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通产业发展生态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2018-08-23刘平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昭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刘平清

[提要] 产业发展生态化是21世纪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是产业系统生态屬性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结合昭通市实际,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前提下,提高组织化程度,走产业发展生态化道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产业发展;生态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昭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6月13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集结号,对十九大中描绘的“乡村振兴战略”蓝图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走产业发展生态化道路,则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产业发展生态化是把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结合在一起,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领域的“绿色产业”。2016年云南省政府发布《云南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强调云南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昭通市地处金沙江下游、长江经济带上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一个拥有6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在生态可承受的基础之上,用经济发展的成果改善生态环境,依托良好的生态来促进经济的持续、高效、绿色、健康发展,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加快生态屏障建设,为产业兴旺提供不竭动力,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背景下,通过产业发展生态化来实现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意义尤为重大。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宣传推介好地方优势资源。昭通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典型的立体气候和良好的土地资源,形成昭通生物多样,农产品品质优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目前,昭通境内已查明的动物种类1,000余种、植物种类6,000余种,形成了众多具有昭通地域品质特征的农特产品。如:昭通苹果因种植历史悠久,早在1989年就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昭通是全国品质最优的野生天麻、蚕桑生丝生产的核心区域;昭通花椒享有“香麻天下”的美誉;昭通还是大蒜、白菜、山嵛菜、白魔芋等优质种植区域,尤其是“大洋芋”更是以面积大、产量高、口感好而闻名四方……丰富的农特产品,为昭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良好的生物资源基础。昭通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污染源少,生产的特色农产品优质、绿色、生态、安全、环保,但这些好产品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有大山包国家公园、西部大峡谷、铜锣坝、小草坝、黄连河等自然景观,也不能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消极心态,坐等客人上门。如何深入挖掘好、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引进好的项目,形成健康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化产销模式,真正带动农民致富,就需要政府做好好山好水好资源的文章,加大对外宣传推介的力度,呈现优势资源的价值,充分吸引企业家带着资金、技术、人才等到昭通创业、发展。

(二)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从商环境。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在生产、加工、营销等产业链上的扶持力度。2017年5月27日,发布《昭通市鼓励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制定出台财税支持、土地使用、投资服务等一系列吸引企业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切实为客商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真正做到亲商、和商、爱商、敬商、安商;二是要牢固树立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的理念。围绕农特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支撑作用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要积极开展组团招商、驻点招商模式。

(三)整合资源,助推产业发展。为加快产业发展生态化进程,必须整合昭通各部门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传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整合农业、水利、林业、环保、旅游、科技、金融等各类资金和技术,集中力量扶持几家绿色、环保、生态,有市场、有活力、有潜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示范标杆、辐射带动功能。一是成立产业发展综合办公室。由相关部门抽调工作责任心强、有能力的技术专家组成功能齐全的专业团队;二是考察、论证扶持对象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要严格落实申报、考察、论证、立项等工作,用前瞻的专业眼光预判项目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可行性论证,做到有的放矢,慎重选定扶持对象;三是提供技术服务。

(四)强化督查,守住生态发展底线。2015年初习近平考察云南时就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到昭通鲁甸地震灾区视察时,把灾区的青花椒产业誉为“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昭通市要走产业发展生态化道路,政府必须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督查监管力度,使昭通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产业发展生态化才能实现。一是要抓好生态建设规划。围绕构建协调、平衡、持续的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开展生态建设规划体系编制,突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从结构调整、工程技术、行业管理、经济处罚等方面建章立制,加强监管、筑牢防线;二是要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继续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二、提高组织化程度,做强生态化农业

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生态化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涉农企业将焕发出更大活力。一方面从新型城镇化到农民市民化,民企进入农村生产和生活服务领域,农村金融、电商、消费、综合服务等潜力无限;另一方面从“吃饱”到“吃好”,从卖农产品到卖田园生活方式,民企在精品农业基地、都市田园小镇、家庭主题农场等方面也大有可为。

