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中职生物化学课堂中的运用分析
2018-08-10姜宝东
姜宝东
【摘 要】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育体系内承担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來,在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割裂的问题,学生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对课程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教学质量低下。P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在教育中广泛应用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对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关于实践PBL教学模式的几点设想,并基于实践应用探讨在中职生物化学课堂中展开PBL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开发学习兴趣,提升中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中职教学;生物化学;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04-02
前言
中职院校是在高中教学阶段开展职业教育的学校,一直以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而存在,旨在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职业化教育,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的摇篮。在中职院校生物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教学培养目标为中级技术人员,因此对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由于受到学生生源限制,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薄弱,对信息量大、内容枯燥复杂的生物化学教学产生的抵触心理更加严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学方案亟待改进。P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在医学教学中常见的情境教学法,对教学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通过研究其临床教学效果,对创新中职生化教学课程十分重要。
一、开展PBL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中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应用性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上,开展有效的应用教学更是难上加难。由于中职教学生源质量的限制,多数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学习都是直接面向就业为目的的,但由于多数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即便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整体的学习积极性和接收理论知识能力较弱,加上部分中职教师本身专业水平限制,导致在部分理论性课程教学过程中,形式化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相对常见的现象。教师与学生相互敷衍,互相应付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理论课兴趣不高,教师也缺乏足够的积极性进行备课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我国中职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堪忧[1]。
为锻炼和培养学生能力开展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是机械性的进行实践操作,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文凭竞争力较弱的中职院校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具备优秀的技术和素质,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将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培养集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因此,开展教学模式创新改革至关重要[2]。
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恶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病理得到了科学验证,各种新式的检测技术与检测方法受到世人的重视,有效控制了很多疾病的扩展。随着各种医学发展逐渐进步,生物化学教学也在与时俱进,不仅课程量显著提升,理论性也更强。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恶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又对基础科目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理论性强,学生必然难以对生物化学产生积极兴趣。一般情况下,生物化学的教学始终采取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这种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法下,教学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尽管教师能够相对较为稳定的把控课堂节奏,但这种对于学生而言被动的教学方式,其实对有效开展教学是不利的。一方面,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学习缺乏积极性,使教学趋于形式化;另一方面,保守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难以有效掌握全部知识点,不利于学生构建有机知识构架[3]。
PBL教学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类似于“翻转课堂”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创设情境,为学生模拟实践研究的细节,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有效解决了LBL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割裂的局面。由于PBL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信息化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改善当前实践教学的困境。在中职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LBL教学方法并不是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弱的唯一原因,学生综合能力弱是生源素质有限和封闭式教学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因此为了有效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优化中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开展PBL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至关重要[4]。
二、开展PBL教学模式的设想
PBL教学模式最初是由美国某医学教授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教学实践模式。对于有效开展PBL教学模式,实际上对学生的素质具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因为PBL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但这恰好都是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短板。由于我国中职学生大多文化课基础较差,并且缺乏中职学生应当具备的团队协作能力等专业素养。此外,我国相对落后的中职教学环境决定了我国中职院校难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学生缺乏锻炼自身实践学习的机会。因此,我国中职院校对PBL教学模式的引进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学生因难度过高而失去对PBL教学模式的兴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宽泛化的问题,将问题进行精简化,并围绕生物化学的实践教学来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5]。
三、PBL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1.问题设计。
