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研究

2018-08-11课题组

西部金融 2018年4期
关键词:金融发展

课题组

摘 要:201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的发展蓝图。本文在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金融发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目前该城市群经济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挑战,并从金融角度,就建立经济金融统计制度、加强区域经济交流合作、实施金融协同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8(4)-0019-08

一、关中平原城市群概况

(一)行政区划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山西省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甘肃省天水市及平凉市的崆峒区、华亭县、泾川县、崇信县、灵台县和庆阳市区。规划范围如图1所示。国土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2%、2.79%和2.14%。

(二)经济发展情况

本部分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并对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各节点城市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做了对比1。总体来看,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财政预算赤字扩大的趋势值得关注。同时,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1.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加。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加,2015年区域生产总值为14664.41亿元,2016年为15641.42亿元,2017年增至17559.53亿元(如图2所示)。2017年比2016年增加12.26%,显示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中心城市西安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节点城市。如图3所示,2016年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282.65亿元,显著大于其他城市。铜川、杨凌示范区、商洛、天水、平凉和庆阳地区生产总值均小于1000亿元。就人均水平看,西安市2016年人均GDP为71647元,居各城市首位。节点城市中,运城、天水和平凉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GDP仅为20000元左右,不到宝鸡和咸阳的50%(如图4所示)。

2.第三产业产值快速增长。近年来,关中平原城市群第一产业增加值保持稳定,为1500亿元左右,2017年增速仅为2.43%;第二产业增加值有所增长,2017年增幅相较于2016年有所增加,增速为11.06%;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增加明显,2017年达8327.18亿元,比2016年增长14.20%。具体数值如图5所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表明关中平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

目前,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观察各城市201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比重数据可知,西安和天水服务业发展相对超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均超过了50%;宝鸡和咸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均小于30%;其余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约为40%。宝鸡、咸阳、铜川、杨凌示范区、商洛和庆阳的生产总值主要来自第二产业。渭南、运城、天水和平凉的生产总值则主要来自第一产业。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

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显著提高。关中平原城市群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加。经计算,2016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355.95亿元,比2015年增加10.91%;2017年,相应数据为19727.19亿元,比2016年增加7.47%,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差异巨大。2016年,西安、宝鸡和咸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大于3000亿元,其中,西安市达到5191.36亿元。铜川、杨凌示范区、商洛、天水和平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小于1000亿元,其中,铜川和杨凌示范区分别仅为423.23亿元和178.97亿元。从增速角度看,宝鸡和杨凌示范区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2015年增加超过24%,体现了迅猛的增长势头,而运城和临汾几乎没有增长(如图7所示)。

4.财政预算赤字逐年扩大。关中平原城市群2017年财政赤字为1986.15亿元,比2016年增加193.46亿元;2016年财政赤字为1856.30亿元,比2015年增加129.85亿元。近年来,关中平原城市群一般预算收入总额保持稳定,略大于1000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增加明显,2016年和2017年一般预算支出总额分别为2890.28亿元和3069.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7.21%和6.22%。由此,关中平原城市群财政赤字成逐年扩大趋势,如图8所示。

中心城市西安市2016年一般预算收入和一般预算支出均远大于其他节点城市。2016年,运城和庆阳财政收支情况较为接近,一般预算收入均大于100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均大于200亿元。其余城市财政收入均小于100亿元。关中平原城市群中一般预算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差距较大的城市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临汾和平凉。具体财政收支情况如表1所示。

5.对外经济高度集中。关中平原城市群对外经济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市。西安市2017年进出口总值为2545.40亿元,占关中平原城市群的91.18%,远远大于其他节点城市。铜川、杨凌示范区、平凉和庆阳进出口贸易发展滞后,2016年进出口总值均未超过10亿元。据目前获得的数据,相对于其他节点城市,临汾外商投资额较高,2016年合同外资达18112万美元,实际外资达16616万美元。对外经济具体数据见表2。

