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

2018-08-18黄清媚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桃花源记

黄清媚

摘 要: Fries (1983)首先提出主位与语篇体裁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其后,许多学者对于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的关系做了非常有益的探讨,但所分析的语料多为小说、广告、科技语篇和政治演讲等,鲜有学者对古文进行分析。本文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微型语域语篇体裁为语料,进一步证明就主位推进模式而言,不同类型的语篇体裁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可以使信息发出者选择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

关键词: 主位推进模式 语篇体裁 《桃花源记》

1.引言

语篇元功能的作用在于将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转化为可由说话者与听话者共享的信息。换言之,语篇功能是语篇信息语义潜势的具体实现。这是语篇元功能的宏观效应。从微观上讲,小句主位的选择决定了小句信息编码的线性化过程及信息单位的组织,从而构成整个语篇的发展方法(于晖,1999:68)。本文从语篇元功能的微观效应的角度出发,以《桃花源记》中的微型语域语篇体裁为语料,试图探讨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的关系。

2.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

2.1主位推进模式

每个小句都有主位结构。在语篇中,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间就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就是主位推进。主位推进的形式多样,语言学家们经过仔细研究,总结出主位变化的基本模式,即我们所说的主位推进模式。

纵观系统功能语法历史,不同的学者对主位的定义不同,总结出的主位推进模式也各异(Danes, 1974; 徐盛桓,1982;Fries, 1983,1995;黄衍,1985;黄国文,1988;胡壮麟,1994)。本文应用的是布拉格学派的Danes所总结的主位推进模式。Danes(1974)首先提出了“主位推进”这一概念,并提出了五种主位推进模式,本文主要应用的是放射型、阶梯型和分裂述位型。

以下是Danes(1974)提出的三种主位推进模式:

(1)放射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其表达式为(T为主位,R为述位,右侧数字表示小句的序列,下同):

例: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

(2)阶梯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内容成为后一句的主位或主位的内容。其表达式为:

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3)分裂述位型:后面各句的主位由前句的述位分裂派生而来。其表达式为:

例: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2.2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

Danes(1974)认为主位推进模式体现语篇的发展。Fries(1983)则首先提出主位与语篇体裁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并提出了以下假设: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相对应。他认为叙述性语篇多以放射型主位推进模式为主,阐述性语篇则以阶梯型模式为主。对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的关系,许多语言学家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Francis(1989,1990)发现新闻报道的主位推进模式以放射型为主。Nwogu(1990)认为医学论文正文以放射型为主,报纸杂志上对医学发展的报道以阶梯型为主,论文摘要中放射型和阶梯型模式的数量基本相同。

大量语言素材表明,单一基本模式的语篇虽然有,但为数不多;大多语篇的主位推进都比较复杂,通常是模式的相互结合(朱永生,1995:7-8)。《桃花源记》亦不例外。《桃花源记》记叙与描写兼有之,本文拟以《桃花源记》中镶嵌的微型语域语篇体裁为例,试图进一步证明就主位推进模式而言,不同类型的语篇体裁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可以使信息发出者选择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

2.2.1放射型主位推进模式与叙述体语篇体裁

叙述体语篇体裁的交际目的是用来描述外部世界所发生在某人或某些人身上的事,一般是以有生命的参与者作为主位,并在语篇中保持不变的地位(李国庆,2003:54)。例如:

(渔人T1)既出(R1),(T2=T1)得其船(R2),(T3=T1)便扶向路(R3),(T4=T1)处处志之(R4)。(T5=T1)及郡下(R5),(T6=T1)诣太守(R6),(T7=T1)说如此(R7)。

在对此语篇中每一个小句的主位结构进行切分后,可知主位推进是按如下模式进行的:

此语篇中的主位从T1到主位T7,句际之间的关系是重现关系,“渔人”这一主位在语篇中保持保持不变的位置,各述位对主位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形成了放射型的主位推进模式,这是由语篇的叙述体体裁决定的。《桃花源记》以讲故事的口吻叙述了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始末,故事情节层层推进、曲折有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是渔人的活動。此叙述语篇主要记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所做的一系列行为,因此,语篇是以“渔人”作为各小句的主位,各述位通过不同的动词(出、得、扶、志、及、诣和说)描写了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所做的一系列行为,由此推动了语篇的发展,形成了放射型主位推进模式。

2.2.2阶梯型主位推进模式与客体描述体语篇体裁

客体描述体语篇体裁的社会目的是向读者提供说话者想要描述的某个物体或景色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描述体语篇体裁总是以物做主位,且主位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以表达作者想要表述的有关某个事物或某个背景的信息(李国庆,2003:54)。例如:

