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下PICC置管术的可行性研究*

2018-08-15李双喜宋来昌杜静媛薛四倩李佩佩甘培英

西部中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管术导丝成功率

陈 洁,李双喜,党 磊,宋来昌,杜静媛,薛四倩,李佩佩,甘培英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730000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一种经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在中心静脉(上腔静脉)定位导管尖端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导管具有操作便捷、穿刺痛苦小、保护外周血管、保留时间长、创伤小、经培训后护士可独立操作、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输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肠外营养的患者。常规置管技术程序繁琐,适应症有限[1]。国内外在穿刺入路选择、改良置管技术及B超等的引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本研究在静脉造影引导下,从入路选择、置管过程及最后定位,全程监测,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了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2-3]。本研究对进行PICC置管的150例患者分别进行了盲穿、超声引导下、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下的PICC置管术,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恶性肿瘤长期化疗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进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穿组(A组)、超声引导下穿刺组(B组)、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穿刺组(C组),每组50例,各组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3项瓣膜式4F PICC导管。A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6~75岁,平均(61.2±3.8)岁;乳腺癌8例,肺癌33例,食管癌9例。B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2~76岁,平均(62.3±4.1)岁;乳腺癌12例,肺癌27例,食管癌11例。C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8~80岁,平均(65.2±2.9)岁;乳腺癌14例,肺癌22例,食管癌14例。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纳入:1)年龄>18岁者;2)所患疾病不限:3)临床资料完整,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排除: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宜进行PICC置管术者;2)上肢静脉疾病患者;3)凝血障碍异常患者;4)精神失常无法进行沟通交流者。

1.4方法

1.4.1 物品与器械准备 全数字化大平板DSA血管造影机1台,万级层流导管室1间,三向瓣膜F4 PICC导管(巴德,美国);改良赛丁格穿刺组件(泰尔茂公司,日本);PICC穿刺包(内含消毒敷料2块、洞巾1块、眼科剪1把、弯头止血钳1把);止血带,短微导丝,无菌生理盐水,碘海醇对比剂,一次性注射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无菌手套;Progreat微导管配套微导丝备用。

1.4.2 盲穿组PICC操作方法 嘱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在肘下两横指处选择静脉及穿刺点,测量置管长度,进行消毒。操作者需穿无菌手术衣,铺无菌孔巾,20°~30°角进针,保持穿刺点位置推进插管鞘,松开止血带,固定插管鞘,将导管自插管鞘内缓慢、匀速送入。置管完成后拍胸部X线片确定导管末端位置。

1.4.3 超声组PICC操作方法 患者平卧于病床上,用彩超或B-Flow技术探查、引导穿刺肘关节区静脉,在超声引导下评估肘上关节2~4 cm最佳穿刺部位,在穿刺点做标记并测量置管长度,常规消毒、铺巾、穿无菌手术衣,用保护套保护无菌探头。穿刺前在超声引导下再次定位血管,左手固定探头,右手在B超引导下以30°~45°角穿刺进入皮肤,穿刺完成后固定穿刺针,将导丝经由穿刺针芯送入,撤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插管鞘,然后撤离导丝,将导管自插管鞘内置入预期长度,剥离套管,采用超声探头探测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确定无异常后固定导管,拍胸部X线片明确导管头端位置。

