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场作文不再失真
2018-08-24姜秀琴
姜秀琴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呼吁“作文要写真话”“要抒发真情实感”,可也仅仅是呼吁而已。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喻旭初曾作过调查,有76.6%的学生承认在作文中说过假话。每年高考,屈原、苏轼、司马迁、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在作文中频频出场。面对高考这样重大的人生转折点,为稳妥起见,学生们不敢冒险,按照老师考前的指导要求,将目光瞄准古人、名人,导致作文“缺乏生活气息”“没能贴近自我心灵”,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从根本上说,这不能完全怪学生,因为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说假话,而作文中说假话只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但从做人角度看,如果说假话成了习惯,那问题就严重了。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所以,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写真人、绘真事、抒真情、说真理。
最近,我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开展了一次作文求真的尝试。
本学期,进入高三,随着本区规划调整,我们合并到新学校。9月份,全校进行了摸底测试。像高二时一样,我们每次作文第三天后讲评,以免学生忘了所写内容,冲淡讲评效果。我们每次讲评重点解决一个问题。本次是全校统一考试、统一阅卷,作文材料是“坚硬与柔软”:“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全校28个班级,28位语文老师8人阅作文,我不在其中,为了讲评作文时能对症下药,我对本班作文进行了二次批阅,发现全班53人,不少人选材陈旧、人物脸谱化,所幸有9人选材真实,文章充满濃浓的生活气息。我把这些习作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并将作文讲评的重点确定为考场作文如何求真。
我知道,老师讲解远不及同学们现身说法效果明显,于是,我建议同学们从9篇文章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1篇,可以谈及喜欢的原因,也可以就相关问题向作者提问、跟老师探讨。
一、观察体验,摩写生活的真实
下面是本节课中的一个片段:
徐佳羽:“我最喜欢《隔壁王奶奶》,请问袁萍萍,这篇作文是怎么虚构出来的?”
袁萍萍:“你为什么认为是虚构的呢?这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徐佳羽:“这可是考试啊,你怎么敢写真人真事?从小学到现在,我从没写过真人真事,每次作文于我来说就是‘榨文。”
袁萍萍:“不用‘榨,写生活就行了。”
徐佳羽:“‘写生活?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想到写王奶奶的吗?”
袁萍萍:“王奶奶是我结识10多天的新邻居,与我们租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她‘风风火火‘女高音与所给材料中的‘坚硬相吻合;而爬窗户开门、送豆子又表明她的热心肠,这正是‘柔软的表现。还有,初来乍到,她就警告我们要锁好院门,嗓门之大、气场之盛颠覆了我对老人是和蔼可亲代名词的看法。王奶奶个性鲜明,形象鲜活,写她既真实,又不会与他人撞车。所以,我就写她了。”
徐佳羽:“照你这么说,作文好像也不难。读了你的文章,我想到了我奶奶,她像王奶奶一样做事迅捷,说话却轻轻柔柔的,不会像王奶奶一样跟邻居吵架。看来,我还真不用害怕作文了呢,最起码下次作文我也可以尝试着写写我的奶奶。”
我一向比较重视作文讲评,将作文讲评看成最好的作文指导;学生也喜欢在讲评课上畅所欲言,尽情言说。他们可以向作者发问,问及写出佳作的动机和奥秘;可以就某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以上片段中,徐佳羽连珠炮似地问了袁萍萍一个又一个问题,终于搞清楚作文可以写现实生活,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考场作文不再那么的高大上。
受徐佳羽影响,同学们课堂上更加“肆无忌惮”畅所欲言了。赵雨菲说她最喜欢周莉的《坚硬与柔软并存》,她说自己胆子小,生活老师来到宿舍收周莉手电筒的时候,她看到周莉吓得发抖,自己也跟着发抖,想说几句话帮帮周莉,但话语卡在嗓子眼里就是出不来。徐磊说她最喜欢沈燕婷的《贴烧饼》,她曾经跟沈燕婷一起买烧饼、看那位中年老板贴烧饼,但作文时却没想到写其人其事。李清青说他最喜欢的是袁萍萍和蒋枫的文章,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书本和网络之中,从没跟邻居接触过,看来他应该走出来,关注身边的人、平凡事。交流分享后,同学们认为,这9篇文章所写差不多都是生活中的实事,感受到作文的真正价值,就是生活的真实,也因此认为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言确凿。
二、放飞想象,展现艺术的真实
