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现代学校的人本管理

2018-08-10周朴华

教师·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师管理学校管理学生管理

摘 要: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现代学校管理提倡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怎样才能适应培养和发展人的需要,实现全人教育目标,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文章从人本管理的视角,研究学生和教师管理问题,并主张通过人本管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和谐的环境、优良的土壤、广阔的舞台,建立完备的教育教学运行系统,实现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化,促进学生的自然、快速、全面发展;通过人本管理,增进教师的职业意识,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激励教师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7

作者简介:周朴华(1963—),男,湖北宜都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学校管理。

一、学生的人本管理

学校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是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学业,使其学到生存和发展的过硬本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也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学生的人本管理应采用以下方式:

1.坚持民主原则,实现公正管理

现代社会,学生是学校教育全面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他们对学校的办学方针、资源配置、课程开设、内部管理不但有建议权,而且有监督权;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不但有话语权,而且有执行权。坚持民主原则,实现管理行为的公正性,突出管理过程的民主性,是现代高水平学校的标准。要实现民主管理,学校必须建立以下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学生组织,落实管理职能。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是通过组织来推动、落实和执行。现代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吸纳学生参加各种管理组织,组建各种学生管理社团,为学生参与管理提供便利。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学校也可通过组建学生会、校团委、膳食委员会等学生组织,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参与学校管理,发挥管理作用。例如,学生参与学校学年工作计划的制订,建立学生日常值日、值周制度,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评议学校管理,设立学生膳食委员会直接监督食堂饭菜质量,监管超市、面包房经营价格,维护学生合法利益等。二是开通交流渠道,行使管理职能。学校要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满足学生的合理诉求,就必须开通与学生联系的渠道,建立和健全与学生交流、沟通、反馈的机制。例如,在校园网开设评论栏目,在校内设立校务公示窗口,开通校园监督和服务热线,利用这些传媒手段,把学生对学校的管理落到实处。三是降低参与门槛,提高管理成效。学校管理者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真正为学生着想,对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不人为地设置障碍,不带“有色眼镜”,不带利益倾向,不受感情左右,不采取居高临下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便利、有效地行使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成效。

2.建立互动机制,实施公平管理

人本管理从本质上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向互动的过程。要实现人本管理,就必须建立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实现双向交流,双向监督。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履行管理职能,落实管理职责,对学生既要有人管,又要有效管,管教管到,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遮掩、迁就和放任,要从严要求,督促学生改正;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又要按照相應的制度规范来执行,并接受学生的评议和监督。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行使惩罚性教育,要尊重事实,允许学生申辩,以理服人。管理过程应该坚持公平原则,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公平管理的基础,这种管理能够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学生在学校构建起人际交往的公平准则,今后步入社会,才会把这种人际交往的准则和处世哲学,带到生活中去,并影响他人,从而达到改良社会、促进社会整体的文明进步的目的。

3.完善评价制度,实施有效管理

学校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一个学生想要在未来的社会中立命、立业、立功,需要接受有效的教育。学校管理者应该跳出以往只管学生眼前,不管学生未来;只管学生考试成绩,不管学生行为品德的狭隘圈子,建立对学生品德、学业、身体、心理、情感全面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学生实施全面评价、有效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一是学校要开发制订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案,科学合理地制定学生的行为标准、学业等级标准、身体和心理健康标准,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二是学校建立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督导机制,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评价。优良品德、综合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初步建立以后,需要通过后续的监督来巩固,需要通过日常的评价来矫正。学校管理要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以促进学生外在的规范和规则向内在的素质和人格方面转化,让学生的能力、素质在管理、评价中构建、矫正、改建、发展和完善。

