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觅古诗中的自然美

2018-08-10周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大漠落日桂花

周宇

【摘 要】古诗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优质材料。根据初中生情感投射能力增强的心理特点,提出了提炼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词语及提炼体现时令季节特征的词语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自然美,更能优化古诗教学。

【关键词】古诗;自然美;地域;季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03-01

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万物一向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日月星辰、浩渺烟波、崇山峻岭抑或花鸟虫鱼,诗人们借助于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种种情愫,使读者能够在优美的诗句中领略自然之美。

随着青少年情感投射能力的增强,“自然”开始作为一个充满灵性的审美对象出现在他们面前,于是,季节变化、景色变换,都会在其心里激起情感的涟漪。相较于小学阶段的直接描写,在初中生的习作中,情景交融的特点进一步显现出来。正因如此,教师在古诗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特征,并唤醒学生的审美经验,使其迅速而深入地体会和理解古诗中的自然美。

一、提炼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词语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都有不同的自然风光,学生在旅游或观看纪录片的时候已经有了对于不同景物的美的初步印象,提取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词语,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审美经验,使其更快地进入审美活动中去。

在语文教材中,古诗的地域特征主要表现为雄浑和柔和两类。雄浑者如王维《使至塞上》,选择了“大漠”、“孤烟”、“长河”等具有鲜明北方特征的事物,强调了边塞的地理风貌。柔和者如欧阳修《采桑子》,选择了“轻舟”、“绿水”、“沙禽”等具有鲜明江南特征的词语,描绘了春日颍州西湖的柔美风光。

例:《使至塞上》教学片段

师:我们来回忆一下诗歌大意,王维由长安出发,途径今天的甘肃、宁夏、内蒙古,直至蒙古境内。在这长途跋涉中,他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

生: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师:请大家从中选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说一说你对它的理解,然后想一想其中的画面。

生:长河。正因为有大漠,才显得那条河特别长。边塞地区的大漠,无边无际,周围也没有山峰的包围,所以河会显得很细,加上看不到头和尾,作者就更加觉得河很长。

师:广袤无边的大漠,一条长河贯穿其中。这是边塞地区独特的美景。

生:我去过大漠,鸣沙山的落日特别好看。

师:鸣沙山上的落日和校园里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生:鸣沙山上的落日更加壮观,可以看到远处的地平线,而且没有教学楼挡着,天空是一整片的,太阳落下去的全过程都能看到,还能看到晚霞从金色变成粉色,颜色很漂亮。校园里的落日被挡住了,看得不完整,而且被路灯和广告牌的灯光影响,晚霞很少能让人觉得壮观。

师:分析地很清楚,不错。你觉得两个地方的落日,大小有区别吗?

生:好像沙漠里的更大一些,而且颜色更亮。

师:这个“圆”字看似普通,实则非它不可。不然无法凸显大漠的广袤,正因为辽阔而且没有参照,好像天地之间只有落日,才会使落日看起来又大又圆又亮。那么,同样的道理,孤烟为什么是“直”的呢?

生:如果是两座教学楼之间的过道里冒烟,因为墙是直的,就可以看出烟是弯弯曲曲的,但是沙漠非常广袤,周围什么都没有,只有天地之间的一缕烟,一直向上冒,所以弯曲可以忽略不计,好像烟就是直直的冒上去。

师:很好,大漠具有独特的美,这是诗作诞生的背景,也是我们解读诗人情感的关键。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景色都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如同我们提及江南必会想到青砖黛瓦、丝竹评弹;提及西藏必会想到唐卡经幡、佛寺庄严;提及东北必会想到森林雪原、雪犁冰捕……在教学过程中,引導学生寻找诗中景色的地域特点,有利于其感受作者当时所见的独特的美。

二、提炼体现时令季节特征的词语

初中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关于季节的古诗,对于各个季节不同的美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寻找古诗中体现时令季节特征的词语,有利于学生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融入诗境。在初中教材中,古诗所体现的季节以“春”和“秋”居多。

写秋者如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对仗工整,直接点明“秋”色,仿佛可见层林尽染,余晖满山的画面。写春者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早莺”、“新燕”等词语描绘西湖早春景色,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面对欣欣向荣的春色时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例:王建《十五夜望月》教学片段

师:提及中秋的夜晚,赏桂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记得有几位同学在之前的随笔中写到过桂花,你们愿意和大家分享吗?

