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作用机制及测评维度设计

2018-08-11韩胜娟朱经苹刘修财

西部金融 2018年4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作用机制创新创业

韩胜娟 朱经苹 刘修财

摘 要: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是特定时空范围内人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要素的综合,在转变行为人认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主动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物质保障。本文在界定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创新创业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构建测评维度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建设并扩大其影响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文化;作用机制;测量维度;层次分析

中图分类号:DF43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8(4)-0032-04

一、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文化?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众多关于文化的定义中,有一个较为共同的理解,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的总和,它是人類生活和生存的一种特有方式。对某一特定领域背景下的文化进行概括,就形成了不同的细分文化,如饮食文化、企业文化等。“创新创业”与“文化”的结合就形成创新创业文化。

对于创新创业文化,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的认知。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学界对创新创业文化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三个方面:其一,从个人视角对创新创业文化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创新理论”鼻祖Joseph Alois Schumpete,将创新创业文化看作是个人价值观念、管理技能、经验和行为的组合体;其二,从外在环境视角研究创新创业文化。最早源自对硅谷文化所产生的对创新创业的显著促进作用的关注,将创新创业文化看作特定时空背景下对个人创新创业产生影响的所有外在要素的组合;其三,将创新创业文化看作是影响创新创业活动的所有要素的组合,既包括个人特质,也包括外在环境因素。为了实现构建创新创业文化测量维度的目的,本文借鉴对文化的定义,将创新创业文化界定为特定时空范围内人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要素的综合。这一概括较接近于第三种定义。

根据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定义可知,首先,创新创业文化是人在长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又反向影响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行为,并在传承过中不断沉淀提升;其次,创新创业文化的构成表现为系统性,既包括能够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外在物质性因素,也包括能够有助于形成创新创业意识的精神层面的因素,物质因素通常是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并成功的外在保证,精神要素通常是推动创新创业的内因;再次,创新创业文化具有时空约束特征,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主体的创新创业文化表现存在差异,如不同时代的创新创业文化、地域创新创业文化、企业创新创业文化、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在具体构成要素和表现上会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二、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作用机制

首先,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培育逐步转变人的传统认知,形成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创新创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文化内核。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造成创新创业活动主体因循守旧,满足于现状,不愿或不敢创新,生产活动停留于为满足生存需求的谋生,不是创造性的自我实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当前鼓励发掘增长新动力的形势,促使人们改变传统观念,认可并崇尚创新创业活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文化。

其次,处于创新创业文化环境下的人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动创新创业的意识。人对待事物的看法和认知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活的文化环境,它是决定人的思维意识的重要外因。在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下,各种推动创新创业的活动形式会以不同的途径慢慢影响人们对待创新创业认知。如《创客时代》、《创新创业大讲堂》等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创业知识竞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都极大地弘扬了创新创业文化,长期处于这一环境下,人们在慢慢认同创新创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自身主动创新创业的意愿,从而激发起大众的创新创业热情,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第三,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构成要素中的物质性因素是促成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外在保障。当创新创业文化只停留于精神影响层面,而缺乏将创新创业意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外在条件时,就不能促使创新创业意识转化为行动力,更谈不上形成促进增长的新动力。硅谷文化的成功除了鼓励创新创业的精神引领,还取决于促使创新创业想法变为现实行为的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物质支撑。在申请制度、金融扶持、税收补贴、权益保护等众多方面的配套扶持性政策和措施,为创新创业搭建起高效运作的服务平台,是将意识转化为行动力的重要保障,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测评维度构建

对于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过答案。如辜胜阻、李俊杰(2017)将创业文化划分价值体系和环境系统两个子系统;林刚、张正彦(2012)从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创业文化环境分为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文化四个子环境;胡树华等(2015)将创新创业环境分基础设施环境、科研实力环境、创业文化的提倡与激励、市场需求、中介机构参与及服务、资金支持、产学研的互动、法制保障八个模块进行评估;夏维力、丁佩琪(2017)从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创业水平、创新链接六个层面评估创新创业环境。对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维度框架研究从未间断。本文根据前述定义,参考文化内部结构的设计思路,结合指标测量的可行性,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三级多指标评估体系(见图1)。

第一,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区分为精神文化环境、教育培训环境、政策扶持环境与物质支撑环境四个子环境。其中精神文化环境和教育培训环境通常作用于人的意识,影响人的价值观,可以将其视为创新创业文化软环境;而政策扶持环境与物质支撑环境是将人的创新创业意识转化为创新创业行为的外在保障,可以将其看作创新创业文化硬环境;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形成推动社会创新创业活动的文化环境系统。

第二,创新创业文化软环境中的精神文化子环境与教育培训子环境表现为依托与强化的作用关系。精神文化子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涉及创新创业的整体社会氛围、地方特色商业文化(如徽商、晋商、江右商帮等)的引领以及它们的影响,微观层面主要是指创新创业典型个案的影响和带动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教育培训子环境区分理论和实训两个二级维度,理论教育环境旨在形成对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准备、创新创业风险等内容的正确认知(如电商培训),实训环境则强调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如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精神文化子环境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子环境,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子环境的发展可以强化创新创业精神文化环境。

