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
2017-02-15孙洪彦
孙洪彦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藏羚羊的跪拜》一文的讲授为例,从导入课文、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和拓展阅读这四个方面探讨了“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本文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文兴趣的具体方法,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具体途径,创造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兴趣 交流 拓展延伸 实践能力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13-02
现代文阅读教学似乎一直在低谷中徘徊,没能找到好的出路。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导致教学耗时长、效果差,有些学生连一篇现代文的主旨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更谈不上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了。而有些语文老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知识讲授得不够系统和全面。现代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精心地、有计划地加强阅读训练,从而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效率。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现代文阅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所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然而语文课堂的现状是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甚至是排斥阅读。教师在要求学生阅读前可用多种创造性方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藏羚羊的跪拜》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讲述出部分文章情境,制造悬念:“有一种动物叫藏羚羊,生活在青海、西藏、新疆的高原上,非常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以达到80公里。然而一位身经百战的老猎人却曾经有过这样的奇遇,有一次他拿着猎枪指着一只年轻的藏羚羊时,这只藏羚羊不但没有撒腿逃跑,反而冲着猎人前行两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离奇、有悖常理的事情呢?”
这样的情境设置,会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去主动地、积极地阅读,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感染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乐之者”。
针对《藏羚羊的跪拜》一文,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激發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从不同的方面设置问题,这样既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又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讲授《藏羚羊的跪拜》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问题:(1)人会在什么情况下跪拜?(2)藏羚羊会向谁跪拜,为什么会跪拜?这两个问题设置了悬念,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阅读兴趣随之会被调动起来。教师可以从角度设置问题,但要注意所设置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在语文教学中,经过一阶段有意识的设置疑问的阅读训练,我发现可以逐渐地让学生自己对所阅读文章设置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开始时可以是针对文章的某一部分进行,逐渐地可以开始尝试针对整篇文章进行。开始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再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找出答案。然后,可以要求相邻的学生之间相互设置疑问,回答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单要读准字词,对文章的语句段落乃至篇章进行思考,还需要了解重点性的段落和关键部分,以求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这种学生之间相互设置疑问并且解决解答的方式在形式上灵活多变,内容上丰富多彩,会增添语文课堂的活力,让学生有兴趣主动的去学习和钻研,同时也增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轻松朗读,交流心得
朗读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行文思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与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设置任何疑问,让学生愉悦、轻松地朗读,形成一个自由、宽松的朗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形象和意境。这种做法摒弃了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现状,更有助于学生入境读书,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个别文章或者段落,教师有必要范读。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非常优美,如诗词、戏剧和散文一般都会很有感染力。但学生受到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会缺乏审美经验,导致对文章体会得不够深刻。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并以激情澎湃或涓涓细流式的范读将文学作品的形象或意境展示给学生,能够更好地熏陶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并能够提出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自主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文章的内容、主旨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交流心得。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自己在朗读中所收获的心得或感受展开交流与讨论,在集思广益中得到更加完美的答案,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或稚嫩或片面的形形色色的见解要以尊重、鼓励和赞许为主,一定不能嘲笑或讽刺,伤害学生的自尊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还是以《藏羚羊的跪拜》一文的朗读和教学为例,学生初读本文后交流心得时出现了多种心声:有的学生认为本文让其最受震撼的是神圣的母爱,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母爱更值得珍惜;有的学生认为本文主要写的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也是有灵性和感情的,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要深刻反思,倡导人类珍惜和爱护动物;还有的同学认为本文主要是提倡尊重和珍爱生命的……这样,读后共同交流和讨论后不同观点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让语文课堂焕发了生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以尊重和赞许为主的同时,要及时用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和影响学生。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现代文从字面上看,晓畅明白,似乎一看就懂。其实很多学生一篇文章读一遍后对文章的结构、深层含义非常茫然,所以精读文章是非常必要的。
近些年,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通常是文质兼美的,很具有典范性,极富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不论是题材、体裁还是文章风格,都非常适合学生精读细品。通过精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精读之中设置疑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好方法,设疑这一训练是在学生精读课文之后,教师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最后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分析《藏羚羊的跪拜》一文时,在学生精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本文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2.文章两次写到了藏羚羊的眼泪,为什么这样写?3.猎人埋葬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杈子枪,为什么?学生在思考并分析这些问题时,对文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一個问题几名同学可各抒己见,教师适当地点拨。这一环节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评价方式,为发现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兴趣,教师不可用机械的“对”或者“错”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对多名学生的答案,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分类、总结,并形成答案。
此外,教师教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和读好书的习惯。博尔赫斯说:“天堂是一座藏书楼的样子。”读书,不仅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熏陶,让学生直接体会母语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通过阅读能拓宽我们有限的经验,陶冶我们的心性,可以说,一个人的语言涵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他的文化涵养。所以,我们必须读书。语文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读名家名作,并定期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教师也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篇目,或者将自己每一阶段所阅读的书向学生推荐,并介绍读书的心得与体会。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还可以每周利用一节课,让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自己所读的书。这样,学生读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读书的良好氛围和习惯也就渐渐地形成了。
四、拓展延伸,提高素养
在精读课文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向课外延伸。根据每篇文章具体情况的不同,可有不同地拓展延伸方式。例如,有的文章需要进一步了解创作背景、作家自身情况和文章写作意图,有的文章甚至可以对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其他作家的同一题材作品进行拓展阅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知识,开阔视野。
在讲授《藏羚羊的跪拜》一文后,教师可与学生阅读同主题的文章。例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沈溪石的《斑羚飞渡》,拓展语文学习空间。针对本文,也可以着眼于写作手法,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藏羚羊的跪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笔者在讲授《藏羚羊的跪拜》一文后,尝试了让学生续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熟读并且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续写,所创作的内容合情合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完全超出了教师的预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交流和合作学习中加深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以上有关现代文阅读的四个环节,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师生互动,在共同合作、探究中学习、进步,教师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者和引导者。笔者一直在努力,争取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诱导学生的创造力量,唤醒其生命感和价值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国钦.现代文阅读教学科学程序浅探[J].教育评论,1994(05).
[2]马建华.四环环现代文阅读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3).
[3]朱星梅.高职语文课程教学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1).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