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遗产特色库建设与研究
2018-08-14唐海萍
唐海萍
(浙江海洋大学 图书馆,浙江 舟山 316022)
一、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的形成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在人类对海洋持续不断地认识与深入开发过程中,海洋民俗文化应运而生。海洋民俗文化是指受海洋作业等独具特色的生产方式影响,沿海地区人民形成的文化模式。[1]海洋民俗文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流行,它的产生、传承和变异与海洋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情感,也展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是沿海地区人民在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并遗留下来的重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舟山群岛渔农作业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群岛、世界著名渔场,堪称“祖国渔都”,亦是东海岸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海岛。自新石器晚期起,即有先民在舟山群岛海域捕鱼,并越海居于海岛,据《岱山县志》记载“宋时,洋山海域已形成大黄鱼渔场。”《普陀县志》曰:“宋、元时,成批渔船在黄大洋、岱衢洋、大目洋捕捞大黄鱼、下黄鱼等。”[2]所谓“鱼叠鱼,虾堆山,金鱼银虾满海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舟山渔场的盛况。舟山渔民长期与海洋打交道,其生、学、婚、寿、丧等整个人生历程,渗透着大量涉海生活的规约习俗,有着浓浓的海洋生活气息。它反映了舟山渔民的民俗、民风、对海洋的认识历程,折射着舟山渔民的心态特征。
二、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遗产特色库构建
特色库建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和特色化服务的标志,建设特色库不但能进一步丰富馆藏,服务教学科研,更是服务地方经济、继承传统文化的窗口。[3]从2009年起,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ZADL)的成员馆已建立41个特色资源库,内容包罗万象,涵盖纺织服装、美术陶瓷艺术图像、儿童文化研究、甬江片方言等,资源类别既有期刊论文、图书又有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遗产特色库在借鉴各特色资源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需求构建数据库平台。
(一)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遗产特色库平台建设
1.建立后台数据库系统。考虑到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遗产特色库持续发展的需要,着重优化页面结构,提高用户体验,实现平台的易用性和实用性,提供标准化的、风格统一的检索模式,构建特色数据库模型。
2.特色数据库具备以下功能:①数据管理模块。含日志管理、文献管理、用户管理。提升用户体验,用户不但可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分享到新浪、人人网、开心网等各网站的微博,平台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定期推送海洋信息。②数据检索模块。含单条件检索、多条件检索、模糊检索、多条件跨库检索等,平台对输入短语经过一系列分析步骤,更好地预测读者的需求和意图,给出更准确的检索结果。③专家认证模块。为特色库持续发展,更具生命活力,避免出现一次建成,后期缺乏维护的“死库”,数据库平台采用用户共同建库模式,即用户可上传资源至特色库,待专家审核认定该资源是否适合收录在特色库内。
(二)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遗产特色库内容组成
数据库从舟山群岛独具特色的渔具制造、捕捞作业习俗、渔民号子,到为适应生产生活积淀的衣饰习俗、饮食习俗、居住习俗、时令习俗等民俗民风着手进行详尽分析、收集各类资料。数据库的核心内容见图1。
图1 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数据库的核心内容
