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阳通痹颗粒治疗脾肾阳虚、肺络痹阻型间质性肺疾病
2018-08-22袁成波张丽秀胡少丹
袁成波,王 檀,仕 丽,张丽秀,胡少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间质性肺疾病(ILD)为世界疑难病,致残率、病死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肺纤维化结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西医主要采用激素治疗,但是其具有的不良反应、局限性和实施难度日渐突出[1-4]。鉴于中药辨证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有一定优势,笔者课题组前期研究在王檀教授经验方的基础上制成助阳通痹颗粒,采用气管注入博来霉素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助阳通痹颗粒的药学、药理学、毒理学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助阳通痹颗粒的临床疗效,笔者以强的松、N-乙酰半胱氨酸为对照,观察患者症状、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等情况的变化,探讨助阳通痹颗粒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病例来自2015年6月-2016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属于脾肾阳虚、肺络痹阻证者。3)年龄18~70周岁。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助阳通痹颗粒(10 g/袋,院内制剂),方药组成:鹿茸15 g,熟地黄15 g,当归15 g,干姜15 g ,肉桂10 g,补骨脂20 g,人参10 g,白术10 g,茯苓20 g,白芍20 g,豨莶草20 g,五加皮20 g,桃花15 g,红花10 g,炙麻黄6 g。1袋/次,3次/d,口服。用法:水冲取汁300 mL,150 mL/次,早晚分服。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激素治疗:入组前未服用激素,每日给予强的松,初始剂量为每天0.5 mg/kg(理想体质量),N-乙酰半胱氨酸0.6 g/次,2次/d,口服。如入组时正在服用激素,按当前疗程进行。2组疗程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通过疗效判定标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疗效,通过肺通气测定评价肺功能改善情况。
1.5 疗效标准 西医疗效标准参照《协和呼吸病学》[5]拟定。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临床痊愈:临床证候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证候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证候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证候无明显好转,甚则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比较(x± s ,n = 36) 分
2.2 2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比较(x± s ,n = 36) 分
2.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6) 例
3 结语
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十分复杂,近几年来,许多医家提出了不少较有见地的观点[6-8],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病机关键为脾肾阳虚,肺络痹阻为其主要病理特点[9],其形成根本原因在于风寒湿邪外侵,痹着皮毛肌肤,经久不去,内归于肺,或阳气不足,肺中虚冷,寒湿内生,痹着于肺。寒湿痹着日久,损伤肺络,血行不畅,留而为瘀,终成阳虚肺冷,肺络瘀阻之证,临床以益精助阳,除湿通痹为基本治则,疗效确切[10-11]。
前期对助阳通痹颗粒药学、药理学、毒理学实验研究[12-13]证实,助阳通痹颗粒主要作用集中体现在抗炎、止咳、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可明显抑制咳嗽,延长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机体免疫力,对博来霉素所致的肺纤维化有一定抑制作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助阳通痹颗粒治疗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咳嗽、气短乏力的症状,抑制细胞因子分泌[15],减轻炎症反应,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助阳通痹颗粒对急、慢性炎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运用助阳通痹颗粒可能成为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这将会为临床应用助阳通痹颗粒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提供客观依据,为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