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8-08-14黄力

文理导航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黄力

【摘 要】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强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融合补充法、拓展延伸法、触景联想法、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比分析法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强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课堂教学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渗透方法。

1.融合补充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一些教材内容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直接相关,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跨学科、跨理论内容进行融合补充。一般可在教材绪论或某一章的开头,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内容或“地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理论”等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点拨。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在初次講地理时,教师可补充一些最基本的史料知识:中国是世界上地理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地理”一词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就出现;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地图,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且有严格科学意义的地图;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撰写的《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记载岩溶地貌的巨著等。

2.拓展延伸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接或间接相关,教师可通过拓展延伸的方法渗透相关内容。例如,在讲“中国的民族”内容时,可以以“活动”形式导入,让学生将身穿不同民族服装、手持不同乐器、展示不同舞蹈姿势的四组人物图片与四个民族的名称画线相连。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将内容进一步拓展延伸,通过网络图片展示说明汉族的传统服装——“汉服”,并指出“汉服”的设计包含的传统礼仪内涵和蕴含的做人道理(其象征着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中类似的内容还有“地理与风土人情”、“世界宗教”、“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华五岳”部分等。

3.触景联想法

触景联想,是指在教学中由于某些地理事物的出现而引发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和再认识。例如,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讲与黄河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从人类择水而居的现象出发,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从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

4.对比分析法

在教学中遇到一组蕴含文化信息相同或相近的地理事物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以实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引导学生完成“历史悠久的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等阅读内容时,由于北京和台北两地都有“故宫博物院”,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教师可让学生收集资料并加以比较,说明一宫两院,同根同源,进而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感。教材与此类似的内容还有“世界宗教”部分,通过对世界宗教文化的比较分析,可得出 “能够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这一结论,可见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一定要具备文化认同感与自信感。

5.溯源探究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部分主要讲述人类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着力践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针对这一发展理念和主张,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溯源探究,指出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就已经提出了类似思想。例如,《荀子·天论》主张“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即在与大自然斗争中,要努力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来改造地理环境。孟子强调“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此外,还有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这均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脉相承。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种溯源探究,不仅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供一种新的学习和认知方法,也能引发其对国家文明历史的自豪感。

6.结合课外活动,挖掘相关教育资源

课外活动是补充课堂教学、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动。根据课标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负责、组织开设乡土地理课程。乡土地理是指学生生活和成长地(一般为省以下小区域)的地理,其基本内容是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阐述发生在地方的人地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地域分布规律。该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信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见缝插针,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考察当地的历史文化建筑、设施、遗址、传统风俗习惯等。

当前,初中地理教师为落实《纲要》的通知精神,所依据的相关教学文件除《纲要》外,还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两个文件的颁布因存在时间差,所以还没有将《纲要》的内容融入课标中,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将二者有针对性地归纳整理,以确定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