当我根据学生的总结把“生活的真实”写到黑板上后,蒋枫站了起来,她说她的文章不全是生活的实录。这下大家又来兴致了。蒋枫说王爷爷低保、与他母亲相依为命、也曾与弟弟一家一道过日子,他不因自己残疾而拖累家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承受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这些都是生活的真实。这样的老人,在民风淳朴的农村较为多见,他们本分、质朴,如果自己成了家人的负担与拖累,他们会内心不安,十分愧疚。但王爷爷的‘柔软是蒋枫虚构的,她没有亲见王爷爷在其母亲葬礼上的表现,只听别人说那天最伤心的是王爷爷,这才有了文中有关王爷爷涕泪直流的大胆想象。那么,这算不算真实呢?大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经过互动交流,大家达成共识,作文不拒绝想象,但想象不等同于说假话,因为想象离不开生活的本真。上例中,“最伤心的是王爷爷”就是生活的本真,像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就连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也是在农民普遍使用的钉耙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再说,作文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拿鲁迅先生的话来说,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像袁萍萍这类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另一类是会有的实情,也就是按照常理或逻辑类似的事情有可能发生,这是另一种真实,即艺术的真实。
三、袒露心声,表达期待的真实
探讨到这儿,周洋发话了,生活中他的爸爸很严厉,总是板着个脸孔示人,导致他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爸爸亲生的。爸爸具有所给材料中的‘坚硬,他从小到大却没发现爸爸的‘柔软,内心深处,他渴望爸爸是坚硬与柔软的和谐统一体,于是将未发生的事情写成已经发生,将未然写成已然。那么,这该如何判断呢?在文学创作中,“没有发生过”但“可以发生的”事被看做是一种超越原始意义的真实。“这时,我们其实已经不该将评判的标准定位在‘生活的可能上,而要考量孩子的写作动机和精神所寓”(周益民《朝向真实内心的“虚构”》)。文中的爸爸这一形象不仅有真实生活体验的支撑,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不自觉的批判,更是真实情绪的一种期待,所以这也是“真实”的。而且,我们要鼓励这种“真实”,因为它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帮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发现写作的奥秘。
通过这堂讲评课,同学们知道记叙文的真实有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和期待的真实;喜欢写作议论文的同学也举一反三,他们认为议论文中的真实,在于通过辨证分型,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事情的真相;通过找寻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探究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真理。
我以为,这样的讲评课,是一堂真实的课,虽然讨论过程中有点散乱,课堂结构也不十分严谨,但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考场作文必须真实的理念,更懂得了如何去做人。有同学读罢陈丹丹的作文,认识到不该嫌弃唠叨的外婆,而应多多珍惜亲人,不能像陈丹丹一样外婆去世后才思念怀想;有同学特别佩服蒋枫作文中王爷爷的硬气,心疼王爷爷,想照顾这样的老者,并呼吁已进入老年社会的中国整个社会关注孤寡老人、关注弱势群体,让所有的老人老有所依,颐养天年。真是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啊。
有人说高三的天空唯有分数,无人情人性可言,但我们的学生在交流分享之中流淌出的却是真性情。我想,这次讲评课后,我们的学生平时不再仅仅积累“英雄谱”和“名人榜”(这些,只需短时间阅读或背诵就能完成);他们会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袒露内心的渴盼。如此,便能如2017年11月“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年高端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顾歆艺所说,“中学生作文应提倡一种自然淳朴的文风,在符合作文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写自己内心想写的东西,什么年纪说什么样的话,即使文章稍显稚嫩,也比说大话、空话、套话强。”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身边的事,抒真实的情,说平常的理,何愁考场作文还会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