(一)认清现状,创新发展思路,切实解决好市场对接问题。农民种(养)什么?怎么种(养)?销路在哪里?能不能获得最大效益?说白了,就是忙活了,付出了能不能赚到钱,这不仅是农民面临的问题,也是昭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当前,昭通市农业产业小、散、弱、差状况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极端天气频发,抗风险能力低;农业科技、流通、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品种多,优质产品少,特色不特,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加工产业链短;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等问题让群众感到迷茫。“单丝难成线,独木不成林”。要提高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牌、品位,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农户必须抱团发展,组建专业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全面推行“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捆绑发展模式,联合经营、联合发展,增强融合度,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生态化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让农户更多分享到农业生态化产品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增值收益。

1、选准龙头企业。选择信誉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有巨大合作空间,能为合作社解决起步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合作。如:2009年鲁甸县鸭子塘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龙头企业云南昊龙集团,垫资1.1亿元资金启动整村集中安置村庄建设,给予合作社7个企业建设资金支持,捐资1亿元完善合作社各项基础设施,选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指导合作社理事会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力带动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

2、建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社锐减。如今,面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和艰难的自然环境,深处乌蒙山的昭通群众需再次选择合作社,以土地租赁或作价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抱团发展,共建小康社会。一是选好合作社组织者是关键。合作社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要在政府的支持下从村级党组织、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退伍军人和村民致富能人中选出有知识、有见识、有威望,懂管理、善经营、会致富,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头羊”,成为合作社的组织者(领办人);二是完善机构、建立制度是核心。要建立完善组织机构,以保护农户利益為核心,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生产、销售和各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制度。

3、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近年来,东部地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用工锐减,传统劳动力返乡增多,这些“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了技能”的劳动力返乡创业,将进一步释放出人口红利,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4、形成综合性合作社及合作联社。在做大做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各合作社之间建立合作联社,抱团进入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二)立足市场需求,发挥优势资源,在产品的项目上下功夫。中国人爱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凡是能吃的都变着花样弄来吃。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早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出健康、吃出安全、吃出原生态的方向转变,农业产业生态化生产绿色生态、健康安全的产品正好满足现在和将来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昭通独特的立体高原气候孕育的丰富资源,优质农特产品正好可以满足消费者从田野到餐桌全链条的需求。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休闲旅游等主体产业,仓储物流、信息网络、电子商务、涉农服务、包装材料等关联产业,农业产业生态化无疑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必由之路,昭通经济正迎着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方向蓄势待发。

1、创新思路,选好发展项目。紧扣“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眼中的美景、口中的美食,抓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关键,瞄准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生产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的产品,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各种资源生产潜力,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2、科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涉农职能部门要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具体包括品种的选择、市场的预测、前景的展望、适应条件等方面的科学论证。避免凭感性认识和热情盲目立项,缺乏科学性,造成实际运作艰难、脱节、瘫痪,甚至倒闭。

3、克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现在昭通的农特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如前几年昭阳区永丰镇绿荫村种植的红玫瑰葡萄每市斤卖到18元,收入可观,受激发的农户在不考虑市场供求关系的情况下,盲目跟种,结果红玫瑰葡萄的价格急剧下跌,今年每市斤仅卖到3元钱,导致群众收入大幅缩水,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

(三)提高组织化程度,拉长产业链,在产品的质量上做文章。走产业生态化道路,贯穿发展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一二三产高度融合,构建优质生态安全健康的产业链条。

1、提高组织化程度,保证品质出品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提高技术含量,保证产品质量,为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种植源头育良种。良种的培育要经过反复试验,检测其对海拔、温度、湿度、经纬度和土壤的适应度,对比论证能否适应昭通的气候特征,展望发展前景。培育好优良品种是种(养)植源头,是产业生态化做大做强的前提条件;二是科学生产保品质。龙头企业统一提供种子、统一种植时间、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科技措施,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按照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如昭阳区秋甸蓝莓庄园种植的蓝莓,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按规定的时间节点,把统一供给的良种进行统一栽种,统一人工除草(不用除草剂),统一使用落叶、秸秆和稻草等同牛羊粪发酵而成的有机肥,在保证产品生态品质的同时,避免使用化肥造成土地盐碱化,减少治理土地的费用;三是监督检查出品牌。在生产过程中,合作社监事会不仅要拟定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制度,还要督查监管到位,避免滥用化肥农药,影响生态化产品的品牌,导致产业生态化徒有虚名,半途而废,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破裂的梦。

