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学生心灵的策略初探
2018-08-14李光勤
李光勤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科,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站在合适的角度,用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去面对真实的社会,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深层次认知。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品德素质,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学生自身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小学生个人长远发展的基础时期。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可以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小学生;心灵
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和品德飞速成长的启蒙阶段,他们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以及对实际社会的认知和感悟,都是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发挥其全部的教育价值,不仅要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水平,使小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自我升华。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生活为核心基础,加强实践教学活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去认识社会。便于小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一、设计真实的教学活动
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活动中敞开心扉,从而配合教师的引导,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实现品德课与生活实践的有效链接,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客观的知识,更应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想象去直接地感受和领悟,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社会教学真正地走进学生心灵。
例如,在教学《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时,可以要求学生尝试模仿不同的残疾人,一开始他们都很积极并认真地开始了尝试:蒙着眼拄着拐杖摸索走路;背上双手低头弯腰用嘴翻书;满头大汗用手势比划问路……不一会儿,他们就已经由开始的兴奋变得严肃起来,被残疾人的生活深深触动了,真正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痛苦,达到了这一节课的目的。
再如,教《我和小动物做朋友》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喂养小动物,在喂养中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通过组织学生接近动物、了解动物、喂养动物,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从而能发自内心地愿意和动物做朋友,爱上小动物,树立保护小动物的责任心。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质量,为了使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学生心灵,就需要逐渐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注,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体验,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形: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随时随地会有小学生向经过的教师敬礼打招呼,而教师有的点头致意,有的視若无睹,有的面无表情。留给学生的是满腹不解,增加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所以教师必须要强化与学生的互动,积极给予学生回应,让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带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走进课堂,在学习与互动中心灵得到升华。
三、引领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
品德与社会课要用心引领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发现不一样的体验,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设计教学环节,如此才能让辨析明理导行落到实处。例如,在《在爱的阳光里》这一课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幸福生活”的主题从生活中搜集图片、视频等资料。学生有的从家里带来外出游玩的照片,有的带来拍摄的全家幸福游戏的视频,有的带来自己的新式玩具,有的展示自己丰富的藏书……通过实实在在,可触摸的资料,学生从同伴的现身说法中真切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这样的体验感受,不是靠教师的说教得来的,而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让他们自己参与课堂,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后得来的。只有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熟悉的生活,让他们成为发现生活的主人,这样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才有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构建教学情境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重视多媒体的运用,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可以还原真实的事件经过,构建触动学生心灵的情境,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学课件带领下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学习《我们爱和平》这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300 年、4 万亿、70 亿……”一组数字,让学生思考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组和战争有关的数字,触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利用多媒体很容易的就让学生认识到战争危害,以及和平的可贵,激发起学生对和平的渴望。所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较好地创设出情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五、确保实践研究的适度性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去深入研究,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热情,达到教学目的。
而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碰到一些这样的例子,一些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中看似在热闹地探讨,实际上不乏有的学生想借此机会“凑热闹,出工不出力”。这样小组的讨论将会因此而变成吵吵闹闹,嘻嘻哈哈,讨论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探究的目标也将变得漫无目的,还因此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地配置学习内容,达到高热情、高效率的目标。 在不同的地区老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课堂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用心策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处理好各种问题,提高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六、结语
总而言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项需要从小培养,且不可急于求成的教学任务。要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相对真实、和谐、愉悦、轻松的学习情景,逐渐提高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积极走进生活,进而使学生心灵在社会的不断熏陶下,得到思想道德品质的润泽。
参考文献:
[1]王丽亚.让品德与社会走进学生心灵深处[J].读与写:上,下旬,2013.
[2]闫文丽.如何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的心灵[J].小作家选刊,2017(11).
[3] 张亚云.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学生心灵的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 2016(12):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