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止痛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2018-08-17,,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1],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2]。2017年2月—2018年1月,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尝试自制通脉止痛贴穴位贴敷联合甲钴胺静脉输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与单纯使用甲钴胺静脉输注对比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017年2月—2018年1月就诊的病人,参照《皮肤性病学》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1],即带状疱疹临床治愈、皮损消失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肾及神经系统疾病病人;②过敏体质或对贴敷药物成分过敏者;③孕妇、哺乳期妇女。共纳入128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根据疼痛强度的评分值将观察指标设定为4个等级:无痛(0分),轻度疼痛(1分~3分),中度疼痛(4分~6分),重度疼痛(7分~10分)。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疼痛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脉止痛贴穴位贴敷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结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
1.2.1 通脉止痛贴药物组成
醋香附15 g、醋元胡30 g、全虫6 g、五灵脂12 g、红花15 g、川乌1 g、草乌1 g,将上述药物研成极细末,姜汁调成膏,制成1 cm×1 cm×1 cm的药贴。
1.2.2 穴位贴敷穴位选取
根据疼痛部位选取阿是穴和相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4],以及辨证选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曲池等;每日1次,每次4 h~6 h。
1.2.3 护理
①疼痛护理: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时间、程度、情绪、睡眠,及时评估病人疼痛程度。指导病人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健侧卧位,尽量减少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告知病人及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5],运用放松训练缓解疼痛,转移分散疼痛与不适。②生活护理:适当运动,指导做八段锦、养生操等,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配合行气、活血、清利肝胆的食物,如红花莴苣汤、黑木耳冬瓜汤、黑豆薏苡仁粥等,禁食生冷海鲜及辛辣之品[6]。③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因人施护、有的放矢地进行宣教指导,释放负面情绪,特别是焦虑、失眠、情绪不稳定的病人,积极进行心理干预[7],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建立和谐、高效的护患沟通,使病人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治疗充满信心。④穴位贴敷护理:穴位贴敷时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受凉,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贴敷后尽量减少出汗,局部注意防水。观察贴敷后局部皮肤反应,一般病人会出现瘙痒、灼热感,如痒痛明显,发现水疱、红斑,立即停药或改用温和之剂。
1.3 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断疗效指南》[8]和疼痛程度评分分级[3]的变化进行疗效判定。对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及伴随症状进行比较,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疼痛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愈:病人疼痛消失或疼痛改善率≥90%,睡眠正常,无不良反应;显效:疼痛改善率为70%~89%,未见不良反应;有效:疼痛改善率为30% ~69%,睡眠受到一定影响,偶有焦虑、紧张;无效:疼痛改善率<30%,出现失眠、焦虑、紧张等。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Z检验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临床效果比较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一般中老年人多见[9],病人大多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和睡眠,且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10]。带状疱疹属我国医学的“蛇串疮”“腰缠龙”,后遗神经痛主因皮损消退,余毒瘀阻经络,致气血阻滞,或因久病不愈,致使肝郁化火,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或火毒侵袭肝胆经络,损伤阴津,致使气血瘀滞,故予以通络散瘀、活血止痛[11]。通脉止痛贴中,选用药物为通经活络、开窍走窜、气味俱厚、用力猛烈、有毒之品[12],醋香附、醋元胡理气解郁,推动气血运行;全虫通络止痛;五灵脂、红花活血散瘀止痛;川乌、草乌辛热大毒,现代药理证实具有麻醉止痛、扩血管等作用。《本金逢源》记载,生姜捣汁,则“大走经络”,所选穴位,以阿是穴、膀胱经、胆经之穴为主[13],与患病脏腑相应的经络吻合,亦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分布的位置有关。穴位贴敷通过穴位刺激作用、腧穴与经络的传导作用[14],及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吸收后的药效作用[15],三剑合一,降低痛觉神经的敏感性,减轻疼痛等。经本研究表明,通脉止痛贴穴位贴敷联合甲钴胺静脉输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缓解疼痛有效,操作简便,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但其镇痛机制,药物与穴位的作用机制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