理性情绪疗法。(1)理性情绪疗法:2次/周,45 min/次,共干预6周。(2)初始阶段:通过护患之间的真诚对话,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明确患者的心理问题;(3)中级阶段:帮助患者了解导致她们的心理问题并与患者确定引起不良心理的原因,使患者明确心理问题是由不正确的观念造成的。引导患者识别并体验由非理性信念引起的现实生活理性信念和情绪问题。(4)强化阶段:运用理性信念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消除患者意识中的非理性信念,从而解决相关心理问题。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s)
注:*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期 生活质量 焦虑SAS评分 抑郁SDS评分观察组 45治疗前 60.37±6.13 56.13±0.25 56.25±0.21治疗后 83.18±7.21* 23.10±0.32* 35.01±0.17*对照组 45治疗前 60.35±6.10 56.19±0.21 56.27±0.26治疗后 72.01±5.24 44.45±0.69 43.24±0.2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尊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尊评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16.42±2.25 24.23±1.51观察组 45 16.11±2.41 35.13±1.24 t 0.523 9.563 P 0.422 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乳腺癌治疗总有效率(根据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临床缓解率计算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比例);治疗前后自尊评分(用自尊自评量表(SES)评价[1],10~40分,分数越高说明自尊程度越高);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分[2](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包括功能量表、症状量表和整体生活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20~80分,越低越好[3])、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20~80分,越低越好);癌因性疲乏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乳腺癌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乳腺癌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尊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自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vs. 6.67%,χ2=7.5411,P=0.0714)。
3 讨论与结论
情绪疗法对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其自尊状况有积极的作用。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以亲切态度、真诚,友善和关心,和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情绪疗法创建基础[5-7],可提升患者对护士的依从性,有利于护士及早发现其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以及和患者共同明确不合理情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逐步纠正患者的错误理念,以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增强对自身角色的正确理解和自尊心,促使患者更好重塑社会功能和改善生存质量[8-10]。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治疗+理性情绪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乳腺癌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理性情绪疗法乳腺癌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尊状况,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