2、创新科技,拉长产业链条增价值。如今,仅仅靠单一的种植或养殖,很难真正增加农民收入。昭通生产的应季农产品有的已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昔日的“金价”如今跌成了“白菜价”。要消化过剩产品,提高产品价值就要根据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口味,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大力提升附加值水平方面“做文章”。农产品后端延伸多达50多个环节,健康食品产业就是高附加价值产业。有专家研究,粮食初加工可增值0.1~1倍,加工成食品可增值1~10倍;生猪初加工可增值0.3~0.5倍,精深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蔬菜加工可增值2~4倍;水产品加工可增值2倍;菜叶加工可增值1~5倍。如果品牌化,增值就更多。一是创知名品牌促发展。如昭通绿健果蔬商贸有限公司,2016年11月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该公司的“满园鲜”昭通红富士苹果揽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殊荣。公司推行“公司+科研院校+协会+基地+果农”生产模式,现有现代化良种示范基地3,100亩,苹果优良品种100余个,通过省级鉴定品种2个(昭富1号、昭富2号),待鉴定品种5个,绿色精品苹果生产基地5,000余亩。主要产品有“满园鲜”牌“SOD”“富硒冰糖心”苹果,远销海内外,全面带动昭通苹果产业发展。二是精深加工促增收。如鲁甸大成公司,在加工技术上,做精做细做强做大青花椒产业。第一,采用比重分离法,将开口花椒和含籽花椒分开;第二,采用色选法技术解决花椒人工分色;第三,采用物理生物杀酶法技术加工保鲜青花椒;第四,采用真空、热回流和传统浸泡方法相结合技术生产鲜青花椒油;第五,采用超声波分离技术将花椒香味和麻味分离,提取花椒精油,开发了化妆品系列产品。三是循环利用增效率。

(四)紧盯市场需求,拓展销售渠道,在产品效益上做乘法。龙头企业和农户生产优质生态安全健康的产品,已在产品品质上做足了文章,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卖出好价钱,把产业做大做强,后续发展强劲有力,销售无疑是理想转变为现实、产品转化成资金的最后关键一环。

1、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产品成熟后统一采摘、统一开园销售,避免七成熟就开卖,保证产品的最佳品质。如鲁甸小寨的“樱桃节”,昭阳区洒渔镇的“苹果文化节”,“永善县桧溪镇强胜村2017葡萄开园仪式”等。

2、抓农产品流通,拓展销售渠道。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导致农民“卖难”和居民“买贵”并存。解决这一问题,要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各种形式的对接直销。一是合作社产、供、销综合服务。即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农资购买、农产品包装、储藏和产品联合销售服务。这是目前各类合作社较普遍采取的营销形式,占到合作社总数的60%左右;二是合作社联接加工龙头企业。即以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合同、保护价收购等形式,与较大规模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形成产销联连接、相互依存、共谋发展的利益机制。使农户经营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增加经营收益;三是“社超对接”营销。即组织有一定规模和标准化生产基础条件的合作社直接与城市大中型超市签订协议,销售合作社产品;四是专营店直销。即合作社直接到城市社区、乡镇开设专营店,直销合作社产品;五是合作社联合社营销。由若干个专业合作社加盟,共同出资成立联合社,从事农产品营销配送服务,联合开展产品市场营销;六是 “互联网+”电子商务营销。