舟山群岛得天独厚的海洋渔业资源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使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其信息收集的渠道多种多样,数据库整合了地方上舟山市图书馆、舟山市博物馆、嵊泗县图书馆、嵊泗县文化局、舟山市文化局、普陀区旅游局、中国舟山海洋文化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珍贵纸本文献,同时于各地采风获取一手的信息资料并搜集相关网络资源,并全面引进与舟山群岛海洋文化研究相关的纸本以及数据库当中的有关资源。除电子图书、书目数据是以实体特藏库为基础外,还有来自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资料、民俗学教授私人珍藏的调查数据、电视台的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库中的音频、视频、图像资源有些将通过实地采集而来的。这些本库独有音频、视频、图像资源多为首次采集的原始资料,且未经修饰性加工,尽量保留了原貌。
1.海洋生产民俗
海岛生产习俗是植根于海岛生产劳动土壤中,为海上劳动的直接产物,“木石击鱼,捕而食之”开始了最原始、最简单的生产劳动。海岛人生产习俗与海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虽不能直接划等号,但关系十分密切。它的形成,有一个长期摸索和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1)渔船的分类及制造
船是人类探索海洋、征服海洋的重要发明。舟山群岛孤悬东海,船几乎是舟山人与外界进行交流、贸易的唯一工具。舟山先民“刳木为舟、剡木为辑”,从宋、清、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至今,舟山渔港的渔船,从独木舟到钢制渔轮,无论作业方式与手段,还是船只的设备武装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舟山船文化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渔港从不起眼的海湾走向繁荣的轨迹。
造船前,要选择良辰吉日,据《舟山市志》记载:用三牲福礼敬请天地神祗。新船的梁头定位时需得披红挂彩;[4]装淡水的“水舱”要衬银洋或铜板,并用银钉或铜钉钉合,称为“船灵魂”。装船“眼睛”,叫“定彩”,由大木师傅按红、绿、黄、白、蓝五色彩条(即五行)扎好的银钉,嵌钉好“眼睛”,随后用红布把“眼睛”蒙起来。等新船造好,下水时,揭掉红布,这个步骤称为“启眼”,由青壮年将船徐徐“赴水”(推入水中),谐音“富庶”。
渔船可分为:小对渔船、中对渔船、小捕渔船、大捕渔船、流网渔船、张网渔船、舢舨渔船、小型机帆渔船、中型机帆渔船、大型机动渔船,捕捞渔轮由国营海洋渔业公司率先建置,具有捕捞、冷冻、冷藏、加工和运输等多功能现代化先进的大型渔轮,称为国际公海大洋母子式作业渔船。
(2)渔具生产及其俗称
渔民称渔船为“木龙”,帆为“篷”,挂在桅顶测风向的小旗形如游鱼,叫“鳌鱼旗”,哨灯称“桅灯”。用12生肖来称呼船上各种工具,列于12生肖以外的“锚(猫)”挂在船头外,这些称谓,既有趣,又易记。
(3)海洋捕捞作业习俗
渔船每汛出海生产前,先观察风云,做好基本的气象预测后,祭告船神,行跪叩礼,卜卦、求签,再决定是否出海。出发前,烧化疏牒——“行文书”。船老大手捧酒杯,恭敬地将酒洒入大海,并投入肉块,称为“酬游魂”,祈祷船只出海顺风顺水、满载而归。
(4)盐业生产习俗
《定海县志》中云:“唐代,定海已成为全国9个海盐产区之一,盐民编成‘亭户’,免杂役,专司制盐。”舟山主产地逐渐从定海本岛逐步转至岱山、秀山、衢山等岛,民国时期扩大到29个岛屿,有盐田1768.82公顷,其中岱西盐场规模最大,有“万亩盐场”之称,柳永的《煮海歌》是著名的反映舟山盐民生活的诗篇。
2.生活习俗
海洋生产生活不同于陆地,海洋或涉海族群更多地与海洋打交道,除衣饰、饮食、居住等风俗以外,时令、婚丧礼仪等也有自己独特之处。
(1)服饰习俗
东海列岛渔村,自古以来,渔民习惯冬天穿粗布大襟衫的多,开左衽,为夹衣。春秋仅着单衣;而夏天,以襟无领无袖衫为主。这种穿着打扮在《战国策·赵策》也有记载: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5]下海生产时,亦上身穿背心,下身着龙裤,形成别具一格的渔民服饰文化。
(2)饮食习俗[6]
谚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舟山地区食俗恰恰是“吃海”的一个典范,食料来自于海洋、食物结构受制于海洋、饮食文化风格源于海洋。海岛人食鱼习俗,其特点为:“原汁原味、以活鲜、清淡为主。”舟山海鲜尤以沈家门海鲜大排档名扬于国,是中国海洋文化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
(3)居住习俗[7]
海岛居民选址在面积较大的岛的沿海港湾的海涂边或在山岬海口边。民居的材料多选用光洁坚硬花岗岩块石筑成,块块方石垒墙而建。海岛上多是石头,且风大雨大,潮湿等特性,为抗风挡雨防潮湿,耐腐蚀,岛上多“石屋”,也成了海岛民居的特有标志。
(4)时令习俗
