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小说课文文本解读浅析
2018-08-14陈星宇
陈星宇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语文教材中的小说课文教学也得到了重视,小说课文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也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对课文中的小说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整体把握、典型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和多元化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课文小说文本解读研究。
【关键词】高中;小说;文本解读
小说是相对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它能够细致逼真地反映出社会状态与人物心理。对小说课文的文本的解读,让学生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阅读和创造性月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版》第二部分中在课程目标中说到:“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文本解读作为一种内在的思维活动,指在获取文本信息之后,对具体信息进行理解和分析;接着将这些具体信息和自己的具体境况联系起來,去建构所发生事件的意义并感悟这些意义对自我的意义,最终将所感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所以,学习教材中的小说课文选文,掌握一定的文本解读策略对学生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学习非常重要。
一、整体把握文章
(一)课前自主学习,积极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学生第一次阅读文本所获得的个人体验是重要的,而学生一开始的的阅读体验,可以在之后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的参考与切入点。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课文中,给人的线索逻辑感比较强。林黛玉在贾府门前看到“敕造”的匾额,“华冠丽服”的侍役,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雕梁画栋,在二位舅舅那里看到的匾额,名贵的家具摆设等,最后再到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通过黛玉的眼睛,再加上之前的常识积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这些所见当中能读出什么呢?让学生带着疑惑去思考。
(二)理清思路与文本线索
小说情节内容的发展是通过线索来展开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大部分是节选内容,所以把握住小说的线索则表现得更为重要和关键。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祝福》中,回到四叔家的“我”就是全文的线索,祥林嫂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府的辉煌气派,人物的言行举止,性格特征都是通过林黛玉这条线索的行为轨迹来展现的。
二、抓住典型的人物、情节和环境
(一)抓住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
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较大,抓住了人物形象,就抓住了整个小说的中心。而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多是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描写等,让学生抓住这些关键的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在《老人与海》中,在描绘主人公桑迪亚哥的时候侧重于心理活动的描写:“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想开心点吧,老家伙”,“别再胡思乱想吧。运气是各式各样的,谁认得出呢?可是不管什么样的运气我都要点儿,要什么报酬我给什么”。从老人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面对鲨鱼抢食的不甘心但却又无奈,通过老人大量的内心独白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活生生的桑迪亚哥。
(二)抓住主要情节分析。课文所列小说虽然是节选,但情节更加起伏跌宕,甚至是短短的数千字内可以浓缩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和多个事件的发展。为此,引导学生对情节主线进行把握是关键。典型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体现出来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住小说中的情节,有利于学生能更好地抓住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祝福》的情节的发展中,祥林嫂勤劳、能干、善良、节俭,对生活要求极低,然而不幸却向她一个接一个地袭来。第一次到鲁镇,做工毫不懈怠,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工钱全存在主人家;第二次被婆婆抓回卖到贺家,夫死儿亡,堂伯收屋又被从贺家赶出;第三次,重回鲁镇,此时境况更不如前;第四次,捐门槛,用自己的血汗钱去赎一世的“罪名”,只求别人把自己当人看待,争得一个做奴隶的资格,死后免受酷刑;第五次,临死,怀疑魂灵的有无,她苦了一世,但求死后安息,对神权提出了怀疑。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正是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步一步展现出来的。
(三) 抓住典型环境。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三要素之一,是小说文本解读不可缺少的部分。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表现出的鲜明的人物形象不仅仅要融入到小说故事情节中,还要融入到社会历史环境以和自然环境当中。而小说里人物性格特征形成的关键在于小说的环境,它不仅能够帮助小说的故事情节向前发展,还能够对气氛的渲染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对风雪的明显直接的描写有三处:一是林冲被流放去草料场的路上,文中说道:“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二是林冲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雪势开始加大。三是沽酒返回时,雪势越发猛烈:“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三处对于风雪的描写,作者写得不动声色,却使读者愈来愈感觉到事态的紧张、林冲处境的危险。风雪,是林冲委曲求全、忍唇负重的见证,亦是在为林冲所唱的一曲悲歌。另一方面,作者又借“风雪”一步步将林冲引出圈套,离开险境:“正下得紧”的雪势压塌了草料场的棚屋,为林冲投宿山神庙,继而听得陆虞侯等人的阴谋,手刃仇人,逼上梁山埋下了伏笔。在这里,风雪是“超度”林冲,使其显出英雄本色的保护神。因此课文中多次描写风雪的主要作用正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注重多元化的分析
(一)尝试一部分的改编和想象。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说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想象去改编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祝福》的课后研讨与练习第四题说到: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通过小说与电影的比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嘗试创新的改编,每位学生对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充分利用空白,细思空白。小说行文当中的“空白”,并非小说创作之中的疏漏,恰恰相反,这是小说的魅力之所在,也是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彰显学生创造精神的地方。对小说中“空白”的读解,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些作家刻意留白的地方,往往蕴含着作家不便平铺直述的深刻用意,对空白的解读是解析小说文本涵义的“要塞”,因此它是重点,而又因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给读解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需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思索。
在小说《边城》中,课文只选取了《边城》小说的中间部分的第三、四、五和第六小节,开头交代了翠翠的父母离世,翠翠从小就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的原因。小说在课文中的节选末尾写了天宝的死亡和傩送的出走,以“傩送也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作为小说的结局。小说的开放式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期待。在小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来续写小说接下来的发展情况。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故事情节看起来更加地完整。
【参考文献】
[1]刘苏.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解读研究——以新课标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崔恒山.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9):59-60
[3]沈婷.高中小说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韩斯日古楞.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小说教学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6]季传文.高中小说教学阅读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