4.改善育人环境,实施生态管理

学校管理是借助学校文化对学生综合作用的过程。学校要提高管理的成效,必须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学校文化环境、人文资源等综合因素,对学生实施全面影响,从而实现对学生立体的生态管理。现代成功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存的环境和赖以存在的团体组织对其重视的程度。学校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在学校环境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包括学校建筑设施、设备,还包括制度规章、人员配置及其相互关系。因此优秀的学校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影响实施管理功效。一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校训、校徽和校歌等实体文化,还要建立以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基础的隐形文化,打造以学校传统、特色为内涵的主体精神,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实施无形的管理;二是重视校园环境建设,通过环境影响提升管理成效。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而且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产生管理的成效。建设优美校园,为学生提供安全、稳定、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是现代学校管理创新手段之一。

5.发挥主体作用,实施自主管理

现代伦理学认为:“人对他周围的所有生物负有个人责任。”[1]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性特点,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我管理,做一个负责的人。这种管理应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发挥个性能动作用。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终生不渝的志趣,依靠兴趣的牵引,来调剂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自我管理目标的实现。二是发挥目标引领作用。学生的自我管理需要一定目标来引导,需要通过目标作用来完成。现代管理心理学强调,目标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趋向目标,目标完成满足需要后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掌握了这一规律,管理者就能有效地管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学校和教师要通过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实现人本管理。三是发挥情感激励作用。情感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协调人际关系,形成强大的引力,对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情感管理是通过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实现的管理,是人本管理的较高层级。实践证明,虽然情感作用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情感。学校和教师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注重情感的投入,付诸人性化管理,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管理向着健康、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二、教师的人本管理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校办学的决定因素。教师工作的好坏、育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人本教育需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也应该有利于人本教育的实施。

1.增进教师的职业意识,实施内驱式管理

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2]现代教师管理应该避免行政高压的方式,多从教师自身着眼,寻找内驱力,生成自我約束的机制,以便形成内驱式管理。所谓内驱式管理,就是依靠道德力量、榜样示范和舆论影响,从行为者内部产生力量,生成管理效果,以此来调剂教师的行为,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以达到管理的目的。职业意识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职业价值的理解、认同和追求,主要包括职业取向、职业追求、职业精神、从业规范和幸福指数等。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就是要引导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增强职业幸福感,从而产生驱动力,自觉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理想,丰富自己的职业技能,在专业领域不断发展,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为培养教师的职业意识,实施内驱式管理是当前学校教师管理首选的策略,它能够实现传统教师管理不可能达到的管理效果,促进教师在专业领域更好、更快、更持久地发展。

2.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实施互助式管理

现代管理学认为,团队行动是完成复合型任务最有效的形式。团队能够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团队可以把个人力量积攒起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团队可以促进成员间相互帮助,形成互助效应。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教师团队力量,互助合作,才能产生最佳效益。因此,教师管理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团队影响来发挥作用,建立一个富有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够协同作战的优秀教师团队,是实现学校人本化管理的最优途径。学校管理者,要积极打造优质的教师团队,努力在校内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的人际氛围,建立亲如家人的人际关系,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影响、互助发展的良性机制,从而调动每一个学校成员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性。学校一方面要建立优质高效的教师团队,另一方面要为教师留出活动空间,以便他们在团队生活中感到疲惫的时候回归自己的精神港湾。

3.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实施专业化管理

教师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职业,教师最大的幸福是专业上的快速发展。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管理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是学校树立管理就是引领的理念:一方面要重视思想引领,管理者应占领思想的制高点,通过学校管理,引导教师关注学校的教育理念,明白管理意图,使学校的办学传统、教育思想在教师身上得以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要重视专业引领。通过学校管理,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追求高尚的职业精神,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二是学校管理应引发教师的教育反思。教育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是非得失的反思,教育反思既有益于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后续的实践中运用,又有益于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思考改进提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管理要引导教师重视反思,学会反思,实现反思。三是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管理。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教师需要通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因此,学校要建立教师培训和轮训制度,经常组织专家讲座、校本研讨等培训活动,长期开展教师间的听评课活动,定期轮流安排教师外出参加高层次培训。这些手段引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学业务、提高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叶 平.生态伦理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22.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43.

猜你喜欢

教师管理学校管理学生管理
高等学校新校区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析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