PBL教学模式的关键是问题设计,这是由其问题导向性决定的,优秀的问题设计能够在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唤醒学生对生物化学临床教学的兴趣,进而通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自我构建生物化学知识体系[6]。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有价值,像种子一样植入学生的内心,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就好像种子成长的过程。教师可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更多相关性且具有价值的问题,随着问题逐渐得到有效解决,就像植物开花结果一样,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在PBL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教师对生物化学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出以下原则:(1)问题要符合教学大纲,并且具有代表性和发散性;(2)问题的设计要灵活开放,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3)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对课程节奏的把控,及时提供教学反馈;(4)问题最好能具有综合性,可以延伸到其他学科,使其符合实践教学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随着生物化学领域不断出现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基础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对于一些理解较为困难,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全程展开PBL教学模式可能会偏离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堂反馈,及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课程设计进行调整,避免课程设计紊乱。例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以生物化学的三大代谢内容为基础,运用翻转课堂导学法,首先给学生留下一个可以进行讨论的课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请学生对各自的问题进行解答,最终将难以理解的重点要点进行答疑。比如在讲解碳水化合物代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以下问题:人体的日常能量如何获取?人为什么要吃饭?饥饿感从何而来?碳水化合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血糖?糖尿病的病理是什么?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有没有关系等等。总之,课程的设计要首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出发散性思维特征,像种子一样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勾勒出知识构架,并用活泼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营造自由的课堂讨论氛围[7]。
2.实施过程。
首先由教师经过缜密的课程设计提出本次课程的核心问题,并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总结出课程的总体大纲。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泛读教材的方式对本次授课的内容方向加以了解,并针对教师预设问题自主学习,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精读辅助,对一些较难理解的新名词和新概念进行讲解。其次,通过自由分组的方法,让学生对各自的答案在内部进行讨论和阐述,在小组内部达成统一后,再分别上台讲解各自的答案。最后,教师应当對每个小组的发言情况进行记录,在所有答案公布之前,不要对答案进行评价,最后统一对各个小组的错误进行指正,对困难进行答疑。课堂教学并非只停留在导学阶段,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当对记录下来的学生答案进行综合整理,找出所有疑点的共性,并据此推断出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二次总结时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重新设计课题[8]。
3.注意问题。
教师在进行生物化学PBL教学模式实践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把控课程节奏,在翻转课堂的同时,既要保障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同时也要避免学生因自由散漫而浪费自由讨论实践,对学生思维的把控是PBL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2)自由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状态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因个人原因难以融入机体,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及时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其产生认同感,唤起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在整个PBL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学生问题,发现共性,定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总结[9]。
四、实例分析
为验证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有必要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方式与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情况来进行验证。本文选取了两个同校中职生物化工班级参与实验,将两个班共80名学生的顺序打乱,随机分为各40例的学生调查样本,其中A组设为实验组,B组设为对照组[10]。
A组沿用PBL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并由学生自行组成教学学习小组,其中组长负责记录发言与学生学习情况。问题设计结合中职生物化学教育课程教材,选择临床病例设计课程,具体病例设置如下:某小儿病患6周岁,该患者突发昏迷现象进入医院,无病史记录。在入院前表现为多发性不适症状,并伴随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在入院后出现嗜睡、呕吐症状,在入睡前会出现呼吸困难现象。根据体检报告显示,患儿有脱水现象发生,体表温度低而伴随高烧现象。血压正常但脉搏数较高,入诊时出现昏迷状态,血糖32mmol·L-1。问题设置为:患儿可能出现什么疾病?引发患儿高血糖的原因是什么?课程准备阶段:引导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自由构建病例讨论组,并通过正规的临床诊断程序,让学生做出针断[11]。
回答阶段:该部分由两个课时完成,自由讨论占一个课时,总结和答疑占一个课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病理对小儿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和讲解,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进行统一的整理和解答。对照组采用LBL传统教学法,教师沿用传统备课方式进行讲解即可[12]。
结果对照阶段:从课堂表现来看,实验组学生明显能够保持较好的学习热情和课堂状态,对调动学生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从成绩观察,实验组学生通过PBL教学模式实践引导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临床应用方面,学生能够较好的应对基本的临床治疗流程。以上案例基本说明了PBL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其有效性,在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结论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直作为课程设计的领导者存在,完全把控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下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由于生物化学课堂的理论性较强,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教学环境变化,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心理。PBL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导向+创设情境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将被动教学转化为主动教学,在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调动了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刻记忆教学内容。经过本文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在PBL教学模式下取得了较好的生物化学研究教学效果,验证了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对中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望本文研究内容得到相关院校及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积极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正确认识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强化教学实践,为提升中职院校教学质量及学生专业素养提供必要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佳,何冰,王洋,等.PBL教学法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12):101-103.
[2]张哲文,魏虎来,郝春燕,等.PBL联合L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7,20(1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