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研究
2018-08-17韦国莲
韦国莲
【摘要】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语文课堂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本文基于情感教育的特点,本文简要阐述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情感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特点 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特点
1.渗透性
所谓的渗透性是通过语言课将文本中的情感淹没到学生的血液中,成为学生的情感。这要求教师首先成为健康情绪的拥有者。如果老师没有健康的情绪,学生就无法有意识地区分老师在情感渗透中的情感取向。如果教师的情绪偏颇,是非,善恶,丑陋的态度都不清楚,他们会无意识地影响学生。
2.形象性
语文课中的大部分情绪都是通过图像传递的。然后,在分析图像时,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人物形象的情感世界,客观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意图,并通过合理的再创造使学生的情感共鸣。
3.普遍性
每个文本中的情绪无处不在。例如,在解释性文本中,作者还使用语言的简单语言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启发性
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这就是说,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不能像思品课那样直白,它的任务是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的爱僧情仇的健康意识,使他们的良好情绪不断升华。
二、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挖掘教材,诱发情感
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发掘教学中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地震中的父子”,无论他自己的生活如何,他都挽救了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感人故事,反映了父爱的伟大。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来阻止他。,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成“他挖了36小时”?通过讨论,学生们意识到这些数字充分反映了父亲很长时间的挖掘和挖掘。然后,我让学生想象:这位父亲有可能是怎样挖的?学生们发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有些人说他的手是挖的,手指在流血;有的说用双手搬着大石块;有些人仍然认为周围会有不断的余震,他总是处于生命危险之中。然而,对于他的儿子,他无视自己的生活,无论自己的生活如何,坚定的信念,他对儿子的爱,他不断挖掘和挖掘。通过这种方式,通过“挖掘”的经验,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热爱。学生自然会与作者产生共鸣: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文章是语言和思想的统一。在没有具体情况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理解主体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为了探索文本的“意义”,首先要进入国家。因此,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学生带入这种情境。教师应根据文本的需要,或在课程开始时创建情境,或在课堂上创造情境,提供各种方法。如:使用语言,图片,幻灯片,表演故事,音乐等为学生创造情境,营造氛围,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情感体验。
3.加强朗读,体验情感如《搭石》这篇课文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当秋天寒冷时,人们会仔细选择小溪中的方石;老人们急于赶路,发现石头不稳定,及时调整,满意是愿意离开;一群人走在石头上,运动协调有序……文字语言简单,风景中有人,风景优美,意境美,字之间的界线充满了乡村气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與文本沟通,让学生的情绪在对话中流动,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在本课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和阅读导向。我采用情境体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以自我阅读自我实现为基础,侧重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阅读,体验和感知,在阅读中积累和内化,在阅读中欣赏和升华。虽然我没有太多的分析,但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情感阅读,实现了“精美”和“爱情”,这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对生命的热爱。
4.心理相融,缩短情感距离
教育家托兰斯认为,创建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创造一个“易于反应的环境”。这决定了参与教学活动的双方应该改变主人与仆人之间的被动关系,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放下教师的尊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心理融合,消除情感障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友好和平等的沟通,从而减轻学生选择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和质疑创新的心理压力。让它处于自我探索的积极位置,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5.相机激励,迸发情感火花德国教育家迪斯托说:“艺术教学的本质不是教学,而是激励,唤醒和激励。”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他很容易接受所提供的知识,当学生的情绪消极时,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将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应该利用时机,巧妙运用刺激性的语言,动作和举止,让学生逐渐消除情感火花,并继续关注教师更加兴奋的教学内容。此外,特别需要尝试使用各种刺激情绪的方式来影响本科生。因此,建议为后进者选择一个简单的主题来回答,并有意识地让它正确回答,以便它具有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
6.想象练笔,升华情感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亲和儿子”的教训中,当父亲在经历了所有的艰辛之后终于拯救了他的儿子时,这位伟大的父子非常高兴并且拥抱在一起。每个读者在阅读时都会产生情绪波动。这为阅读提供了空白,必须加以补充,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我设计了空白补充练笔:拥抱之后,父子会说什么?学生们立即形成了丰富的想象力,并结合文本的内容,写下了一句感人的句子:
“儿子,太好了!我终于把你救出来了!真是谢天谢地啊!”爸爸泪流满面,激动地说。
“谢谢您,爸爸!我知道您一定会来救我的,因为您说过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和我在一起的!”儿子兴奋地说。
这样的想象练笔既深化了文本,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结束语:简而言之,语言课是一种情感花,一种情感世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建立审美框架,培养学生的良好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微.小学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07(5).[2]吕月青.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3]赵富刚.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6(1):43-43.
[4]韩例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