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语语法中动词拷贝句式

2018-08-18周欣然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

周欣然

摘 要: 现代汉语中,动词拷贝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本文就动词拷贝结构中的动宾短语和动补短语的主次关系,以及动词拷贝结构中的动词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二语学习者容易产生的偏误提出了教学建议。

关键词: 动词拷贝句式 主次关系 动词特征 对外汉语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句子,例如:“他吃饭吃了半个小时”、“他看书看得很认真”、“她写字写得很漂亮”,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句子有个共同点,即同一个动词重复了两次,这种句式就是我们想要讨论的动词拷贝句式。所谓的动词拷贝句式是指谓语动词后带有宾语,重复动词后带上补语的一种单句,可以用符号表示为:S+V1+O+V2+C,其中S表示主语,V1表示动词,V2表示重复V1的动词,O表示宾语,C表示补语,V1与O构成动宾短语,V2与C构成动补短语。

一、动词拷贝句式中的主次关系

在动词拷贝句式S+V1+O+V2+C结构中,由V1与O构成的动宾短语——VP1和由V2与C构成的动补短语——VP2,动宾短语和动补短语从句法分析角度来看,动词、宾语和补语都是该结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VP1和VP2应置于同一层面。洪心衡(1963)认为动词拷贝句是动(宾)+动(补)构成联合结构的谓语句;齐沪扬(2000)在分析动词拷贝句式时,也认为它是由动宾短语与动补短语所组成的一个联合短语担任谓语的句式。这样的划分方法就使VP1和VP2处于同一个层面,如“他唱京剧唱得很好听”,用二分法划分称主谓,谓语为“唱京剧唱得很好听”,谓语是由联合短语充当的,也就是说“唱京剧”和“唱得很好听”是并列关系,在句法分析上属于同一个层次,再继续切分“唱京剧”为动宾“唱得很好听”为动补。由此看出,动词拷贝结构中,动、宾、补三成分在句子层次分析时处于同一层次,所以认为动词、宾语、补语在结构上并无主次轻重之分,缺少任何一个成分都不能称之为动词拷贝句式。

但是从语用学角度考虑,项开喜(1997)认为,VP2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成分、语义焦点,与VP1相比,语义上更具有现实性和凸显性,对此笔者比较赞同,如“他骑自行车骑了两个小时”这个句子主要强调的是骑自行车的时间,“骑了两个小时”是语义焦点,相比之下“骑自行车”只是个前提背景,所以不难看出在实际交际中,VP1是前提和背景,VP2是目的信息,是语义焦点所在,在整个句子中地位显得更重要。

二、动词拷贝句式中动词的特征

动词拷贝句式的典型特征是动词重复,形成原动V1和重动V2两个相同的动词成分,但是并非所有的動词都可以进入动词拷贝句中,构成动词拷贝结构。以往研究证明动词拷贝句中,V1和V2是重复同一动词,V1和V2一般为及物动词,多数是动作动词,少数心理动词有时可出现在动词拷贝句里。

通过对动词拷贝结构的分析,该句式中的动词除了具备以上特征外还应该表示动作延续、反复。例如:“他觉睡了一个小时”、“我吃饭吃了十分钟”、“我看这本书看了十几遍”,其中的动词“睡”和“吃”类动词具有动作持续,“看”具有动作反复的意义。表示瞬间动词、结束性动词都不能进入动词拷贝句,如“她结束旅行结束了几天了”。但是能否进入动词拷贝句,我们不能单纯地看动词的特征,还要看整个动词结构的意义及前后两个动词结构之间的关系,只有整个结构具有延续反复的意义时才符合动词拷贝句的结构特征。

在动词拷贝结构句中,只有第二个动词是可以跟体标记,例如“他睡了觉睡了两个小时”V1后带体助词则为病句。V2可以带体助词,但也是有限制的,只能带“过”或“了”,不能带“着”,如“她唱歌唱着十分钟”也是错误的。