6.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关中平原城市群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7534.13元,较2016年增长7.9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919.73元,较2016年增长7.85%。201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比2016年有所增加。

西安与杨凌示范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为接近。甘肃省的天水、平凉和庆阳相应数值较低,但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较快。2016年,天水增长速度达到9.0%,平凉增长速度达到9.1%,均高于其他城市。临汾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均不超过7.0%,远低于其他城市。具体数值见表3。

(三)金融運行情况

1.境内存贷款余额持续平稳增长,境外存贷款余额显著下降。2017年末,关中平原城市群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384.73亿元,较年初增加2024.22亿元,较去年年初少增457.58亿元;较年初增长6.4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13个百分点。从存款结构看,2017年末境内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028.48亿元,增幅6.47%;而境外存款余额比年初减少4.26亿元,增幅-13.30%,增幅较2016年回落32.57个百分点。2015年来,境内存款中的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和广义政府存款逐年增加,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有所减少。

2017年末,关中平原城市群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910.16亿元,较年初增加2258.95亿元,较去年年初多增55.78亿元;较年初增长10.43%,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90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看,2017年末境内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268.10亿元,增幅10.49%;而境外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9.15亿元,增幅为-38.60%,增幅较2016年回落达94.08个百分点。关中平原城市群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见表4和表5。

2.保险业发展迅猛,发展空间巨大。关中平原城市群保险业发展势头迅猛。2017年末,关中平原城市群保险机构数量为610个,比年初增加36个,增幅6.27%;保险网点数量为2020个,比年初增加272个,增幅15.56%;从业人员114284人,比年初增加16249人,增幅16.57%;保费赔付218.82亿元,比年初增加0.57亿元。2017年,保险密度从年初的747元增加到年末的845元,增幅达15.48%;保险深度从年初的2.42%增加至年末的2.61%。据保监会数据,2016年底全国保险密度为2258元,保险深度为4.16%。中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仅为全球的53%和66%2。数据表明,关中平原城市群保险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全国乃至全球平均水平依然具有较大的差距。关中平原城市群保险业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二、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优势与挑战

(一)优势

1.国家政策优势。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实施的关键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要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支持西安建设航空港。2015年9月公布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将西安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支持西安发挥创新示范作用。2017年3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旨在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在国家向西开放和推动全面创新的战略指引下,以西安为中心城市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享有突出的政策优势。

2.区位交通优势。关中平原城市群处于全国地理中心位置,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西安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内最大的中心城市、陇海兰新铁路沿线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西北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以及中国西部最大的通信枢纽,在促进交通、物流、信息等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科技研发优势。关中平原城市群科教资源丰富,研发实力雄厚。2016年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拥有普通高校99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两院院士64人,各类科研机构1100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4家。西安是西北地区的科技研发重镇。2016年,西安每万人专利授权量46.4件,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如图9所示,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西安2016年的人均专利授权量水平位居第三,显示出较为突出的科技研发实力。

4.旅游文化优势。关中平原城市群拥有秦岭黄河自然山水景观,同时具有以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为代表的人文要素,旅游资源丰富多元。旅游文化的天然优势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其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了优越条件。目前,关中平原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空间还相对较大。以西安市为例,2016年,西安市旅游总收入为1213.81亿元,接待旅游人次15013万人,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依托有利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和逐步完善的交通网络,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旅游文化事业存在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5.金融发展优势。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等政策红利叠加释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前机遇,也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近年来,关中平原城市群社会融资规模持续增加,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多元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力度持续增强。以中心城市西安为例,2017年9月末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2.2%,排名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仅次于深圳。2017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西安金融综合竞争力居副省级城市第8位。特别是目前正在推进的将西安打造成丝路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将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深入融合,最终构建起功能齐备、互为支撑的大西安金融产业新格局,辐射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金融产业大发展,必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挑战