生:我在国庆节的假期去了杭州,住在虎丘的旁边。那条路两边种满了桂花树,香味特别浓郁,远远地在大巴车里就能闻到,那种花香和我以前闻过的花香都不一样,甜丝丝的,而且凑近站在树下也不会觉得刺鼻,我觉得我自己好像泡在一罐蜂蜜里面,空气里的花香那么甜美,那么温柔,把我包裹起来了。树下都是夜市的摊位,丝巾上印着水墨画,半透明的,特别轻盈,就像若有若无的桂花香。

生:我表姐可文艺了,她自己酿了桂花酒,我尝过一口。可能我还小,接受不了酒的味道,不过,确实挺甜的。她还举着瓶子对着天空,拍了好多照片用麻绳穿起来挂在窗户上,非要说阳光穿透玻璃瓶的影子好看,还把微信签名改成了“我有酒,你有故事吗?”反正就是……矫情。

生:我姥姥做豆沙包会在馅儿里加一些花花,玫瑰酱或者糖桂花。玫瑰酱的香味就算蒸熟了也还挺大的,但是糖桂花蒸熟以后就没有香味只有甜味,但是玫瑰花瓣有点大,桂花小小的和豆沙混在一起口感挺好的,要是把玫瑰花再切碎一点就完美了。不过我最喜欢槐花做的拨烂子,蒸熟以后加上麻麻花一起炒,可香了!

师:说得真好,看来桂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幸福的回忆。那么,在詩人王建的眼里,桂花又代表着什么呢?与大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生:作者好像有些伤心。

师:能具体一些吗?

生:露水是冷的,把桂花打湿了,阴冷,比较凄凉。

师:“无声”这个词有什么含义呢?

生:悄无声息。

师:冰冷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香甜的气息萦绕在栽种了桂花树的街道上,在这两种描述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的挺凄凉的,后面的能看出来她很高兴。

师:还记得王建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吗?

生:杜郎中。中秋节是亲朋好友团圆的日子,他见不到杜郎中所以觉得孤单、凄凉。

师:如果王建和杜郎中能够见面,一起谈天说地,还会注意到露水吗?

生:如果他们聊的很开心,应该是顾不上观察周围的景物的。

生:我记得露水是凌晨温差大的时候出现的凝华现象,所以有可能王建一晚上都在等朋友,但是朋友一直没有来,他才能观察到整晚桂花的变化。

师:能够把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真棒。你的猜测很有道理,如果王建望着月亮的时候心里一直惦念着远方的友人,很有可能出神思索,不知不觉度过了一个孤独的夜晚,因此他笔下的桂花也充满了凄凉的色彩。

……

师:据说秋天的桂花香气是最浓郁的,花期正好在中秋节期间,因此在关于秋天的古诗里,留下了许多关于桂花的描写。今天,当距离不再遥远,我们在抒写桂花与秋天的时候,大可不必故意伤感,只要写出自己当下的感受就好。

时令季节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此时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已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凝聚了作者情感的特殊意象,并且随着历代作者的创作活动和历代读者的阅读活动而叠加为意蕴更为丰富的审美意象。在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精确地还原当时情景,重点是引导学生明白情感可以寄托于物的写作方式,并将眼前之景与自己的审美经验结合起来。

三、小结

自然美的发现和欣赏,离不开人的精神,古代诗人于心领神会之时创造出的优美而富有生机的意象世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作为经典诗文中的瑰宝,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强调默写和背诵,或过于注重作品的“言外之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需求,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之美,积累审美经验,进而走向审美创造。

参考文献

[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夏珍华.审美视野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7(12):46-48.

[5]刘莹莹.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美育渗透研究[J].语文建设,2015(06):5-6.

[6]任明新.初中古典诗词教学设计的策略[J].语文建设,2011(01):34-35.

[7]王静.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6.

[8]钟演君.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D].广州大学,2013.

[9]李洋.中学语文古诗词美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10]侯翠微.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大漠落日桂花
做桂花糕
桂花蒸
大漠千年
打桂花
大漠落日
落日
大漠残日
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