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走向

2018-08-22钱寄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钱寄洲

[摘 要]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当今教育的热点和焦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凸显人文属性、重塑学习活动、保持文本张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1000601

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的焦点与热点,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与重视。那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应走向何处呢?笔者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具体在实施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凸显人文属性

语文是人文学科,这里的人文不仅指人性、文化,而且还包括一些情意、审美、道德情感等范畴的内容。因此,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最终目标指向是通过人文塑造出学生良好的人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苏教版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主要讲了汤姆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由于钓鱼的时间不是鲈鱼开放的时间,在爸爸的要求下,汤姆不得已把这条鱼放掉了,这件事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良好道德准则的形成是与个人的自觉意识有着密切关系的,我着重从爸爸带汤姆钓鱼的时间、地点以及鱼很大等方面引领学生去品读、感悟,使学生明白了汤姆爸爸对儿子的教育对其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样教学,凸显了人文属性,促进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引领学生仔细挖掘文本语言、品味感悟语言。如此教学,有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重塑学习活动

核心素养下的重塑学习活动不是对原有学习活动的摈弃,而是指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并尽可能多地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从而使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得到自然渗透,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如苏教版语文《莫高窟》一课,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等,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教学这一课时,在关于敦煌壁画的描写上,我让学生先自己朗读,然后说说敦煌壁画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学生说:“敦煌壁画有佛教故事,有民间生活,有自然风光……内容可真全面啊!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见识一下,开开眼界。”有学生说:“那个飞天壁画太美了,各种各样的姿态让人目不暇接……”在学生兴致最浓的时候,我趁机追问:“看到这些壁画,你还想到了什么?”有学生说:“我为敦煌有这样的壁画而感到自豪。”有学生说:“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技术,那些形态逼真的壁画是怎样画上去的呢?古人太了不起了!”就这样,根据教学的需要,我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重组。这样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有助于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首先把教学目标放在了教学内容以及文本的表达方式上,以使学生既得言,又得意。在此基础上,我又对学习活动进行重组,着力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渗透与挖掘。如此教学,真正把文本的教学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保持文本张力

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光是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过程,还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良好品格等形成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适当保持课文的张力,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素养。

如苏教版语文《金子》一课,主要介绍了彼得随着大伙去淘金,结果一无所获,他不甘心,也没有灰心,而是想办法找到赚钱的门路,最后终于取得成功的故事。教育人們,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辛苦的劳动。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真切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我提出了问题:“从文本的语言描述中你读懂了彼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身边有彼得这样的人吗?如果你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你会怎样去克服?”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观察社会、了解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还可以使文本更具张力,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通过阅读,我不仅让学生对彼得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感受,而且通过恰当问题的提出,扩张了文本的张力。这对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以及品格的提升等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对学生进行渗透。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定然会得到极大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