(渔人T1)便得一山(R1),山(T2=R1)有小口(R2),(小口T3=R2)仿佛若有光(R3)。(渔人T4=T1)便舍船(R4),(渔人T5=T1)从口入(R5)。(口T6=R5)初极狭(R6),(口T7=R5)才通人(R7)。

在对此语篇中每一个小句的主位结构进行切分后,可知主位推进是按如下模式进行的:

此语篇选自渔人原为“欲穷其林”而行,到了林尽水源之地后所见之景。概念主位T2来自于前一小句的述位R1,概念主位主位T3来自于前一小句的述位R2,由此,语篇主位的进展方向从“山”转向了“小口”,再转向了“光”,推动了语篇的发展,形成了阶梯型的主位推进模式。此外,概念主位T6来自前一小句的述位R5,阶梯型的主位推进模式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渔人”转向了“小口”,随后描写了小口的情况,即初极狭,才通人。这两个阶梯型的主位推进模式,为读者提供了作者想要描述的渔人到了林尽水源之地后所见之景的信息。

2.2.3分裂述位型推进模式与描述体语篇体裁(综述^具体描述的语篇模式)

杨家勤,张允(2010:43)认为分裂述位型推进模式常用于列举和举例等说明方法,以及辩论语篇中论理部分。本文发现描述体语篇体裁中亦存在分裂述位型主位推进模式。在描述体语篇体裁中,作者有时为了使表达更清晰,先概述事物,再加以细节描写,从而形成了分裂述位推进模式。虽然后几个小句的主位表面看似不同,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围绕超述位提供的语义场而展开的。各小句主位在句法上呈现并列关系,但在逻辑语义上与前一小句的述位形成分总关系。在描述体语篇体裁中,这一模式构成了综述^具体描述的语篇模式。例如:

(T1小口)豁然开朗(R1)。土地(T2)平旷(R2),屋舍(T3)俨然(R3),(T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R4)。阡陌(T5)交通(R5),鸡犬(T6)相闻(R6)。其中(T7)往来种作(R7),男女衣着(T8),悉如外人(R8)。黄发垂髫(T9),并怡然自乐(R9)。

在对此语篇中每一个小句的主位结构进行切分后,可知主位推进是按如下模式进行的:

此语篇讲述渔人自小口中“复行数十步”后之所见。作者从桃花源的土地、屋舍,一直写到桃源人的衣着和精神状态,观察由大到小,由写景到写人,勾勒出一幅恬静美好的田园风光。在此番描写中,后面8句的主位“土地”、“屋舍”、“有”、“阡陌”、“鸡犬”、“其中”、“男女衣着”和“黄发垂髫”的逻辑语义关系为并列关系,各主述位间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都在首句的述位的统帅之下,是对“豁然开朗”的进一步阐释,在语义层面上为分总关系,由此形成了述位分裂型主位推进模式。

3.结语

语篇体裁和语言是一样的,是社会符号体系。不同语篇体裁的不同目的要借助语言层面才能得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可以使信息发出者在选择主位时侧重不同,包括偏重于不同类型的主位进展模式。叙述体语篇的交际目的是用来描述外部世界发生在某人或某些人身上的事,因此,叙述体语篇多以放射型主位推进模式为主。客体描述体语篇体裁的目的是提供说话者想要描述的某个物体或景色等方面的信息,这种描写通常从不同方面展开,因此,阶梯型和分裂述位型的主位推进模式是这类语篇体裁中常见的模式。

参考文献:

[1]Danes, F..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A]. In F. Danes(ed.). Papers on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C]. The Hague: Mouton.1974:106-128.

[2]Francis, G.. Thematic 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written discourse[J].Word, 1989(40):201-221.

[3]Francis, G.. Theme in the daily press[J]. In Occasional Paper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 1990(2):51-87.

[4]Fries, P. H.. On the status of theme in English: arguments from discourse[A]. In J.S. Petofi and E. Sozer(eds.), Micro and Macro Connexity of Texts[C]. Hamburg: Buske Verlag. 1983:116-152.

[5]Fries, P. H.. Theme, Methods of development, and texts[J]. In R. Hasan and P. Fries (ed.): On Subject and Theme: A Discourse Functional Perspectiv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5:317-359.

[6]Nwogu, K. N.. Discourse variation in medical texts[A]. In Monographs in S ystemic Linguistics. 1990(2).

[7]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語教学与研究,1982(1):1-9.

[8]黄衍.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外国语,1985(5):32-36.

[9]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98.

[10]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33.

[11]李国庆.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老人与海》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54.

[12]陶潜.陶渊明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3]杨家勤,张允.句际关系视角下主位推进模式的语篇建构功能[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43.

[14]于晖.主位分析与语篇类型的确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5):68.

[15]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7-8.

猜你喜欢

桃花源记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名家硬笔书写《桃花源记》
名家硬笔书写《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身份探究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