三、挖掘资源内涵,做精生态化旅游业

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成熟,生态旅游度假备受大众推崇,成为人们追求健康、返璞归真与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昭通地处川滇黔接合部,是茶马古道云南的源头,南丝绸之路云南的第一个驿站。昭通是云南三大文化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辉煌灿烂、历史深厚久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昭通旅游资源丰富,最主要的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工业旅游资源三类。其中,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为载体,如珍珠洒落,最具代表性的有“国际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之乡”的大山包,“天麻原产地”小草坝,“瀑布之乡”黄连河,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部大峡谷温泉”,“乌蒙山巅”巧家大药山;人文旅游资源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为特征,如一枝奇葩绽放在中国文化百花园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教蜀民务农的“望帝”杜宇、国家3A级旅游景区“豆沙关”、朱提银邑、唐碑晋墓、龙卢家祠、扎西会议旧址以及苗家欢歌、彝族火把、伊斯兰风情旅游文化、昭通文学现象和昭通作家群等;工业旅游资源以昭通全境内4,000余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水能资源开发为依托,一个湖光山色的昭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呈现在世人面前,最具代表性的是金沙江流域三大巨型电站建成后,一条继长江三峡后的高峡平湖旅游热线,将成为昭通旅游业的宝贵资源。

(一)统筹规划,有序开发。《昭通市旅游产业发展五年振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把旅游区和旅游项目的规划纳入昭通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存量优化、增量优质、合理空间布局,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以产业融合聚集为重点,多个层次,连成串、铺成片。以生态为主线,多业并举,拓展和深化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规划设计要有创意,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项目有新意有吸引力。如:大山包景区农户种植的荞麦、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分地块、色块和图案种植,满足一年四季游客的观赏。

1、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集山水生态、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昆(明)水(富)黄金旅游线”(南丝绸之路旅游线),以威信为中心的镇雄、彝良、威信红色旅游线,以金沙江下游三大电站为依托的高峡平湖旅游线。三条旅游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强势拉动昭通旅游的快速发展。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作为旅游业的主流板块,生态旅游在我国呈现出相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昭通市是农业大市,要大力发展以农为本、以村为魂,紧扣原生态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一是田园观光游。引导景区周边群众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水果采摘、花卉等生态旅游产业基地建设的田园观光游;二是农家体验游。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特色水果、蔬菜、花卉等,发展农家体验游,使群众在美化家园的同时增收致富,有效拉动生态旅游业发展;三是整村移民生态游。农民以土地入股,按收益分红,企业为农民购买养老保险,每户安排1人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如:水富县邵女坪社区。以“曼妙邵女坪,花香移民园”新兴旅游为核心,打造集民俗文化、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农家风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四是民族文化体验游。昭通市有24个少数民族,62.07万人,占全市人口10.44%,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大市,民族特色浓郁。可充分发挥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回族“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民族文化体验游。

3、培育养生医疗、生态养老等旅游新产业。昭通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气候宜人,素有“小昆明”之称的美誉。昭通工业落后,污染较小,每一个季节都能感受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环境,是养生、养老的理想之地。2017年我国老龄人口2.409亿人,老龄化率已达17.3%。

(二)加大投资力度,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大资本与资源的有效结合,以大投资整合旅游产业,促进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形成。积极探索推进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改革,着力促进旅游企业发展。如盐津县全面实施“旅游打头”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

(三)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展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至关重要。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实现优质服务,提高综合效益就必须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之相配套。因此,要加快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进入旅游行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高标准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加大旅游营销宣传。积极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大宣传造势力度,营造强大的旅游宣传氛围。高质量、高水平举办节庆、赛事等促销活动,充分利用昭阳区“大山包国际翼装飞行”、水富“国际马拉松半程赛”国际赛事和昭阳区的“苹果文化节”、“樱花节”、“梨花节”,鲁甸小寨的“樱桃节”,盐津的“菜花节”和万亩茶花园,绥江的“李花节”等机会扩大昭通市旅游的影响力,营造强大的旅游宣传氛围,全方位拓宽客源地市場。

(五)加强环保意识宣传。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如:餐饮以本地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具有地方特色,与环境相协调等。

(六)利用“互联网+”优势,推动互联网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2015年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旅游业各领域与互联网达到全面融合,互联网成为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形成新的业态,在电子营销网络平台、智慧公共服务、众筹及PPP投融资方式、清单管理、服务监督等方面进行创新,聚集发力,打好组合拳,形成比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后凯,潘晨光.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6[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李慧明,左晓利,王磊.产业生态化及其实施路径选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3]李永仙.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索——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例[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5.

[4]蔡绍洪.循环产业集群:西部地区生态化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M].人民出版社,2010.6.

[5]昭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刚要[Z].2016.

猜你喜欢

昭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