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社交网络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2018-08-10张秋琴

教师·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急速增加,各类移动社交平台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目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适应移动社交网络下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此形势下,针对教育载体脱节、学生思想易受影响、实践交往活动脱节等问题,高校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以便捷、轻松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关键词:移动社交;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0

作者简介:张秋琴(1990—),女,广西贺州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德育原理。

一、移动社交网络普及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信息关注、事实跟进上都与社交网络密切关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丰富的社会信息资源越来越易于被大学生获取,他们可以通过网站、社交平台、消息订阅等渠道来获取各类信息。但由于大学生甄别能力较弱,对一些是非曲直辨别能力不强,海量信息会对其尚未成熟的思想产生冲击。虽然长期以来大学都很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教育模式发展缓慢,传统课本上那些教条式的知识点由于内容枯燥、针对性差,生动性、鲜活性也不足,难以引起新时代大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多是一成不变的理论讲述,偏向于抽象,实例也没有跟进社会热点,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探索欲,难以适应时代解答大学生的困惑,在互联网时代下难有较强的说服力。

此外,在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以思想的解放引领改革发展瓶颈的突破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强调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等要素,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大学生传递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重要性,还应该根据受教育大学生的个体特征需要,制定一套健全的、促进个体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这就需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在移动社交网络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教育载体与大学生接受方式相脱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以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教育结果往往收效甚微。对于思想活跃的学生而言,传统方式过于枯燥乏味。大学生群体社交呈现圈子化特征,社会情绪处于纠结状态,社交心理上“技术依赖”取代了“情感依赖”,更容易形成意识形态的链条。在网络普及、信息传播迅猛的当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比较张扬,网络语言更符合学生的交流习惯,网络状态下的学生更倾向于积极表现自我,更乐于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形式获取知识和信息。

(2)移动网络影响下学生思想与主流文化相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然成为当下主流文化的核心,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上进的,同时认同绝大多数公德规范,但是还有小部分大学生由于特定成长下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存在拜金、享乐主义等扭曲的价值取向。这些大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中表现出较差的思想觉悟,缺乏对自己未来的长足计划,还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及不良爱好中,浪费学习知识的宝贵时间。

(3)移动社交网络相处模式与实践交往活动相脱离。学生从高中时期的相处时间长、相处程度深、相处圈子小的人际交往模式,转换到范围广、程度浅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在社交网络工具上往往畅所欲言,在现实中面对面,却沉默寡言,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社交网络虽然给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使大家不受时间及空间、形式的约束展现自我,但是在交流中也模糊了发言人本身的身份,忽略了一些限制条件。在现实交往中,学生会有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落差感,导致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影响。

二、合理运用移动网络技术改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腾讯QQ、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网络平台信息内容混杂,偶有低俗内容侵蚀学生思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寻网络宣传方式,借助网络的宣传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跟进目前社会出现的与思想政治关联的热点问题,还应该把这些出现的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剖析,深刻解读问题的关键点,教会学生们应对千变万化的时事要点,并能够清晰地分辨是非对错,去伪存真,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在满足学生探索欲的同时又对学生形成恰当的辨别是非导向,培养学生处理問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注重学生个人特征发展。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兴趣爱好等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困惑进行排查,减轻学生各方面压力,同时不应忽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当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支点,只有解答、指点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

(1)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移动门户网站,适应当代大学生阅读方式。建立便于大学生通过移动网络访问的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例如“易班”社区网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闻“头条”中,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点赞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轻松愉悦的阅读方式更能吸引学生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了学生精神生活中对思想修养、陶冶情操等方面的需求,拉近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视频化。在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迅速的背景下,人们希望通过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大的信息量,所以,“视频阅读”在学生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当下热点问题,利用拍摄短视频的方法,在视频中融入需要表达的思想,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这样既增加了宣传的多样性,也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同时为以后线下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移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方便、更悉心的服务。目前,大部分思想教育工作者网络技术水平较低,且掌握网络技术的人不一定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因此,这二者应该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应吸收一些具有网络技术特长者,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思想教育服务,优化工作流程,为学生提供更方便、更悉心的服务。

当今社会移动网络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网络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此,我们要尽可能地降低移动网络对学生们的消极作用,组建由党员、教师和学生干部组成的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移动社交网站上开辟特色教育知识栏目,重在宣扬社交网络上出现的优良积极案例,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性;而对于那些消极的信息,我们应引导学生不转发、不讨论,并严厉批评制止,形成恰当的人生价值导向。另外,在关键节假日,在学校各类网站、关联社交平台上加强十九大精神学习及爱国主义教育。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开启匿名心理咨询窗口,在社交平台设定的特定栏目中倾听、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能较好消除学生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敢于述说问题,随后对其进行有效疏导。

综上所述,利用网络营造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一环,把良好的网络环境塑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络在学生生活中不断渗透,思想教育也在不断地渗透,同时在线上、线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流行文化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各种网络舆论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将移动互联网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政军.移动社交平台兴起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7(1):159.

[2]张开芬,冯巧媚.浅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J].成功(教育),2011(2):261-26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