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科研轻教学”背景下科教关系转变探讨

2018-08-25薛静静

科教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

薛静静

摘要 目前中国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严重限制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对“重科研轻教学”背景下科教关系亟需转变的分析,提出科教并重与相互促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為实现科教融合目标,需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和督促高校形成重教环境氛围;倾心课程教学,践行教书育人;凝练科研方向,科教相互促进。

关键词 “重科研轻教学” 科教关系转变 科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2.011

大学负有培养人才、传播知识、钻研学术、教化社会等多种职能。学生是大学存在的根本,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体系、创新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大学的首要任务。科研促使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并与国际接轨,若缺乏科研作为后盾,培养专业优秀人才就失去了源头活水,以科研为基础的教学是完成大学职能的前提。因此,大学教育应该重视科研,科研的目的是为实现更好的教学和科技转化并服务社会。然而重视科研并不代表科研可以凌驾于教学之上,目前中国很多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种不健康的科教关系对于中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不利,然而目前这一问题还未引起社会足够重视,积极转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实现科教并重与相互促进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1“重科研轻教学”背景下科教关系亟需转变

1.1“重科研轻教学”对大学教育质量构成潜在威胁

经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本应是天之骄子,应该获得良好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承,但现实是有多少大学生获得系统专业知识的训练和具备完整专业知识体系?这一比例是很少的。当然这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自我要求有关,同时,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上的引领者和知识上的引导者,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背景下,无论是学校、学院还是教师个人,都过多地关注科研,很多教师尤其是有职称评审需求的年轻教师在教学方面往往是应付完成教学工作,保证不出现教学事故。上课前备课不足,课程设计不充分,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较差。敷衍教学、一心追求科研绩效的教师给学生带来了思想上的消极示范,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教育质量出现严重下滑,以致有“大学生一流进去,三流出来”、“现在的名校本科生不如以前的专科生”等说法,这些说法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也反映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出现了问题。“重科研轻教学”从教育者层面形成对大学教育质量的潜在威胁,长此以往将影响国家软实力。

1.2“重科研轻教学”导致高校教师不平衡发展

高校教师作为教育系统大环境下的个体,自身具有趋利避害的属性,为适应教育系统绩效评价机制,高校教师自发向“重科研轻教学”倾斜。这种倾斜从高校人才引进就已经开始,目前大部分高校引进教师人才倾向于注重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有海外经历、本科出身院校层次,尤其倾向引进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多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刚正式入职的青年博士、博士后面对学校不断强调和施加的科研压力,自然而然对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科研工作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科研成果斐然但教学水平一般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一些因科研能力突出而对教学极不负责任的教师。长此以往,高校教师只会埋头搞科研,却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科研方面成绩越来越突出,而教学能力提高不明显,造成教师的不平衡发展,难以成长为教研全方位发展的优秀高校教师。

1.3“重科研轻教学”不利于师生关系健康发展

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并认真负责是得到学生尊重和在学生心中建立威信的前提,通过良好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以及实验、科研辅助、实习互动,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师生关系。“重科研轻教学”背景下部分教师教学行为不规范、教学效果不好,甚至有出现把老师轰下讲台的情况,也有学生课堂上敢怒不敢言但私下找院领导或发私人邮件举报,大部分学生虽然表现比较温和,但内心对这些教师的评价不高。很多今后有继续深造需求的学生主动给老师做科研助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课题、写论文,对于师生来说是双赢的好事,但有时不容易把握好度,如学生过多关注跟随老师做科研而荒废学业,导致学生的专业功底不稳,有时也会导致师生关系功利化,在发表学术论文排名上、科研奖励分配上引起学生不满。

2科教并重与相互促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1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和督促高校形成重教环境氛围

重教大环境氛围的形成,需要加强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由于高校的隶属关系比较复杂,如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地方所属高校,因此,加强顶层设计,需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委托下属部门制定和发布转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部署的正式文件,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配合执行,形成重教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目前很多地方的岗前培训和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很不规范,有“走过场”和“例行公事”的性质,另外,岗前培训和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范围过于程式化,在青年教师教学信念形成和教学能力提高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应增强培训和考试的严肃性,同时增加授课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并在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环节予以考核。从学校层面来说,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主讲教师资格培训十分必要,主讲教师资格培训要致力于拔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培训环节进行严格设计,培训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在培训结束后对考查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限。增设“教学型”教授岗位,对“教学型”教授岗位的聘任要求不宜太高,而对“教研型”教授职称的取得,应加强教学方面的考核。学院应配合学校开展主讲教师资格培训,将“传帮带”真正落到实处和发挥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并且以学院或专业系别为整体,适时地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和提升顺应时代需求的教学能力。

2.2倾心课程教学,践行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大学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价值观形成教育,既要培養学生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也要引导他们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以自己的品德、学识、能力与情感,在传授知识、创新知识的同时,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始终把职业教育与教书育人联系起来,追求分数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优秀教师应该是一名好“导演”。在授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构建基于个人认知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是前提,授课内容的精心设计是基础,教案及PPT准备与制作是关键,教学技法的灵活运用是保障,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是提升。

优秀教师应该是一名好“编剧”。精心设计教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去解决一些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逐步创建“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案例,在课程开始列举出应用实例,提出需要解决的科学与实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授课中针对某一知识点,列举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引出知识点;在课程结尾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问题。

优秀教师应该是一名好“演员”。讲课要很投入,要有激情,吸引住学生,通过提问、设问、讨论等互动方式来调动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2.3凝练科研方向,科教相互促进

在大学里,教学与科研是分不开的。教学没有科研,无论其外表多么诱人,只仅仅是闪烁而已。而科研没有教学虽然照样发光和燃烧,但是却没有了价值传承和归属。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既要课上得好,还应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教研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学生。目前有些高校的科研从学校中走出来服务于社会,但走得太远,远离学校,已脱离了教育性。服务于社会本无可厚非,但更应回归到源头:把科研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来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的育人体系有个大改观。通过科教互促实现科教融合是优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如果缺乏对教学的关注,首先可能会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机会。要上好课,教师绝不能局限于掌握课程知识,还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眼界,这将有助于拓宽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领域。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作支撑,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具备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得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深刻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凝练科研方向,使个人科研方向更加适应教学的针对性,使科研所得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更好地实现科研价值传承的意义,而在教学中多学多看勤思考,发现值得研究的闪光点,并为进一步科学研究做积累,有助于实现科教互促与融合,反之,科教融合将对科研和教学都有很大帮助。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
科教融合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生态学领域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
科学决策系统推进加强学科交叉教学
基于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的民办高校科教融合机制研究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师系列培养模式研究
科教融合促进本科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