1.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相对于其他国家级城市群而言,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限制了城市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协同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图10对比显示了2017年中心城市西安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均GDP。可以看到,西安市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63万元,仅高于重庆市的5.79万元,低于其余7个中心城市。

2.创新成果转化水平低。中心城市西安市科研实力雄厚,创新资源丰富,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科研力量整合水平有待提高,军民科技资源共享程度明显较低。自2016年被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城市以来,西安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依然不到30%。提高技术转移转化效率依然是西安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

3.生态环境约束加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是威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实现的不利条件。以大气环境为例,2016年西安市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137微克/立方米,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总体来看,除与郑州市的相应数据接近外,均大于其他中心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差于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等城市(具体数值见表6)。可见,保护生态环境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巨大挑战,也是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的硬任务和大前提。

4.经济金融融合度有待提升。近年来,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跨越发展的愿望和冲劲很强,但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还不够协调。一是区域存量贷款与GDP的总量不协调,剔除中心城市西安,2017年末其余节点城市GDP为10090亿元,贷款余额6956亿元,百元GDP占用贷款仅69元。二是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节奏不匹配。各节点城市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能源资源型产业支撑,金融资源也向这两个领域过度集中。去产能调控政策实施以来,部分过剩产能得到淘汰,但是一些过剩产能、低效率企业仍然占用着大量的金融资源,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偏低,并对其他主体资金需求形成了挤出效应。三是融资缺抓手对规划实施带来挑战。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项目储备。但目前,地方政府举债逐步规范、PPP等融资模式推进成效仍待观察,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与此对应金融资源的有效介入也会受到一定制约。

三、加快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将把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创新高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内陆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实现上述目标,借鉴其他城市群建设经验和本区域发展现状,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工作。

(一)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金融统计制度

关中平原城市群中若干节点城市的部分所属县级行政区划并未划入规划范围,因而目前尚未形成针对城市群整体口径的统计数据。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金融统计制度,实现跨部门动态监测信息共享。同时,基于城市群发展理论,设计测度城市群产业集群、协同度、城际关系和创新能力等发展状况的模型和指标,逐步建立有助于城市群发展研究的专项统计制度。

(二)建立政府之间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

制定科学可行的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使各城市之间由无序竞争向有序竞合转变,促进各城市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问题共解,避免相互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防止虹吸现象出现,进而实现城市群协同发展;设立城市群各城市政府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和长效合作机制,以此共同研究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协商解决区域发展问题,联合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

(三)制定城市群金融协同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金融资源流动性强的特性,以城市群金融协同发展为先导,促进城市群整体协同发展。制定金融协同发展战略,对金融发展目标、金融基础环境、各城市金融发展定位、金融主体多元化发展、金融资源流动等作出规划,增强城市群金融发展的互补性和协调性,提升城市群金融发展整体水平,缩小区域内金融发展差距。研究金融发达城市群金融协同模式,构建与其互补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承接和延伸发达地区金融功能的能力,促进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基于国家向西开放发展战略,完善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金融体系。

(四)加大金融对产业转移承接的支撑力度

产业发展理论中的雁阵模型认为,较低收入地区通过承接较高收入地区的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不仅应发挥当地科技研发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还应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适应于当地发展阶段的产业成长壮大。金融机构在信贷规模、网点布局和人员配置等方面适当向产业承接地倾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于承接产业发展的授信、抵押、质押办法,适时发展涉外业务,提升金融服务产业承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Akamatsu K. 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 Developing Economies,1962,(1):3-25。

[2]Kojima K. The“Flying Geese”Model of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Origin,Theoretical Extensions,and Regional Policy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0,11(4):375-401。

[3]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J].地理科学,2011,31(9):1025-1034。

[4]萬惠,侯光明,孔德成.我国城市群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9):19-24。

[5]魏丽莉,张利敏.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7, 31(4):1-7。

猜你喜欢

金融发展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