三、偏误与对外汉语教学

(一)回避使用

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看到留学生使用此句式产生的偏误,在二语学习者遇到该用动词拷贝结构句式时,母语使用者会自然使用该句式,二语学习者回避使用此句式,使用其他词语或句式来表达,往往会出现语言偏误情况。

如我学汉语四个月。她写汉字好。他考试不错。这些句子虽然我们能理解他们的意思,但是在表达上是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的,如果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就一定会更倾向于使用动词拷贝句表达,如“我学汉语学了四个月”、“她写汉字写得好”、“他考试考得不错”,显然这种表达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泛化使用

泛化使用可以理解为在不该使用动词拷贝句式时,二语学习者使用了该句式,这样在掌握不熟练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偏误。

泛化产生的偏误主要是二语学习者对动词拷贝句式中动词的特征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与二语学习者学习过动词拷贝句式有关,为了使用练习该句式,有意识地使用动词拷贝句式,就会出现在该句式的“泛化使用”,从而产生偏误。

(三)误用漏用

动词拷贝结构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在运用过程中除了“回避使用”“泛华使用”外,还存在大量的“误用”导致的偏误。如误用宾语,误用漏用标记词是目前二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拷贝结构中产生偏误的原因之一。

在动词拷贝结构中,句式的宾语一般为类属名词,而不能具体指某项事物。如他讲那堂课讲得很好。他种这一块地种得很辛苦。她跳这一支芭蕾舞跳得很好。从这些二语学习者出现的偏误中,宾语均是具体的某个事物,如改为“他讲课讲得很好”“他种地种得很辛苦”“她跳芭蕾舞跳得很好”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动词拷贝结构中,动补之间的标记语误用或漏用。如例1他睡觉睡着两小时。例2我唱歌唱了很好。例3他上课上认真。例4我吃饭吃半个小时。例句1和例2是标记语误用导致的偏误,“睡着”“唱了”应该为改为“睡了”“唱得”;例句3和例句4是漏用标记语导致的偏误,在动补之间添加上必要的标记语就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他上课上得认真”,“我吃饭吃了半个小时”。

(四)初级汉语教学的建议

在动词拷贝句子结构中S+V1+O+V2+C,VP1是前提和背景,VP2是目的信息,我们在汉语教学中可以将根据背景意和目的信息将动词拷贝句拆分成两个小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合并成动词拷贝句,如(1)两个小分句“我睡觉”“我睡了两给小时”合并为“我睡觉睡了两给小时”;(2)“我看书”“我看得很认真”合并为“我看书看得很认真”。这样拆分成两个学生学过的句式,再合并成动词拷贝句更容易理解。在运用拆分合并法的同时初级汉语教学中可以结合PPT进行图片展示,在图片上给出有效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动词拷贝结构表达图片内容,更有利于初级汉语学习者在词汇量较少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该句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的偏误点所在,根据学生的使用偏误分析偏误原因,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快更好地习得这一句式,外国学习者在使用动词拷贝句时通常会回避使用,如“后来当公司的英语翻译,翻译当了三年”,或者过度泛化使用,如“玛丽上课注意注得很认真”,错用或漏用第二个动词,如“我学习汉语四个月”,对于这些主要偏误点,我们在进行该句式教学时要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避免这些偏误。

动词拷贝句式是现代汉语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句式结构,本文仅针对该句式中的动宾和动补的主次关系、动词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一些外国学习者容易出现的偏误提出了一点教学建议,但由于知识和教学经验不足,在本体研究方面做得不够深入,希望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能够做出深入分析并总结出较详细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佟和龙.动词拷贝结构的句法推导[J].教学与管理,2010(4).

[2]范晓.复动“V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

[3]李访,石毓智.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J].国外语言学,1997(3).

[4]施春宏,动词拷贝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J].中国语文,2010(2).

[5]王婵娟.汉语动词拷贝结构及其使用限制[J].语言文字,2012(5).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委婉语教学研究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对外汉语同形词教学探讨
无媒介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