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管理

2016-03-11闫青晓

考试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师管理问题现状教师主导

闫青晓

摘 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教学方式、内容、结构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调整,传统课堂管理势必做出相应改变,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关系到能否顺利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学生能否顺利成才。如何改善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很多教师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营造学风优良、蓬勃向上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成长。然而,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特殊期和关键期,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时代的发展变迁交融,使教师工作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关键词: 教师管理 教师主导 问题现状

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问题教育是关键。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学生权利意识逐渐觉醒,越来越强调个性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从知识化数量化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发展的背景,也就是说,教育的发展要受制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必须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否则课堂管理目标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作用。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制定出的课堂管理目标一定会得到社会的支持,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教师的功能地位不再是纯粹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形象不应该再是板着面孔的师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和促进有效学习的环境创造者。

一、当前普通高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特殊历史和制度因素,中学阶段分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国情决定了不同层次学校同一阶段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其他能力素质存在差异甚至相差甚远。重点高中按中考分数优先录取高分学生,分数较低学生则流入普通中学。尤其到高中阶段许多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已经落后,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习惯更是相差悬殊。部分城市普通高中及乡镇高中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机学习风气涣散似乎已成常态。

(二)长期以来,由于现实和历史因素,广大高中一线教师教育理论基础较薄弱,课堂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管理方法与手段以经验性总结为指导。各大院校专家教授只管研究,研究结果主要用来发表而很少考虑研究结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2]。

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当前的高中教育仍有严重的应试倾向。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教师同样面临类似压力。课堂管理的原则在不知不觉中以分数为导向,以“尖子生”为优先服务对象。考试、分数、升学率的一元价值观,带来一元化的课堂管理导向,主题班会、文体娱乐活动、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统统让位于如何提高学生分数、如何提高升学率,给学生的个性成长、身心发展带来了极大消极影响。

二、教师主导的课堂管理

(一)建立课堂规则和常规。

课堂规则和常规本质上都是有关行为的期望和规范,前者指一般性的期望或标准,用以规定学生的言谈举止,后者是完成常规工作和其他在课堂里频繁重复发生的具体活动的方法,其作用在于使学生能知先后顺序,循序渐进。有效的管理者会从开学第一天开始主抓班级规则和常规的建立。新学期的开始是建立有效常规和有益学习环境的关键期。首先让学生参与常规的制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责任,提升学生对规则的拥有感。其次保证规则的贯彻与执行,如果规则在制定后未能彻底执行,就难以维护规则在以后教学活动中的权威和信度。

建立了课堂规则和常规能够使课堂的复杂程度降低,更加可以预测,因而可以节省教师的指导时间。规则和常规的建设要以教师为主导,尤其在普通中学新入学伊始,学生整体知识基础、学习主动性都比较差,基本不具备自我管理动机和能力。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那么可能只是个风气涣散的群体。需以教师为主导,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种规则和常规,在班会上公开宣读,并由学生讨论适当增订使规则常规更符合班级发展的需要。有效的课堂管理者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并在以后的两三个月内,用更多的时间抓全班的规则和常规管理。新学年开始的那段时间是营造有益学习环境的关键期,教师要监控和执行规则。在新学年开始的一段时间,教学可能因为要顾及学生的行为问题而经常被打断,但短时间的常抓不懈换来以后的长治久安,要比一开始就急着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行为问题,但是更长时间都会被行为干扰要好。

(二)优化课程设计,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加强课堂管理与监控课堂管理不是把学生的行为控制起来,而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做出的决策和所采取的行动[3]。传统教学中,教学局限在知识的传授,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播者,学生是承装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强调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接受和记忆,忽略了学习兴趣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事实。课堂规则的监管属于外部控制,有效的管理者更注重课堂的团体注意力的维持。维持团体注意力是指吸引和保持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为自己的行为和学习负责的过程[4]。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师的心理表征,根据高中生的阶段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群体多样化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

1.设计教师主导,引导学生参与的教案,保持课程进行的动能和流畅性。能动提供课程强度和方向,在一个能动性掌控得很好的课堂里,学生总是有事可做,不可能太捣乱,流畅性主要指教学进程的连贯性。

2.维持团体注意力,使学生为自己的行为和学习负责。库宁曾提出维持团体注意这个概念,包括两个基本部分:责任心和团体警觉,责任心就是解决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的问题。团体警觉是指讲授和讨论期间,教师用来维持所有学生注意力的提问策略[5]。

3.课堂气氛与教师教学能力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突出表现在课程实施与驾驭课堂的能力上。利用课堂上的机会,教师争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师生情感的共鸣是课堂气氛的重要变量。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教师在情感方面的动态交往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力争通过自己的目光和眼神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教师的“注意圈”内,都有自己是“注意中心”的感觉。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三)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由于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已养成,缺乏学习动机,基础差。教师通常用失败综合征描述对作业抱有低期望,一碰到困难就倾向放弃的学生。教师需要向这类学生保证他们能通过适当的努力,也就是不是加倍的努力就能取得一定进步。帮助他们设计计划,预定目标,鼓励引导他们向目标努力。积极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在同学们中可以有所表现,培养自信心和自我意识,融入学习活动的主流群体。关心关注但谨防“全场紧逼”处处设防,大事小事全管,学生从根本上不需要自我控制,这样的学生一旦离开师长就会暴露致命的弱点——缺乏自控能力。

(四)培养良好班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内学生思想的认识、情感、意志、舆论等方面的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对班级成员心理上产生巨大的激励,能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班风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每个人精神振奋,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高度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和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培养良好班风除了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外,还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马卡连柯曾指出:“集体舆论的监督,能够锻炼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意志,能就学生的个人行为的培养起有利于整体的习惯,能培养学生因为学校因为自己是个光荣集体的成员而自豪的精神。”[6]正确的舆论具有评价功能。既然舆论反映的是班内多数人的意愿,态度和倾向,那么必然形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对班内的矛盾冲突,班内成员的行为进行评论,使错误的言论行为得到抑制,并促其转化,使正确的言论得到肯定、支持、鼓舞和鼓励。教师还要注意对一些非正式小群体的引导。在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同时会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群体,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巨大。当它的原则与班级一致时,它能极大促进班级的发展,维护班级的利益。当它与班级的发展方向不一致时,它就会严重阻碍班级的建设。

(五)注意所学知识的考察,优化评价方式。

严格考试纪律,才能充分发挥考试检查效果的作用:评定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程度和水平。部分学生受错误观念的支配为考试及格,为能出人头地满足虚荣心和表现“江湖义气”,以增进友谊。教师应平时重视思想教育,杜绝作弊根源,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抑制作弊的恶风,将外在的惩戒转化为内在的觉悟,使每名同学都能获得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在学生能力和局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人所做出的努力对其进步或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进步,而不是与他人比较,将学生的进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而关键的三年,在此期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奇妙而巨大的变化,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师生关系、学生间关系、学业压力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协调各种关系间的相互影响为学生创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考验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和耐心。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不是理性知识的堆积,而是对受教育者心灵的启迪,教师的职责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李劲松.有效的课堂管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6.

[2]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8.

[3]崔允郭.有效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P215.

[4][美]Cruickshank,D.R,等著.时琪,等译.教学行为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63.

[5][美]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71.

[6]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35.

猜你喜欢

教师管理问题现状教师主导
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高等学校新校区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析
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的现实问题的思考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生数学建模管理模式的研究
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途径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