舟山海岛虽远离大陆,孤悬海外,但大量资料表明,舟山的时令习俗,除了本土文化特征外,更多地体现与大陆类同化的特点,如:谢年、除夕、清明、立夏、冬至等大节。也兼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节日,如:农历七月三十,旧俗为地藏王菩萨生日,大街小巷遍地皆是插于地上、瓦片、檐下、水缸边等的香,谓“插地香”。
(5)婚丧礼仪
古代婚俗在礼仪上由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演变而来。在海岛还有一些奇特的婚嫁礼俗,如“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8]渔村隔海过洋,有“喜船”代轿迎新娘习俗。在丧礼时,舟山还有奇特的渔村招魂仪式,分为“叫活灵”和“招亡灵”两种。[9]
3.海洋信仰[10-11]
因为海岛人所处的海洋环境及其变化莫测的海上风云,其独特的神灵信仰民俗及神奇的祭祀仪式为大陆内地所未有。在纵横千里的东海水域中,可以说岛岛有庙,处处有神。海岛人的神灵信仰不仅仅是龙王,还有观音、妈祖、渔师公等诸海神。
(1)龙王信仰
中国民间历来有对龙的崇拜,说是可保一方风调雨顺。在舟山,龙王也可谓是民间的第一大传统信仰。史料记载,早在南宋,舟山的东海龙王信仰便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南宋孝宗皇帝曾于1169年间下诏祈东海龙王于定海的海神庙。1725年,雍正继康熙之后,再次诏封东海龙王,把舟山的这一传统信仰推向顶峰。
(2)妈祖信仰
清光绪六年间的《定海厅志·庄图》中,印有沈家门天后宫的宫图。据《定海厅志》等史料记载:当年海上渔船遇到风浪拢洋、谢洋以及三月廿三神女出世、九月初九神女升天祭祀之日,这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正殿前的戏台上,常会请来各种剧团演出,许愿者、还愿者人流不断。
(3)观世音信仰
舟山群岛东隅的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观音道场所在地。观世音菩萨的三大香期分别是:观世音诞辰,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成道日,农历六月十九;农历九月十九,乃观世音涅槃日。其中,以农历二月十九的香火最盛。观世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大悲心肠,怜悯一切,救危济苦,普渡众生”的教义,引起靠海讨生活的广大渔民共鸣,渔民往往将自身所经历的所有苦乐祸福均寄托于观世音菩萨,视其为“保驾慈航的神仙”“救苦救难的化身”“送子送福的上仙”。
(4)渔业神信仰
除上述三种神灵的信仰,海岛人还供奉鱼神、风浪神、潮神、船神、网神、渔具神、塘神、滩神、礁神等。如船关菩萨,船关菩萨供于圣堂舱,船神大多是木雕的神像或图像,左右两旁分别站立一个小神像,谓顺风耳和千里眼。
4.民间艺术
舟山海洋民间艺术异彩纷呈,主要有:舟山渔民号子、舟山锣鼓、舟山剪纸、舟山渔民画、翁州走书、跳蚤舞等。
(1)舟山渔民号子[12]
渔民号子是为了配合船上繁重的劳动,渔民们口头创作的劳动号子。据史载,清康熙年间,每年的“淘金之讯”,在岱衢洋、嵊山渔场等地,汇集了千千万万条江、浙、闽诸省的渔船,著名的岱衢渔场因此而形成。由于渔业的兴旺,渔民号子的创作也进入了兴盛期,缠绵悱恻的渔歌、高亢激越的号子回荡在舟山渔场。根据四大不同的渔汛:大黄鱼汛、小黄鱼汛、带鱼汛及乌贼汛,渔民们的作业方式不同,分别产生应景的渔民号子。渔民号子按类别又分为:舟船号子、风蓬号子、摇橹号子和渔网号子。2006年,渔民号子被列入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2)舟山锣鼓[13]
舟山锣鼓起源于大渔汛时的祭海仪式、新船赴水等,以五音排鼓、舟山十三音排锣为基调,吹、拉、弹、打乐器一应俱全,音响宏壮,旋律急荡奔放,表现东海渔民那种豪爽粗犷的风格和战斗风浪的壮阔、惊险场面以及开船、拢洋等节日欢腾热烈的气氛。铿锵有力的舟山锣鼓形成和发展,凝结着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心血和智慧,为中华民族音乐发展作出了贡献。2006年,舟山锣鼓被列入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3)舟山剪纸
舟山剪纸艺术继承了传统剪纸中优秀的东西,海岛剪纸艺术的主题是围绕海岛人民群众的生活展开的,捕鱼、水族海鲜的题材特别多,“海味”甚浓,体现了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4)舟山渔民画
舟山渔民画始于20世纪50年代,为渔村青年所作。1988年1月,舟山市属两县两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农民画乡”。舟山渔民画取材于大海及与海有关的事物,部分作品展现了渔民出没于惊涛骇浪,与海殊死搏斗的生活经历,使得作品具有神秘、抽象、怪诞的风格,由此形成了舟山渔民画特有的整体性艺术魅力。
(5)翁州走书