第三,构成创新创业文化硬环境的政策扶持子环境与物质支撑子环境表现为指引与现实的作用关系。通常政策被认为是软环境的要素,考虑到对创新创业活动予以扶持的各项政策目的在于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实现,因此,本文将其视为硬环境的要素之一。政策扶持子環境不仅需要考察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覆盖面和完善程度,还需要评估相关政策的执行程度,停留于文件的政策并不能有效推动创新创业。物质支撑子系统区分创新创业的硬件设施、金融税收和法律法规三个三级测评维度,硬件设施和金融税收覆盖了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人、财、物条件,增加法律法规是针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创造性”特征而进行的有效保护。创新创业政策对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方向性的政策指引,政策的具体落地执行则形成了创新创业的物质支撑子环境。

四、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测评体系应用

由上述分析可知,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测评维度体系是一个具有递阶层次结构关系的指标体系。为实现对创新创业文化环境进行综合测评的最终目的,需要对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设定权重。权重的设定方法有很多,如德尔菲法赋权、层次分析赋权、主成分法赋权等。考虑到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测评维度体系的多阶段性特征,本文选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赋权方式。

根据上述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测评维度体系,设计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调查表。为尽可能详细地区分指标间重要性程度差异,各层次调查表采取e^(8/5)的标度方法,区分9级标准,并在各级间设置中间级。为保证各指标权重既有代表性,又有全面性,选取了某地区5名创新创业研究人员、5名创新创业平台管理人员以及15名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人员进行各指标重要性程度调查,以兼顾各层面人员的意见。

对收集到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创新创业人员的数据,分别构建各级测评指标间的两两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利用YAAHP软件对每位专家的测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保留各层次一致性比例都远远小于0.1的数据,将其作为计算各级层指标权重的依据。

为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本文使用加法组合方法对个案数据进行汇总。考虑到对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程度的感知,处于这一文化环境背景下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人员感受最为直接,因此,将创新创业研究人员、相关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人员的权重分别赋予1/4、1/4、1/2,相同类别人员则等权处理,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得到各级指标的综合权数(见表1)。

由相关人员对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测评体系的认知汇总得到的各级指标权重显示:

第一,创新创业文化硬环境的权重远远大于创新创业文化软环境,创新创业文化硬环境建设是该地区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培育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第二,创新创业文化硬环境建设的核心要素是支撑创新创业活动的物质要素体系。政策扶持要素的权重仅为25%,政策环境对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建设起辅助作用,同时,政策扶持子环境中政策执行力的权重占70%,说明在推动创新创业相关政策覆盖面和完善程度的基础上,保障相关政策的可执行力可以有效推进地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文化硬环境核心要素的物质支撑体系,首要的是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准备,其影响力最强,同时应给予一定的融资扶植和税收优惠,相关法律法规的权重为14%,说明针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创造性”特征,需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

第三,推动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训教育的发展是创新创业文化软环境建设的关键。本文调研资料结果显示,创新创业类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是关键,权数为75%。其中,理论教育与实训教育权数相同,意为创新创业理念形成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同等重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能够强化创新创业精神文化环境。在创新创业精神文化体系下,微观层面的影响要素权重更高,创新创业典型个案或家庭环境的影响直接作用于人的创新创业思维与行动,其影响更加直接,影响力也更强;社会氛围、地方商文化等宏观因素对个人的影响相对较弱,因此,推动创新创业精神文化子环境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微观层面中相对直接的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梳理创新创业文化的相关定义,参考对文化结构的解析给出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内涵表述和核心特征,进一步分析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对创新创业的作用机理,从而构建出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测评体系,为切实推动地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测评权重体系是基于特定地区的少数相关人员给出的,涉及不同地区或不同人员时,指标权重可能会有所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对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测评体系的应用。

参考文献

[1]Hilary R, Richardson R.The impact of the prevailing business culture 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small busines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Spain and the US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2001,14(3):179-189。

[2]陈向军,陈金波.创新创业文化及其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5,(9):75-77。

[3]辜胜阻,李俊杰.区域创业文化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中关村、深圳和温州为案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60(1):5-11。

[4]胡树华,喻信东,解佳龙等.创新密集区创新创业环境评估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5):10-12。

[5]林刚,张正彦.论校园文化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及其优化路径[J].教育探索,2012,(2):149-152。

[6]夏维力,丁珮琪.中国省域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对全国31个省级单位的测评[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4):63-72。

[7]肖陆军.创业文化及其建设论析[J].理论学刊,2014,(10):123-127。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作用机制创新创业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浅析聚类分析在郫县烟草卷烟营销方面的应用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