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韩非子思想的研究

2018-08-23常洪源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韩非子

常洪源

摘要: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思想为秦王统一六国奠定了重要的战略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韩非子本是韩国人,后来被秦王看中,而被派往出使秦国。本文还介绍了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是什么,受到了谁的影响,对他思想的评价。《韩非子》是在韩非子本人死后后人辑集出来的,其由五十五片独立的论文组成,大多数都是韩非子本人所著。

关键词:韩非子;法家思想;《五蠹》

1、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1.1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法家的思想在百家中是最重视法律的。韩非子的法治的主要思想是吧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结合在一起,这三派都认为治国的根本是“法”,但是三家的侧重点却有很大的差异。

1.商鞅的“法”

商鞅的“法”主要思想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大致意思就是治理国家应该懂得变通,不应该一条路走到黑,而且不应该一味的效仿古人,在古法失效的时候就应该创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法,法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单看这一点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现代我们也应该在个个方面来进行创新,不应该循规蹈矩,只有这样历史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他还强调绝对的法治,重视法律与法治的重要性,凡事都要依法而行,只要是守法的人就会得到赏赐,只要是不遵守法律的就会得到惩罚。

2.申不害的“术”

申不害的“术”,“术”就是指察言观色,控制观察人际关系,以此来控制操控上下级的人际关系,也是君主用来声色不露的辨别臣下的阴谋的有效办法。其主要思想为“藏于无事,示天下无为”,主要取决于帝王,大致意思就是要君主当听不见,当看不见,装作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样就不会暴露自己的喜好主张,避免臣子们摸清君主的底细,而投其所好,这样臣子们就没法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君主便可以看的明白臣子的忠奸,申不害的“术”其主要取决于帝王。他认为自然是有规律的,不可抗拒的,所以不让别人摸清自己的规律,自己则去默默的观察他人,这在当今社会也是很好的一天行为准则。

3.慎到的“势”

慎到的“势”,“势”其实就是权威、权势、地位的含义,君主要是想执行法律就必须要有权势,而且要重视权势,权势才是一切法律的根本。他的思想是由道入法,他的思想是由黄老之学转化过来的。慎到认为“治国无其法则乱”,他尤其注重法律的重要,而百姓臣子必须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要“以死守法”,君主也必须要完全的依法行事,而立法权也必须在君主的手中,这样君主的权利便会得到巩固,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1.2“法”、“术”、“势”这三种主张那个比较好

申不害的“術”治与慎到的“势”治分别在韩国与齐国获取了20年左右的政治经验,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变法的负责人一死,其变法就会身死法灭,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后来者我都没有继续变法。而商鞅的“法”治变法在秦国并没有因为商鞅的死而身死法灭,其后来者都都很好的传承并执行了商鞅的“法”治变法,使秦国威震四海。由以上的叙述不难推断出在三中变法中,商鞅的“法”治变法最为成功。可以说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都是很好的执政变法,而韩非子则是吸收了这这三家的所有思想集合而成的法治思想。

2、韩非子受到的思想影响

2.1韩非子受到了哪些思想家的影响

1.韩非子的师父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2.老子的辩证法

3.墨子的兼爱非攻

2.2对韩非子思想的评价

而他的有些思想在我看来则觉得不对,比如他提倡轻罪重罚,虽然这样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杜绝一些罪犯,但我觉得不应该紧看一次的对错就定义一个人的好坏,不应该因为一次的小错误而放弃一个人的未来,应当好好的引导,给罪犯一个能改过自新的机会,轻罪重罚还很容易的引起人民的歧义,宜激起民愤,实则是弊大于利,不应效仿。即便是有些缺陷,可在当时,韩非子的思想确实非常先进的思想,是很符合当时的时政情况,是当时中央集权的有效治理国家的思想。

韩非子还主张不能吧个人的感情加入到政治治理之中,这样就会有效的提高当代的社会道德水平,这条理论即便是在当下的社会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在政治治理中加入感情的介入必然会有失公正,不利于人民的和谐也不利于国家的安稳。

3、韩非子的著名篇章

韩非子在韩国的时候纳谏没有得到韩王的肯定,悲愤之下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一系列著作,如今都收录在《韩非子》中。

3.1《韩非子》

《韩非子》是在韩非子本人死后后人辑集出来的,其由五十五片独立的论文组成,大多数都是韩非子本人所著。

韩非子第一次见秦王,就为秦王献上了可以征服六国的计谋,他提出了要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运用武力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政见,被秦始皇采纳并实行。说的可谓是深谋远虑,为了秦王以后的一统天下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他说出了秦国虽然法令赏罚严明,地理位置有利的优势,却久攻不下是因为士兵太疲惫了,国库已经空虚了,这时候不应强攻,应该发展农业,来养精蓄锐。虽然后来韩非子被秦王杀死了,但是谏言还是得到了秦王的采纳,统一了六国。

3.2《五蠹》

《五蠹》的全文共七千字,是先秦说理文的进一步的发展的作品。五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

(1)学者(指战国末期的儒家),

(2)言谈者(指纵横家),

(3)带剑者(指游侠),

(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私门的人),

(5)工商之民.

韩非曰:“此五者,邦之蠹也.”蠹,蛀虫.韩非认为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但是其仍然推行韩非那一套严刑峻法政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失误。而且韩非提倡变法目的主要在于使专制君王牢牢地把持权力,维护最高统治者的既得利益。因为围绕这个目的,所以他的谈变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为反传统、搞权术、饰非拒谏寻找托词。后来秦二世在和赵高的君臣对谈中,就曾经引用韩非《五蠹》来为自己的穷奢极欲、残害百姓辩护。因此,秦的迅速灭亡,也跟推行韩非的那一套理论脱不了干系。

4、结论

可以说韩非子是法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总结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总结出来的法家思想非常先进,可以说是当时最为完善的法律。

韩非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封建君主集权统治有很有效的治理方法,不足之处就是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却不适用行。

参考文献:

[1]张文国.尚书语法研究[M].四川:巴蜀书社,2000.

[2]张文国.左传名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张文国,张能甫.古汉语语法学[M].四川:巴蜀书社,2003.

指导教师:章萌,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韩非子
兵不厌诈
妒杀韩非
鲁人徙越
法家眼光看“不敢为天下先”
说“言”
韩非子说“言”
滥竽充数
不识车轭
法家思想中的现代管理意蕴
买椟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