据了解,最早演唱“翁州走书”的是清朝嘉庆年间定海马岙乡的安阿小。由表演者一人自鼓自唱,后经几代艺人传承改革,改为双档演唱,增设一人丝弦伴奏,并加唱帮腔,曲调更为丰富、动听,曲目也有所增加。
(6)跳蚤舞
据《定海县志》(1994年7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载:跳蚤舞,形成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后,因其舞姿酷似跳蚤得名,是舟山群岛颇具魅力的海洋舞蹈,并与“船舞”组合。
5.海岛竞技
海岛竞技起源于海岛渔民的生产生活,体现了渔民的生活特点,是海洋渔业低生产力时期渔民劳动和智慧结晶,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海洋特色传统体育活动。[14]海岛竞技的诸多活动如:海滩拉船、爬缆绳、海水泅渡接力、爬桅标杆、手拉起锚、拖网、织网、劈鱼鲞、海下潜泳、滩涂泥滑等项目,皆来源于低生产力时,渔民的日常作业活动。
6.海洋旅游
当前,我国海洋旅游热持续升温,舟山群岛是海岛旅游的绝佳之地,利用海岛民俗文化打造海洋旅游新品牌成为一种新的产业提升选择。《舟山海岛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海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15]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关于旅游、海岛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了海岛旅游的开发特点,开发模式,寻求舟山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论证了旅游业对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提出了有别于大陆的海岛旅游开发基本思路和舟山海岛旅游发展规划。
本部分将从发展旅游业的现有条件着眼,整合海洋民俗文化中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项目,如海钓、渔俗真人体验等等,为舟山旅游业中海洋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文献支持和展示平台。
三、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数据库实现
考虑到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数据库建设的需要与用户检索、获取信息的方便性等,结合特色库设计方案,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数据库的搭建。数据库平台涵盖用户中心、元数据管理、资源检索、专家认证等几大模块,尤其加强数据库平台的检索功能设计,表1详述其中六个模块。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数据库分为三大功能区:分类浏览、资源检索与资源推荐。在分类浏览区,可根据用户检索需求按海洋民俗文化分类或地域类型进行检索,默认为全类别和全地域检索。在资源检索区,实现按库检索与按资源类型检索,其中资源类型分为:学位论文库、电子图书库、期刊资源库、本馆资源加工库与网络资源库。推荐资源区展示最近检索排名前10的资源与最新上线排名前10的资源。
表1 数据库平台主要功能模块详析
模 块功 能检索日志管理(数据库平台首页资源推荐TOP10来源)系统记录所有用户的检索记录,当用户建立一个新的查询后,首先和历史记录进行比较,推测用户检索目标。系统每天产生几个检索排行榜:本日前10关键字、本周前10关键字、本月前10关键字等,提供分词辅助决策。针对查询结果被阅读和查看的历史记录,结合用户评分系统,决定TOP10的排列顺序专家认证模块 数据库平台采用用户共同建库模式,即用户可上传资源至特色库,待专家审核认定该资源是否适合收录在特色库内,旨在提升特色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智能优化器 主要任务是对检索请求、检索结果、缓存数据库等进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检索时间,减少磁盘访问次数,减少内存占用等
舟山群岛以天然的“港、景、海”等资源优势为依托,从古自今已逐渐形成典型的东海海岛文化,本文选择舟山群岛进行调查研究,以当地海洋民俗文化发展历史、现状、传承为主线,在全面收集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如:海洋生产民俗、生活习俗、海洋信仰、海洋民间工艺等基础上,形成集图文、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全文数据库,为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文化的建设、提高海洋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