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微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018-08-27郑东翔吴松刘毅豪曾建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4期
关键词:膀胱炎氯胺酮阴虚

郑东翔 吴松 刘毅豪 曾建峰

氯胺酮是一种常用的麻醉、镇痛药物,作为毒品滥用时俗称K粉。长期吸食氯胺酮会引起膀胱的损害,患者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要症状表现。氯胺酮(K粉)引起膀胱损害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膀胱黏膜损害、局部微循环障碍、自身免疫、感染有关[1]。国内外有关于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报道不多,西医治疗以抗生素、戒除氯胺酮、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为主,部分对象需要进行尿流改道等手术治疗[2]。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经验丰富,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属中医淋证范畴,但目前缺乏的中西医结合诊断、疗效评价标准,限制了中医在该证的应用。中山市中医院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集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进行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微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辨病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滥用氯胺酮所致膀胱炎患者112例。纳入标准:①西医明确诊断;②临床资料完整;③进行病理学检查诊断确诊;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治疗期间不能停止吸食“K粉”;②合并有泌尿系感染、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③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有病理改变者。中医诊断参照国家卫生部(现卫计委)及药监局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结合临床诊治经验,拟定了3种基本证型:①湿热下注:小便频急不爽,尿道灼热刺痛,尿黄浑浊,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②阴虚湿热:尿频不畅,解时刺痛,腰酸乏力,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③脾肾两虚:尿频,余沥不净,少腹坠胀,遇劳则发,腰酸,神倦乏力,面足轻度浮肿,头昏食少,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弱。按照中医基本证型将患者分为湿热下注组(61例)、阴虚湿热组(30例)、脾肾两虚组(21例)。湿热下注组中男45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5±7.6)岁,平均吸毒时间(1.4±0.5)年;平均病程(3.4±1.5)周,吸烟36例;有诱发因素10例,其中感染6例、劳累1例、情绪激动3例;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评分(13.5±3.6)分。阴虚湿热组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2.7±9.5)岁,平均吸毒时间(1.7±1.0)年;平均病程(3.7±1.2)周,吸烟27例;有诱发因素6例,其中感染4例、劳累1例、情绪激动1例;ICSI评分(12.5±4.0)分。脾肾两虚组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4.1±8.0)岁,平均吸毒时间(1.3±0.7)年;平均病程(3.3±1.2)周,吸烟16例;有诱发因素8例,其中感染5例、劳累1例、情绪激动2例;ICSI评分(13.2±4.5)分。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情况、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舌苔脉象及尿流动力学指标,尿离子测定,病理组织活检结果,膀胱镜下黏膜溃疡面积等。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分型,根据不同分型,处理实验室指标包括Qmax、FDV、MCC、尿离子测定、病理组织活检、膀胱镜下黏膜溃疡面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的Qmax、FDV、MCC、24 h尿钠、黏膜溃疡面积、体温及内镜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实验室与内镜检查、体温比较 三组Qmax、FDV、MCC、24 h尿钠、黏膜溃疡面积、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三组内镜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病理检查显示,三组的膀胱黏膜上皮溃疡、固有膜肉芽组织形成、黏膜层大面积炎症细胞浸润、膀胱黏膜上皮伞状细胞连接破坏、肥大细胞大部分脱颗粒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膀胱黏膜上皮脱落占比均为100.00%。见表2。

表1 三组实验室与内镜检查、体温比较(±s)

表1 三组实验室与内镜检查、体温比较(±s)

注:三组比较,P<0.05

湿热下注组 61 20.2±4.6 139.6±56.8 275.7±51.4 154.8±43.0 1.6±1.1 38.5±0.4阴虚湿热组 30 12.5±3.5 124.3±43.1 250.5±41.1 123.1±25.9 2.1±1.1 37.4±0.3脾肾两虚证组 21 15.4±4.1 114.7±35.1 225.7±47.2 115.7±15.6 1.7±0.9 37.4±0.4

表2 三组内镜病理检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属中医淋证范畴,淋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诸病源侯论》云:“诸淋皆肾虚而膀胱热也。”湿热来自外感或源于脾虚、肾虚。初期和急性期多属膀胱湿热实证;病久正气虚弱邪气湿热未尽,致脾肾两亏。多为正虚邪恋的虚实夹杂证。实证时治疗宜清热利湿通淋,虚证应培补脾肾,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治,临床上往往以虚实夹杂者多见。另外,久病人络易形成淤血,使湿热、淤血和肾虚交互错杂,相间为病,临床表现既可有尿频,尿痛,尿急等湿热之侯,又可有腰酸困痛,倦怠乏力等本虚之象[3]。

从本次研究来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中医证型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现代医学微观特征,湿热下注、阴虚湿热、脾肾两虚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体现出急性、慢性病变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湿热下注,Qmax尚可,但FDV一定程度下降,MCC显著下降,这可能与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膀胱、逼尿肌活动敏感性增强有关,与此同时患者的溃疡面积相对较小,主要体现出急性损害,感染在急性发作中起到明显的诱发作用,患者出现发热表现。内镜病理检查表现为膀胱黏膜上皮脱落、溃疡形成、大面积炎症浸润、部分肥大细胞大部分脱颗粒[4]。②阴虚湿热,鉴于湿热下注、脾肾两虚之间,可有发热,Qmax、MCC等尿动力学指标更差,是长期病久正气虚弱邪气延绵所致,此时溃疡初步愈合,肉芽生长迅速、肥大细胞大部分脱颗粒更为显著。③脾肾两虚证,表现为急性症状得到控制,Qmax较急性期一定程度上升,但低于正常人,体温正常甚至出现肢冷症状。内镜检查溃疡急性期活动控制后肉芽形成、黏膜层大面积炎症细胞浸润等表现更为突出 ,少见出血[5]。

总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中医证型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现代医学微观特征,湿热下注、阴虚湿热、脾肾两虚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体现出急性、慢性病变差异。

猜你喜欢

膀胱炎氯胺酮阴虚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三种人易患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