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
2018-08-17曹文薏兰海
曹文薏 兰海
【摘要】随着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愈发凸显,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绿色转型在维持中国资源环境模式生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企业绿色转型的内涵,对企业绿色转型的目标方向和局限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发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不能依附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而是需要绿色转型。最后,针对企业在此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转型 目标模式 绿色经营 低碳经济
O引言
绿色转型是指在改善人类生存和生活条件的同时,极大地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一种经济模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人口基数大、资源人均占有少、污染严重等问题。据2013年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可以看到,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在中国。2015年11月,中国政府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现阶段不可避免的严峻问题。中国企业作为保护环境与资源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承担者,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下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的同时,如何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协调和结合,是其面临的重要的时代问题之一。
1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绿色转型问题并无过多深入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更侧重于对绿色转型的内容和解决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缺少对绿色转型的规划与实践研究。陆小成(2015)认为企业若要进行绿色转型,不仅需要对低碳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更要努力发挥自身的协同功能。李烨等人(2016)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情景因素三个方面出发,探究有哪些原因影响到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效果的发挥。付金朋、武春友(2016)详细分析了中国情景下资源与环境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理论构架。
国外对”绿色转型”的概念界定并不明确。但是,对于其他与绿色转型有关的理论方面的研究有很多。Schmitz(2015)在其研究中展示了中国如何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变得更加强大,并审视了绿色转型的意义。Thomas(2015)把绿色转型看作是通过能源结构变革、绿色空间扩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企业绿色转型的内涵和目标模式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进程,中国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走绿色转型之路。
从广义上看,企业绿色转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要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即企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是企业要重视内部关系,即企业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绿色”,即企业在生产经营时,要注意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首先,企业需协调好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于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即使国家已多次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出台多部法律法规,但却收效甚微。因此,企业想要走绿色转型之路,第一要务就是正视并协调自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次,企业要重视内部的劳资关系。在当前的企业中,劳动者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待遇低下、罹患职业病等现象屡见不鲜。企业在制定内部劳资关系时要充分重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企业要处理好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产品和服务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企业走绿色转型之路的过程中,需重视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可以看到,企业首先需要建立的观念就是要充分重视地球的健康和人的健康,也就是“双健康”,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走上绿色转型之路。
3企业绿色转型的障碍
企业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要保证实现“双健康”的这一目标模式,在实际生活中会面临许多的深层次障碍,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政府问题。
首先,政府在实施环境标准时不具备刚性约束。在没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F(L,K);加入环境管理这一要素之后,生产函数为Q=F(L,K,M)。然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当社会整体经济发展较快时,环境约束相对严格;相反地,若社会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较为低缓时,环境标准相对宽松。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执行标准过于弹性,导致企业执行不严。
其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制定目标上具有一定差异性。对于大企业来说,由于其在地方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常会出现不执行地方政府指令的情况;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和资金相对大企业而言较为匮乏,加之主观能动性也较弱,因此存在逃避保护环境责任的问题。
最后,政府在对“绿色壁垒”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偏差。“绿色壁垒”是指通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规定一定条件,如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控制进口等等,来维护资源与环境安全。但我国在出口过程中面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所展现的批判性态度导致国内企业在执行环境标准时也展现疲态,不够积极主动。而“绿色壁垒”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阻碍出口,而在于维护地球和人类的健康。
4结论与建议
首先,政府应规范行使权力。一是严格按照环境标准办事,因地制宜。二是要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政府应严惩滥用公权力者,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權益。三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制定产品的生产标准。政府要努力将国内的标准与国外的标准接轨。
其次,政府应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运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发企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性。二是采用绿色金融创新体系,如采取绿色证券等方式进行融资。三是建立技术和人员共享平台。
最后,利用市场化的方式促进企业走绿色转型之路。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包括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等。通过政府的宏观管制和市场的灵活调节,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绿色转型之路。
参考文献:
[1]彭星,李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16,42(7):134-144.
[2]陆小成.基于城市绿色转型的企业低碳创新协同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4):67-71.
[3]李烨,潘伟恒,龙梦琦,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J].技术经济,2016,35(4):65-69.
[4]付金朋,武春友.城市绿色转型与发展进程溯及[J].改革,2016 (11):99-108.
[5]Schmitz H.How does China's rise affect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sation, 2015,8(1):1-14.
[6]Thomas K 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Economics[J].2015.
[7]刘洋,王子林.论“中国模式”的绿色转型[J].社会科学家,2016(8):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