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创新研究
2018-08-23熊珊瑚
熊珊瑚
[提要] 近年来,我们所熟知的“余额宝”和“支付宝”等消费信贷业务以惊人速度发展。同时,大量互联网金融衍生品的诞生无形中给传统商业银行极大压力,迫使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此,本文分析互联网金融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及业务创新运作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6月9日
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对金融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信息技术孕育出新的消费方式。尤其是消费信贷业务的诞生与发展,其凭借融资的双向特性优势,极大丰富了银行与个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另一方面互联网科技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便利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然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对传统商业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下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1978-1997):消费信贷业务意识兴起。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模式,金融市场发展受到抑制,计划代替市场进行经济调控,消费信贷业务无从谈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逐步推进和实施,1985年我国消费信贷业务才真正开始走向民众。消费信贷业务的萌芽诞生,标志着新的消费金融时代的到来。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7-2008):业务量呈“井喷式”增长。在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政策才逐步转向通过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消费信贷业务才真正发展起来。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出口额锐减,自然灾害又导致国民内需不足,为拉动内需,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凭借政府的大力支持,消费信贷发展迅猛。另外,国家还颁布一系列相关政策,各商业银行纷纷响应政府号召,齐心协力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随后的十年间,我国住房贷款增长近140倍。除此之外,其他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也蓬勃发展,整个消费信贷业务金融步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
(三)高速发展阶段(2008至今):消费信贷业务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期。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我国也不例外。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的反思,使得我国逐渐意识到严重依赖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只能通过提升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充分挖掘我国潜在的消费市场,才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硬道理,一味地依靠对外出口是行不通的,要实实在在增强本国消费力,使本国经济强劲起来。政府实施的拉动国内需求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本国国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增进金融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政策扶持的良好运行金融市场外部环境,使得传统消费信贷业务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表1)
二、互联网金融下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银行内控监管不严格。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传统商业银行人员为获取更多的房贷投资回报,尽可能地将资金投向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行业,对贷款者审核不够、资信状况评定不够严格,导致贷款存在风险,也使商业银行存在大量风险性款项,监督检查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缺乏贷款风险评估体系。风险管理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评估风险需要配备一支高度专业化、懂业务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传统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譬如,评估体系不够健全、评估人员评估不够准确,导致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过程中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这将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困扰。为此,拥有一个规范标准的评估体系,严格按照评估标准执行,不仅可以减轻银行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增强资金风险的抵抗力。
(三)商业银行业内竞争环境不规范。当前,在我国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中,有些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客户,争取利益,降低贷款人资信门槛要求,大量放款,导致一些商户为了从中谋取利益而出现空投贷款,造成金融市场经营环境混乱,资金流通不畅或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商业银行运行的良好外在环境因素,营造和维护有效、公平、公正的金融消费信贷市场,对商业银行稳健运行至关重要。
(四)消费信贷法规不健全。就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建设状况来看,我国还未完全建立完善个人社会信用制度,这就造成在业务运行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扶持,也为资金带来较大隐患。就个人贷款来说,对于数额小、笔数多的个人而言,法律法规尚未提供有效的资金保护和恶意欠款的强行执行力度,这也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困扰。当务之急,国家应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扶持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强大冲击。
三、互联网金融下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模式创新
(一)營销方式创新。传统营销方式费时费力,应当被时代所淘汰。当前传统商业银行更应当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以及当前大数据时代网络传播速度非常快的优势,其信息将在分秒内传遍人群密集程度巨大的大街小巷、微信、朋友圈、微博以及各大网站等。传统商业银行应当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消费信贷业务通过网络的方式营销,扩大传统商业银行营销消费市场。
(二)贷款决策的创新。依据个人信用状况,做出准确的决策判断,对商业银行持续健康经营相当重要。正确的决策不能仅仅只根据个人的工资收入,固定资产得以判断。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兴起和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投资和消费。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对于个人资信状况(消费状况、个人稳定收入)进行调查,获得尽可能的信息供信贷决策作为参考。
(三)贷后管理的创新。当前互联网金融信息时代,也为传统商业银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在业务上进行创新以求得发展。将金额借给贷款人之后,商业银行更应当关注贷款的人资金安全及还贷能力。通过互联网数据信息,及时关注贷款人的资金状况,一旦出现较大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这样也将给商业银行及时止损。
(四)运作模式的创新。“伞状型”模型体现的就是小支行分散且程序集中的特点,更加优化了系统运作。既考虑到主要程序应当由重要机构来做决策,又考虑到各地分支行有各自实际情况,视情况而定。集成客户服务系统“全天候、全方位、个性化”的银行服务运作模式,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倡导集成客户服务系统,更加便利了民众的生活,更适应了当前社会快节奏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集成业务处理系统运作模式,为商业银行应对大数据时代风险,新增了各种业务处理子系统,使得各系统之间分工明确,不会过多占用系统,处理过程也会极大缩短,处理数据也会更加全面。
四、完善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对于风险的有效控制,还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全面分析所要应对的风险,及时开展应对措施。风险评估需要专业的评估团队,商业银行应当筛选优秀人员,建立团队,完善体系,有效应对风险。
(二)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监管。由于监管不利,信贷人员当中不免会有人因为利益而扰乱公共秩序,在不了解情况下随意贷款给信用状况低下的人员,这样容易使商业银行面临不必要的风险。只要严格规范工作人员,加强监督体系,这些不必要的风险就可以避免。
(三)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政府应当建立有效的个人征信体系。立足实际,对于个人情况相对复杂、交易记录数额大的个人群体,政府应当特别给予关注,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个人消费贷款记录进行管理。另外,建立信用评级标准,对个人的收入、信用状况以及违法犯罪记录进行建档立案,为商业银行在个人信用状况调查方面提供便利,有效扶持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信贷法律法规。对于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缺乏法律法规保障个人及商业银行资金安全这个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健全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人口众多,投资贷款规模大,商业银行并不能有效准确把握到每个借贷人的信用状况,信贷风险难以控制,又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将导致金融市场混乱,信贷资金风险增大。为此,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五)加大信用违规处罚力度。法律权威至高无上,其震慑效力较好,一旦触犯法律将受到严厉处罚,使人们从内心遵纪守法。制定法律法规,不仅要建立健全法律系统,更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效能在于执行。对于破坏社会治安、恶意贷款、欠债不还等行为要记录诚信档案,加大违法乱纪处罚力度,对于遵守秩序的企业加以鼓励扶持。
主要参考文献:
[1]阳蓬.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变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2]刘杨,万姣,刘溪.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以“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为例[J].时代金融,2017(9).
[3]龚丹丹,张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的比较及风险控制研究[J].征信,2016.34(1).
[4]霍晨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运营模式优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5]黄丹妮,王文榮,毛明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