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材园本化的实施与建议

2018-08-15钱海燕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

钱海燕

【摘要】本文结合本土课程资源和孩子的兴趣需求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主要从构建课程理念、规划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并尝试为省编教材园本化的实施提四点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材 园本化 课程资源 省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049-03

近年来,我园一直以“江苏省幼儿园综合课程”为蓝本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方面教材的部分主题内容区域性非常强,在我园实施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我园特有的课程资源优势很难发挥;另一方面教师过多地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忽视了孩子的需求,弱化了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幼儿园现有条件和师资队伍现状,我园积极探索省编教材与周边资源的有机融合,力求让课程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現以中班主题活动《我们居住的地方》为例,谈谈幼儿教材园本化的实施思路与建议。

一、重新构建以幼儿为本的课程理念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做事的条件,让幼儿在主动做事中获得有益的经验。我园树立“幼儿为本”的课程理念,围绕《我们居住的地方》这一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材上有什么——分析省编教材的内容

我们发现,省编教材主题涉及的面比较广,包含了社区、房屋、人、特产等多个方面,活动与活动之间缺少关联性以及经验的连续性,部分活动内容我园孩子的生活经验较少(如“家乡的桥”等)。同时,教材中提出该主题可以以幼儿生活的真实环境而定,就地取材灵活安排。

(二)我们可以做什么——梳理主题思路

1.收集课程资源,挖掘可用素材

我园地处扬中市开发区,幼儿主要居住在三跃镇周边地区,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共同研讨,从孩子可能知道什么、已有哪些生活经验等方面考虑,围绕孩子居住的乡镇和居住的城市两个方面,根据由小到大的原则梳理与该主题相关的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为课程实施服务。

2.开展问卷调查,明确主题实施方向

众多的课程资源,是不是都要实施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教师做好充足准备的同时,我们还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特点,合理有效地加以运用。我们借助调查表,从“你去过扬中哪些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扬中的什么地方”“你还知道扬中的哪些知识(美食、工艺品、特产)”等进行问卷调查,以便真实了解孩子的想法。

本次共发放调查表34份,回收34份。调查结果显示:34张调查表,31人去过园博园,孩子主要关注两个热点问题:一是好玩的地方(园博园、游乐场、步行街、中央商场);二是好吃的美食(鱼、秧草、肯德基等)。我们顺应孩子的兴趣需求,利用周边资源,从他们最喜欢、最熟悉的方面入手,将学生熟悉的物品搬进课堂,向大家展示扬中的特色景点和美食,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调查扬中、探索扬中的积极性,从而了解扬中。

二、用心规划,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课程目标引领教学

我园以“孩子让我们一起童趣吧”办园目标为统领,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课程实施的目标确定为:培养幼儿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乐于尝试、传承经典、主动创造的优秀品质。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将幼儿园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目标,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入手,细化拟定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通过每个主题活动的实施完成相应的目标。

结合孩子的兴趣需求,我们在省编教材的基础上重新拟定了《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活动目标,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新的主题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内容更具体,主题实施更集中、更有连续性。

三、选择以幼儿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

陶行知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指出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围绕省编教材的内容,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课程资源,顺应孩子的需求,我们从孩子们最熟悉的园博园入手,组织孩子参观园博园,大家围绕话题共同探讨:“游园博园需要准备什么”“园博园里有什么”,制作“园博园地图”,认识“园博园的工作人员”,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在探究扬中的特产咸秧草活动中,充分利用本园的种植园,探索秧草的生长环境、秧草的传播途径,动手制作咸秧草、品尝咸秧草等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植物的生动有趣,探索扬中特产的由来。整个课程实施的原则是从小做起,逐渐放大,课程的实施内容和时间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灵活安排,孩子在做做玩玩中逐渐了解我们居住城市的景点和特色,从而认识扬中、了解扬中,进一步激发孩子再调查、再探索的兴趣。

四、省编教材园本化实施的建议

(一)关注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以来,我园提出了建立“课程资源库”的建议,这样的课程资源对幼儿园的活动能提供怎样的支持呢?通过《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实施,我们发现,教师不是每天拿着教材循规蹈矩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而是顺应孩子的经验,紧密结合课程资源,将教材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拓展。如利用园内资源,开展以“建构园博园”为主题的玩沙、户外活动,利用种植园观察秧草、采摘秧草,利用野外娃娃家开展“我是小厨师”炒秧草活动,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园博园半日游,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咸秧草等活动,一系列源源不断、引人入胜的活动令孩子们乐在其中,其乐无穷。通过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孩子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得到了收获,切实感受到课程资源带给孩子别样的体验。

(二)关注课程计划的合理运用

过去开展主题活动,教师更多的是关注集体教学,计划的制订只是流于形式、完善资料的一部分。在《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实施过程中,教研组共同审议主题,规划设计了“春游去”“扬中美食”等集体活动;“我是小记者”“园博园的标志”等小组活动;“园博园大地图”“设计园博园门票”等区域活动,同时将“建构园博园”“采摘秧草”“野外娃娃家—炒秧草”等活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融合社会实践、运动游戏、艺术表演、生活体验、科学探索、亲子互动等多种类型,制订详实的主题活动计划,使一日各个环节的组织都围绕主题目标而开展。同时,在实施活动过程中,结合孩子的经验和兴趣特点,边对照计划实施边调整,大家纷纷感受到计划引领下的课程实施,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教师的思路更清晰了、活动的开展更轻松了。

(三)关注课程生成的最佳时机

“生成活动”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环节,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地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什么样的话题可以生成活动,什么时机应该生成活动?教师往往难以把握。在该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计划开展了小记者的调查活动—参观园博园—围绕园博园分享交流—设计、制作园博园等活动,在制作活动过程中,豆豆做的厕所用“红色与蓝色区分了男女标记”,引起了很多孩子的驻足观看,有的孩子说:“做得真像,我也看到了。”有的说:“颜色是对的,画的人不好看。”还有的说:“我还看到了拐弯的标志呢!”……孩子的讨论引发了教师的思考:这是一个最佳的活动生成的时机。教师及时调整主题计划中的课程安排,顺应孩子的需求,生成了“生活中的标志”“园博园的门票”和“户外建构—园博园”等活动,孩子们通过问题的不断构建产生新的经验,他们的经验也在自然的动态生成过程中不断生长与提升。

(四)关注社会性主题实施经验积累

我园进行省编课程园本化的实施时间不久,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条崭新的路,需要大家在互相学习、研讨、实施的过程中,寻找方法、探究规律。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利用每天孩子离园后的时间集中交流今天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围绕“我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有可能发生、怎样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等集中讨论,制订第二天的活动方案,大家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共同梳理主题的发展线索,最后总结提炼出了社会性主题实施的三个阶段,即“寻找发现积累主题经验”阶段、“探究表达构建主题情景”阶段和“自主创造拓展主题内容”阶段。

综上所述,我园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围绕省编教材园本化的构建,从课程理念界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园本化实施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构建适合幼儿的园本课程,真正让教材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促进办园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云淑.关于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开发的概念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

[2]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周琼.新西兰幼教初印象[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版),2015(10)

[4]张瑞丰.以省编教材为操作平台实现课程园本化的几点尝试[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4)

(責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
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