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引导式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18-08-22赵敏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

赵敏

摘要:引导学生应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数学,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在数学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因此,有必要再对引导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梳理,使之能够更好地创新应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引导式;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学生不是配角,而是主角,教师就相当于导演,引导学生如何把主角演好。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学习被广泛地认为是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我认为,教学需要引导,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式探究性学习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走向精彩。

一、把角色还给学生,是教学的基础

现在的教育观认为,数学课上注重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究,主动创新,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卢梭说过:人是“自由”的主体,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教育者需要尊重学生的“天赋”,那么我们就要自觉调整好角色,成为学生的助手、辅导者、配角。定位于主导,而不是主体。基于这一认识,在数学课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在课堂中学生能做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做;自己能发现的事实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能思考的问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解放学生学习的时空,解放学习心态,解放学习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细节处理中给学生以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当然有时设计太死、导的太多,学生就只能依赖教师的导而按部就班地展开学习。而学生一旦离开了导,就无法学,教师的教就变成了讲授教材,学生的学就变成回答问题了,由此可见,给学生一个探究问题的方向与路径,让学生沿着教师指导的前进方向,认真思考、积极探究、投入学习,必定会收获“未曾预约的精彩”。

二、唤醒生活经验,亲历活动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对他们来说,其经验世界都是独特的,对同一个问题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渗透着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理解学生,作出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作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孩子們的经验如同春天萌芽的种子,充满着生长的力量;教材如肥沃的土壤,不断地给经验的生长提供养料;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把教材这一养料适时、适量,并以适宜的方式提供给孩子们经验这颗已经萌芽的种子以促进它不断地生长。教师用教材教学时,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学生全部经验生长的相关因素,引导学生对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有一种个人的亲身体验。也就是说,用教材教学要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把教材转化为生活的一部分,用以解释和指导学生经验的发展。

三、把握契机,以学定教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成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课堂中的思维则是师生相互碰撞、相互接纳、生生互相容纳的流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涌现,随时会发生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从而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对学生的“意外”,有的教师可能会视而不见,不予理睬,也有的会冷嘲热讽、批评指责,这些都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应抓住课堂上的意外生成点,把握教学契机,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生的尝试越是五花八门,探究活动越是新颖灵活,那么,他们也就是越有可能得到异乎寻常的结果。”因此作为教师更应做到不防意外,不回避意外,正视意外、给意外喝彩、用心善待意外,让课堂充满活力。

四、在合作中展扬个性

未来的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 探究学习需要博采众长, 集思广益, 课堂上合作的对象可以是同学, 也可以是教师。沟通交流, 使得学生有了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 并可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认可; 沟通交流, 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 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 更利于建构更深层次的理解; 而学生个人的发现毕竟是有限的, 合作交流才得以互补。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给三位顾客安排炒菜顺序时,同学们设计出了许多的炒菜方案,那哪一组的方案是最优方案呢?为什么?此时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同学提出先给老人和男的炒;有的提出应该先给老人和女的炒,因为要尊敬老人,而且女士优先……实践证明, 在开放而自由的空间中, 学生的思维将更广阔。教师在这里的角色是引路人, 只负责设计一个更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情境, 而把“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权利尽可能地还给学生。“怎样给三位顾客安排炒菜顺序才合理?”这本是个人的疑问, 但他问题的提出和最终得到解决, 却影响到全班学生, 不少学生心中都会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有的甚至会为他提供解决的方法, 全体学生都在听同学交流中受益, 这正是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之一。值得注意的是, 探究性学习所提出的合作交流, 并不是特指小组学习, 课堂教学中当前产生了“只要学生分成小组, 他们就能进行合作学习”的误区, 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应放在小组中, 否则, 会形成个别学生对小组其他成员的依赖性产生思维的堕性。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动态生成的起点和归宿。尽管如此,我仍觉得,一方面,课堂中应把角色还给学生,教师当好“引路人”的角色。另一方面,课前预设依然很重要,大家可能会想,既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课改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为此教师需更好地去善待意外,让课堂的动态生成走向更精彩。最后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去引导学生,使他们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