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时空,叩击心灵,点燃智慧

2018-08-22陆怡瑾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陆怡瑾

[摘 要]历史题材类课文一直贯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学这类课文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在课堂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收集材料、穿越时空、与原文对照,将语文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历史题材;收集材料;穿越时空;原文对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1001002

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让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文和课堂,而是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去寻找、去思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一、 收集材料,做好铺垫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加重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文,与作者进行沟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文本,而应灵活地运用教材,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将不同的课程环节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历史题材的课文来说,那一段历史距离学生已经很遥远,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历史故事产生共鸣呢?我们可以在最初的课程导入环节上下功夫,让学生先自行去了解这一段历史,然后再进行教学。

例如,《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许多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已经在课外阅读过《三国演义》,但可能对这一内容了解不深。对此,教师首先给足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先行对课文进行了解。有的学生会通过网络去查阅“三顾茅庐”的资料;有的学生会去书中找自己之前看过的这一段文字,看看与课文有哪些出入;有的学生会去问问爸爸妈妈是不是熟悉这一段故事……当学生有了一个充足的预习后,对课文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时教师再借助趣味的课堂导入,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准备好不同的三国人物图片,让学生看一看都认识谁,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他的,还了解人物的哪些故事。有的学生说自己在电视中看到了“草船借箭”这一段,觉得诸葛亮真是太聪明了!有的学生说自己看到最后周瑜被气死了感到十分可惜,还有的学生喜欢戏耍司马懿的“空城计”这一段,从中感受到诸葛亮十分聪明……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讲述着不同的人物性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深深地吸引着其他学生,教师再自然地引入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走进了课文,领会了人物精神。

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将课文外的知识与课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让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让整堂课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二、 穿越时空,点燃智慧

课堂教学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更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凸显课文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去认识不同的历史人物,更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刘备对人才的重视,他身居高位,却依然保持谦虚,这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教师要将课文的价值观体现在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初步领会课文后,可以设置一个趣味的游戲,让学生穿越时空:“假设你现在就是刘备,你会如何去请你心中的一位人才。”学生们跃跃欲试,每个人都想当那个被请的诸葛亮,教师问为什么时,学生纷纷回答,因为诸葛亮很聪明,也很有面子,刘备请了三次才请到他。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去做那个求贤若渴的刘备。这时,教师可以先起一个头,自己扮演刘备, “三顾茅庐”去请学生扮演的诸葛亮,并用宽厚的语气对门童说:“可否让在下见一见卧龙先生?”然后再换位让学生也来演一演刘备,学生扮演了诸葛亮后再扮演刘备,就能够感受到人物身份的不同:身为诸葛亮,身在草庐之中,也能够洞悉天下大事;身为刘备,知道有如此人才,虽然自己是汉室宗亲,但并不高高在上,而是怀着一颗谦虚的心去对待诸葛亮。在这样的身份转变中,学生感受到了刘备的谦虚,也体会到了正是因为诸葛亮的聪慧,才吸引着刘备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访。学生通过扮演,感受到人物的鲜活形象,也学习了刘备的谦虚,还结合自己的生活领悟到:对比自己强的人不应抱有嫉妒之心,而应怀揣着谦虚,向他人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深化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境扮演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情境扮演中,学生需要揣摩人物的心思、动作、神态、语言,从而深入体会人物的特点。在教学历史题材的课文时,由于人物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相差太远了,就需要学生花更多的心思去揣摩人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学习更加充满兴趣,就会更加用心地去理解和感悟课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扮演的教学方式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表演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促的作用。

三、 原文对照,提升素养

历史故事在选入教材时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使之更加通俗易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在原文当中,如我们的四大名著都是通过文言文来记载的,文字精练,意义深刻,但教材课文已将许多复杂的字进行了翻译,也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情节进行了改编。就像《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中,原文有许多的“汝”“今番”等词语,教师可以进行收集,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例如,在拓展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三顾茅庐”这段故事的历史画面,让学生不光通过文字,更通过视频直观地感受到鲜活的人物形象。视频当中的人物说的话以文言文为主。教师在播放完之后,问学生:“在这段视频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争前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说:“这里面人物说的话与我们在课文中看的不一样,出现了很多生僻的词汇。”有的学生觉得这些人物简直就像是还原了历史。这时候,教师再顺势引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意思差别,利用课件出示视频中人物对话所使用的文言文,先让学生猜一猜:“你认为这些文言文是什么意思?你觉得用文言文更有韵味还是白话文更简单易懂?”学生在学习了课文,观看了视频后,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会认为文言文更加有韵味,因为历史在不断地改变,我们说话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在那个时代说出那时的话,才是更好地还原时代。有的学生认为白话文更好,我们现在学习历史故事就应该用我们的语言去阅读,用文绉绉的语言来阅读不仅不方便,也难以理解……教师顺势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不仅对课件中出示的文言文加深了印象,也为今后涉猎传统文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原文对照的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课文与原著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对比之后他们会对课文的背景有更深的了解。在教师的拓展下,学生对于每一次的历史题材课文学习都充满了期待,期待教师所展示的原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并在不断地寻找中加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历史题材课文不同于现代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历史,了解人物,看看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颗璀璨的明珠,有多少精彩的故事,感受到祖国的文化与魅力。这更加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策略,在课堂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