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8-08-10李桂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现状

李桂芳

【摘 要】当前,随着课改以及均衡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接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皆不断发生着种种可喜的变化。教育者积极研究和投入,不断进行尝试探究,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随之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观,成果愈发显著。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育者“教得辛苦”、被教育者“学得痛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着。切实改变这种种不良现象,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不断得到提高,是每个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作了探究,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71-02

教学中,常言“有效性”,可何为“有效性”?即受教育者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其学业上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而收获多少、提高多少、进步多少,则体现在教学有效性的高低程度。具体而言: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使受教育者在认知方面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学习过程方面,从不参与到愿意参与,从少参与到合作互动;在情感态度方面,从不喜欢该课程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只有深入领悟其中真谛,方可确保研究探索不偏离主旨,确保教育教学切实得到不断提升。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育者该如何方能使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一、多措并举,强化学习兴趣

现实向来如此,只有让你的学生对你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他们方会在课程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热情方会不断提高,甚至该课程的学习当作是一种成功的满足。

一方面,我们让学生享受课程学习的成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必须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而这种乐趣可以促进学生时时学习的愿望;必须记住,教育者要多方面地为接受者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且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成功和进步,做到及时给予肯定,让受教育者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如果教育者忽视这种细节,导致这种力量的消失、缺乏,无论运用多么巧妙的措施往往都将无济于事。

另一方面,教育者需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多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在教育教学过程,运用适当的实践活动能促使受教育者已经形成的兴趣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巩固,并不断趋于稳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更喜爱各种各样的“情境”。因此,我们需要注意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特点,强化因势利导

教学多年,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等特点。但是也不乏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等不良现象,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把握学生个体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予以适当的点拨。例如,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等特点,在教学中注意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不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数学课堂中也需多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通过对一些好时机的充分利用,强化对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等的教育宣传,使他们能够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能有效把握青少年的种种特点,因势利导,必将能促使他们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必将促进其多知识传授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平衡学、思、践,实现良性循环

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上所学到的知识皆为前人的经验总结,作为教师的我们则需采取有效措施使这项经验成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如此知识方显其作用。这就要求学生需要一个“学习、思考、实践”的循环,这个循环又需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方能深入学生的认知。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学生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思考后就要实践。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不做题或少做题,更缺乏实践的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需重视。

四、课外练习,养成良好习惯

课外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们必须把握课外练习及时、适量、难度适中的要求。学生需在我们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练习,但绝非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做的题多,成绩提高不一定快。寻找多题一法的解题方法,犹如万能钥匙,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要引导学生在做习题时,学会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做,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养成善于思考良好习惯,方可通过不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方可不断提升能力,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五、掌握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在应试教育中,数学课程多年来都以“题海”著称,众多教师更是直言,数学要想考高分,只有多做题。针对这一特点,考前猜题,所有的题型都想让学生做一遍,生怕哪个题型没做过而失分。于是乎,数学学科“题海战术”影响着众多学生。长期如此,导致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严重忽视。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思考,对于每个例题都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解答,从而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把学生能力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着力培养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实力的人才。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成为教学的根本。而学生在学习中能否自主,主要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引导。自主而不是脱离教师的指导,更不是放纵。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学生乐学、会学,是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倦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尝试,不断去进行探索,早日实现还课堂于学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動性。在自主、探究、合作中的学习环境中,使初中数学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于敏,董玉轩.有效课堂的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提问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3]唐作明.追问课改的逻辑起点——以人为本[J].教师,2017(19).

[4]卢斌.例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2).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有效性现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