1.4.4 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下PICC操作方法 患者平卧于DSA导管床上,手背穿刺普通头皮针1枚,在患者肩关节下两横指处扎止血带,推注造影剂20 mL,全面观察上肢静脉走行路线。根据静脉造影图像,在X线透视下定位并找出穿刺靶静脉(常用贵要静脉),确定PICC置管路径。用泰尔茂专用静脉穿刺针穿刺静脉,待回血后松开止血带,退出套管针穿刺针,将亲水涂层短导丝经由套管针外套管置入,导丝插入深度大于10 cm,否则不能为导管鞘的置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将导丝留置于静脉中,缓慢退出外套管,沿着亲水涂层短导丝将导管鞘缓慢置入,需留置导管鞘管于皮肤外4~5 cm,方便PICC管的放置。将导管鞘内的扩张管拔出,剪去导管鞘阀门,在导管鞘残端垫敷料,因为此时静脉血会从导管鞘残端流出。为避免患者流血过多,操作者可用手指堵住导管鞘残端,嘱助手准备PICC管,由操作者在最短时间内将PICC管插入,静脉造影透视下沿预定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送至上腔静脉内,置管过程中如出现静脉段狭窄,走行迂曲,静脉成角锐利等情况,可以拔除PICC导管内的支撑导丝后置入Progreat微导管配套微导丝,通过导管导丝配合技术置管。待置管完成后,退出导管鞘残端,用眼科剪将PICC管外露部分剪短,保留一定长度在体外,用消毒棉球擦净血渍后安装连接器,用透明敷贴固定,摄片。

1.5观察指标比较各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静脉血栓、静脉炎、局部血肿、穿刺点感染、导管异位);判定各组PICC成功标准:导管是否到达上腔静脉(输液是否通畅)。

1.6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LSD-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操作时间A、B、C组分别为(12.8±3.1)min、(8.4±1.2)min、(5.2±2.1)min,A、B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1次置管成功率1次置管成功率A、B、C组分别为 72%、90%、92%,A、B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5);B、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2,P>0.05),见表 1。

2.3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 A、B、C 组分别为 22%、8%、2%,A、B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84,P<0.05);B 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见表 2。

表1 3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比较

表2 3组患者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中心静脉置管术(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在20世纪中期开始应用于临床,且随着相关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CVC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操作项目,据英国NHS 2004统计结果表明,每年进行CVC操作的患者达到200 000例,且有逐渐增加趋势[4-5]。进行CVC操作可进行血液透析及输注血制品、化疗药物和抗生素、特殊药物(如血管加压素)、血流动力学测定等。根据CVC的使用时间、目的、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植入性输液港(PORT)、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型CVC)、暂时性中心静脉置管(非隧道型 CVC)、PICC[6-7]。PICC具有简单易学,风险低,对操作者要求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8-9]。PICC已被证实在操控性方面优于其他CVC,临床进行置管时一般经肘部血管穿刺将PICC管送至上腔静脉内,但由于PICC穿刺套管针较粗,当肘部血管显示不清时会给操作者穿刺带来困难。且在进行反复补液后上肢静脉内膜易破损,在进行放、化疗后容易闭塞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头静脉汇入深静脉时角度过小等给PICC置管术带来难度,甚至导致置管失败[10-11]。

静脉造影引导下X线透视辅助进行PICC可避免上述缺陷,可根据静脉走行及时调整穿刺方向,且可直观观察导管穿刺到静脉后的终端位置,提高穿刺成功率[12-13]。相关研究[14-15]表明,经彩超引导下的PICC置管术有10.1%的异位率,采用X线透视辅助置管可及时避免异位的发生,可对PICC置管后头端进行X线摄片定位,连续X线透视下PICC置管可及时纠正插管过程中出现导管打折、迂回、异位而导管末端未能到达上腔静脉情况,导管末端100%在上腔静脉。

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组及静脉造影引导X线透视辅助下置管组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盲穿法组(P<0.05),超声引导组、静脉造影引导X线透视辅助下置管组的1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盲穿法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超声引导组(P<0.05);静脉造影引导X线透视辅助下置管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超声引导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P>0.05);置管操作时间静脉造影引导X线透视辅助下置管组高于超声引导组(P<0.05),超声引导组高于盲穿法组(P<0.05)。表明静脉造影引导下的PICC静脉穿刺成功率不低于彩超引导下的PICC置管,连续X线透视下动静脉置管和在静脉造影引导下PICC置管可明显减少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静脉造影引导X线透视辅助下PICC置管术1次置管成功率与超声引导下无差别,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管术导丝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管腔内介入导丝制作技术与临床现状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