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中学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2018-08-18陈攀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课外阅读

陈攀

摘 要: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莫先于读书”。朱子之言,明确道出阅读对中学生的重要性。然而,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理想,本文就此略叙思考。

关键词: 乡镇中学生 课外阅读 问题与对策

提起读书,可能多数教师和家长还是仅把阅读看作课内学习的补充,认为学好课本才是最重要的。对于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之外,例如情感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背景的拓宽等方面的作用,人们的认识远远不深。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如苏教版语文教材明确要求就有《汤姆索亚历险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西游记》等6部,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由此可见,良好的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中至关重要。乡镇初中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外阅读。

一、乡镇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课外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面窄。你会发现书店里有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之下前来买书看书,但大多是不识字和不太能看懂内容的低年级孩子,很少有初中学生。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尤其是初三年级学生,学业尤为繁重,数理化老师的题海战术已把他们累得够呛,哪还会有时间理会课外阅读。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很少能看到学生课间拿本课外书在看,他们总穿梭于各科老师办公室,忙着补作业订正。课堂上介绍一些文人的作品,他们表现出的是无比的茫然和惊讶。当问到大家对哪些内容的作品更感兴趣时,回答是沉默。

2.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少。别说对名家名篇一概不知,就是中考要求的几部名著,都有人从不问津。我曾经在所任教班级做过调查,每学期读名著2部以上者5人,1部者30人,不读者7人。有学生称,小学时很爱看书,上了中学之后就不想看书。究其原因,课业负担偏重是主要因素。这直接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原本属于阅读的时间都被无止境的作业占领。

3.家庭重视不够。某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读书的重要性的家长,此时同样成为谋杀孩子阅读兴趣的刽子手。应试教育下,没有成绩没有分数,再多的阅读也是枉然。在这种畸形意识的引导之下,家长们剥夺了孩子看书的自由和时间。孩子们有的只能是辅导资料和各种习题集,甚至有的家长觉得自家的孩子不看课本以外的书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和自豪的事情。当然,部分家长因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不懂得重视孩子的阅读,在家庭环境中不能营造良好的促进孩子爱上阅读的氛围。

4.被其他信息渠道抢占。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诱惑。他们不必从书本上寻求所要找的知识,读书的功用大打折扣,网络的方便快捷乘虚而入,抢占了读书的大片领土。

5.本身缺乏挤劲和钻劲,不能很好地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当部分学生抱怨没有时间读书的时候,为什么依然有学生能坚持每学期看几部名著呢?我想这就和学生本人有关。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会有的。”有的学生善于利用每一个时间片段,抓紧看书,在这个过程中汲取营养陶冶身心;而有的学生则选择睡大觉、看电视、玩游戏、说闲话等方式度过,这样积少成多,差别就明显了,差距就大了。

6.学生对课外读物选择的错位。一些青少年受到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太深,总认为应该看有用的书,于是,学生就用大人的观点说,这个书读了没用,不能提高成绩,不看。但是什么是有用的书,什么是没用的书?怎么界定呢?谁来界定呢?以什么为标准?“开卷有益”,不带有任何具体的目的去阅读,反而更能使我们的心性得到滋养。

总之,学校和家庭缺少阅读的氛围和必要的引导及学生面临的学业的压力,导致乡镇中学学生阅读时间的缺失和阅读量极小的现状。中学生的读书问题正日益成为大问题。怎样做能改善这种不读书的现状呢?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是关键。以下是有关阅读习惯养成的一些见解。

二、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

1.开设阅读课,用好《初中生推荐阅读》。“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陶先生的话一针见血。学生仅有课内阅读远不能满足培养读书习惯的需要,因为它的内容、范围都极为有限,学生得到的阅读锻炼也就带有局限性;课外阅读却可以把学生带入无比广阔的天地中。开设阅读课对七年级学生最合适有益。七年级科目开设少,课程难度小,在校的自习课时间充裕,每周一节阅读课用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初中生推荐阅读》对应教材的单元设置,每一主题都有两三个专题课外辅读材料,教师可根据语文教学进度,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阅读。这种阅读既与课内教学紧密联系,大量扩充教学单元有关主题的素材积累,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因这种阅读指向性明确,学生很少有课外阅读困惑,消除畏难情绪。对课上不能及时完成的阅读任务,可以布置成周日的阅读作业,且可以在每周阅读课上利用少许时间对布置的阅读任务进行提问,主要关于文章细节,以此督促学生通读文章,防止个别因看文后概要而敷衍阅读。

2.动之以情,培养阅读习惯。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教师上课时应该适时引导。如在学习《人琴俱亡》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名曲《高山流水》,并且在课外涉猎关于音乐的知识;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欣赏罗中立名画《父亲》,教师可以做名画欣赏的引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理解课外阅读的功用,动之以情,激发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奖励时,把书籍作为奖品,书被誉为“人类精神的食量”,那么赠人书籍也应该是值得提倡的高尚之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读书人的文化气质。

3.化整为零,分解阅读量,做好检测促进阅读。对于七到九年级每册推荐的名著,可以在每学期中利用节假日分时段阅读。整部名著布置下去,有的学生会感觉任务重,无法完成,可是分解了之后,他们感觉就这么几章内容,可以读完。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既检查阅读情况,又练习写作。有时候,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名著章节知识问答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4.举办读书报告会,培养学生的精读习惯。当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精读作品。针对作品主题,选择精读的内容,教师为其设置阅读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思索,寻求结果,适时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报告会为部分学生的阅读收获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未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也是一个强大的冲击,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因为初中生正在形成自我意识,有发表意见的愿望。在读书报告会整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学生从理性材料到感性材料的梳理,本质上说就是一个精读的训练,这对已有阅读体悟的学生是改进方法的过程,而对未始读者是一次方法指导,所以举办读书报告会给全体学生提供阅读帮助。

5.营造利于阅读的家庭氛围。学校只是做了白天的工作,学生回到家里,还需要家长们的努力。舍弃麻将,静下心来,拿起一本书,认真地看。长期坚持下来,家长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孩子的效仿,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怎能不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呢?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过,学习语文归根结底是学习阅读,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自己;阅读文字、阅读情感、阅读灵魂……这就充分证实了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告訴我们:“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年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终生教育思想,给我们自觉实施以阅读为基础的语文教育有益的启迪,即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才可以帮助人实现毕业后的“自我”教育。乡镇中学的语文老师应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实现人生的更高飞跃。

参考文献:

[1]陈小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8).

[2]徐彩玉.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4).

[3]姚丽华.应发展多功能社区图书馆[J].河北科技图苑,2003(2).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