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符号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8-08-22邝雪梅
邝雪梅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加强符号意识的渗透,对学生掌握知识、简化解题过程、提升解题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立足教材,通过感知符号作用、体验符号价值、强化符号应用等策略渗透符号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符号意识;数学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1003001
所谓数学符号,简单而言,就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后得到的一种简略记号,主要包括数字、字母与图形等。符号意识则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加强符号意识的渗透,不断提升学生的符号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立足教材,感知符号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意识是一种集感觉、知觉和思维于一体的认知活动,在人类思考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想加强对学生符号意识的渗透,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符号的作用,从而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符号的作用。
例如,在“比一比”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等符号比较数的大小,所以教师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等符号进行数量的比较。“小明到文具店买文具,发现铅笔1元一支、笔记本2元一本、橡皮0.5元一块,尺子1元一把……那么,铅笔和笔记本,哪个更贵?橡皮是不是比铅笔便宜?铅笔的价格和尺子的价格有什么关系?”同时,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在对不同文具的价格进行比较时,怎样才能够简洁明了地表示不同文具价格间的关系?”……这样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等符号的意义和作用,为学生符号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运用比较,体验符号价值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特征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尤其对经验不足、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的小学生而言,能够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价值。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渗透符号意识,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符号应用的价值和优势。基于此,教师可运用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符号意识的形成。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如:“已知小红今年6岁,小红的爸爸比小红大25岁。请问,小红的爸爸今年多少岁?”学生通过6与25的相加,很快就能够得出答案。教师继续提问:“既然小红今年6岁,那你知道明年小红几岁?小红的爸爸多少岁吗?后年呢?大后年呢?”面对问题,学生多会采用“6+1=7,7+25=32”“7+1=8,8+25=33”这样逐年累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和表达,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不可以用某种符号来表示小红年龄与她爸爸年龄之间的关系呢?”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纷纷尝试用字母的方式来表示,如“a+25”等,从而使学生快速理清了小红与小红`爸爸年龄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学生对表示方式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实践比较中真切地体会到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的优势与价值,有效地渗透了符号意识。
三、结合运算,强化符号应用
不同的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以及用法也不同。数学教学中,在学生初步感知符号作用以及认识到符号的价值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形成的符号意识作用于实际生活,提升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虽然学生都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性质,但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却有不少学生出现错误,而导致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符号的应用。如在“15×202”的运算中,虽然很多学生都能够将“202”拆分为“200+2”,但学生在书写时常将“15×202”写成“15×200+2=15×200+15×2”,从而导致解题出错。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牢记数学符号的应用,并通过加强运算练习,提升学生数学符号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符合解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渗透符号意识,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符号的作用,让学生认识、感受到数学符号的应用价值,并学会应用数学符号去表达数学概念或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踪秀峰. 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J]. 小学教学参考,2015(35).
[2] 楚 蓉. 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认识与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
[3] 陆月香. 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J]. 小学教学参考,2016(32).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