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题目挖考点, 科学用力攻难点

2018-08-16陈雪明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陈雪明

摘 要: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考查所设分值比例越来越重,决定了考生的语文成绩。为了避免中考现代文阅读教学陷入无序、无效境地,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课内教学文章采用“类题训练法”,开展“抓考点,用题点”的“定点打铁”式训练,让学生学会技巧,掌握答题规律,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抓考点 用题点 类题训练

纵观2017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各地阅读题的分值基本占了整个中考语文试卷分值的半壁江山,“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题中尤以现代文阅读考查为重,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语文考试的成败,因此,现代文阅读的考前复习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在实际考前复习中,现代文阅读复习往往被淡化。那么,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前复习究竟怎样做呢?

我们在平时检测时发现学生做的现代文阅读题会出现些共性的错误,导致一些题目的得分率偏低。有些教师无视这些问题,仍然按部就班地复习,殊不知,这才是要引起重视的教学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所谓的难点就是学生在考题中暴露出的答题上的问题,这往往是他们知识的模糊点或能力的不足点,也是学生得分的关键点,是需要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

应当看到历来中考现代文复习的弱点就是复习工作的泛化,复习流于形式、流于过场,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忽视学生学习难点。其中原因是对复习内容缺少研究分析,没有及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暴露的问题不断调整和充实复习计划,没有在众多题目中提炼出难点,没有对考点进行难易度的分层。相信只要能停下仓促复习的脚步,潜心思考,考点难易度就能区分出来。当然,谁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细一点,谁的复习思路就比较清晰,复习效果就显著,因为学生一旦突破了难点,就获得了能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绩。

“突破难点”可用“类题训练法”,基本做法是“抓考点,用题点”的“定点打铁”式训练。“题点”是考试测试点,是命题的赋分点与阅卷的扣分点或得分点;也是考生答题时的得分点或失分点,更是考生答题时的易错点与模糊点。对考生而言,易错点往往是知识上的混淆点,或思维上的模糊点,表现出来就是答题上的得分点或失分点。

比如:2017江西中考议论文阅读《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19.简要分析文章第4自然段的论证过程。(4分)

这道题考查的考点是针对议论文某个段落“理清论证思路”,做这种题目首先要学生读懂整段内容,判定结构是“分总”,或是“总分”还是“总分总”,再看“分”的论证思路上有何特点。结合文本可知这道题是总分结构,因此答案表现为:首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2分),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2分)。答题中的正反对比论证是这道题考查的“题点”,往往是学生的易错点和失分点。

可见,题点与考点是小概念与大概念的从属关系。比如“筛选信息”这一考点,在具体考题中往往表现为“原因信息”“结果信息”“过程信息”“情意信息”“特点信息”等题点。这些题点在考生答题时需要深度接触并深刻理解。

如2015年宁德中考卷说明文阅读《苏堤拉面》第一题“文章从几方面介绍苏堤拉面?请加以概括”。这道信息题如果只从“筛选信息”考点角度思考,只会隔靴搔痒,不得要领;若从题点“筛选原因信息、过程信息、功能信息”角度思考,情况就会大不一样,自然容易得出参考答案:文章介绍了苏堤拉面的历史由来、制作过程、食用价值与文化内涵。

如(2016年重庆A卷)记叙文阅读《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第13题“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段,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段的内容”。

片段一:“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性格有所改变。

片段二:?摇 ?摇

片段三:?摇 ?摇

这道题围绕记叙文“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考点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在具体文章中概括主要内容时有“时间内容、地点内容、人物内容、起因内容、经过内容、结果内容”等题点,这道信息题如果只从“故事情节”角度思考,那么范围过大,很多学生答不到要点,拿不到分数;从例题看出题点应是“原因内容、结果内容”这两个情节,若从这两个题点角度思考,就能明确答题方向,从而思维严谨地组织答案。因为“原因内容、结果内容”与“时间内容、地点内容、人物内容、经过内容”等不同,其往往侧重某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或结果。显然,答这道题时只要从上下文中寻找并筛选“原因内容、结果内容”就可以了,这样答题指向明确,自然不易出偏差,学生答案不会五花八门,却答不到点,白白丢失了分数。

因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答题能力不是做一道题就能形成的,为了让学生学会技巧,掌握答题规律,强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复习备考中如果反复练习这种寻找并筛选“原因内容、结果内容”的能力,复习效率就会不一样。因为以这种“原因内容、结果内容”组织一系列练习的训练能聚焦于一点,更便于“定点打铁”,效果也会更好。这一系列相似的题就是“类题”,它是由一系列包含题点的典型考题构成的训练题,每次类题训练的子题量可以为5个—9个,因为中考复习时间仓促,学生学习精力有限,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做大量陌生文章阅读,怎么重复进行“子题”训练呢?

虽说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基本选自课外,但课外阅读得法于课内文章。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考试“淡化课文”就是教学生学好“例子”用好“例子”,举一反三,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运用课文这个“例子”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反思,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课内现代文讲解分析必不可少,我们可以让课内文章作为“子题”训练的材料。

在7年级—9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现代文,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科学介绍,或阐述道理。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以其情景交融、辞藻优美见长;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其情节曲折、人物鲜明见长;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其语言生动准确,顺序清晰见长——每一篇佳作都堪称典范,充满了震撼人心灵的力量。在九年级现代文综合复习之前,教师必须对教材里的典型范文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在课堂上以这些范文为基础,设计一系列中考典型题例,整理成“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探究,然后师生合作,总结归纳出现代文的答题技巧,并将这些技巧整理在笔记本上,以便学生牢固掌握,在今后阅读训练中温故知新。

语言鉴赏是考查语文能力的重要题型,近几年中考题中经常出现,比如针对“语言”考点复习,我們可以把人教版六册语文教材按中考常见的赏析语言题型:词语、描写方法、修辞、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题点角度加以整理分类,教给学生解题方法技巧。文学作品阅读如七上《散步》课后练习第三题“找出课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结合上下文仔细品味,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紫藤萝瀑布》第三题“揣摩下列语句,体会课文写景的妙处”。八上《芦花荡》课后第三题“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摘抄下来,仔细体味——”等练习可作为赏析“景物描写类题”,教会学生答好这一类题。《秋天的怀念》第二题“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九下《热爱生命》第二题“小说有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与逼真的细节描写。试着找出几例,仔细体会”。八上《背影》中父亲爬栅栏的动作描写等都可作为人物描写类题集训练。七上《春》课后第三题“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济南的冬天》第三题“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将文本中的“研讨与练习”整理成语言赏析题中按修辞子题设置成“类题”,引导学生按“题点”完善答案。现代文阅读涉及的所有考点都可用类似方法加以归纳整理,让学生对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心中有底,不至于一头雾水,盲目凑字数,疲于应付,造成事倍功半之后果。

蔡澄清先生说:“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靠先生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中考所有文体阅读复习都可用“类题训练法”把突破难点的“练”放在重要地位,这才叫做轻重有别、科学用力、全面覆盖,这才是有效的、高效的复习。

参考文献:

[1]余贻贻.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7(10).

[2]朱向娜.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涉及与使用问题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3]欧家秀.基于文本解读设计题目,还原思维过程拟定答案[J].语文教学通讯,2018(1).

猜你喜欢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试策略
开启初中现代文阅读之门的三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