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Dische比色法测定海带中的岩藻聚糖含量
2018-08-10黄桂华叶静肖美添张学勤张娜
黄桂华,叶静,肖美添,张学勤,张娜
(华侨大学 化工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海带是一种常见的重要大型经济海藻,在我国分布广泛,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5%,常作为食品,又是重要的医药工业原料。迄今为止,已从海带中提取多种多糖,主要包括岩藻聚糖、褐藻胶、褐藻淀粉[1],三者主要存在于海带细胞壁间及细胞质中[2-3],化学组成不同。
岩藻聚糖,又称褐藻糖的硫酸多糖或褐藻聚糖,是海带中所固有的细胞间水溶性杂多糖,在海带中的含量为0.3%~1.5%。从海带中提取的岩藻聚糖主要成分为L-岩藻糖及硫酸基,还含少量单糖,主要有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等,其化学结构受海带收获季节、生长环境及海带品种的影响较大[4]。岩藻聚糖是海带中特效生理活性成分,主要有抗炎、抗肿瘤、降血脂、抗氧化、抗肝损伤及抗病毒等生理活性[5-10],还可开发作为乳化剂使用[11]。而分子链末端的硫酸基和L-岩藻糖是影响其生理活性的最重要因子。L-岩藻糖可通过抑制K562细胞增殖起到抗肿瘤作用[12],并且其抗肿瘤活性还与糖代谢产物密切联系[13],由于岩藻聚糖结构复杂,并非单一结构的化合物,主要是通过测定其主要成分L-岩藻糖的含量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目前缺乏标准的岩藻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常用的定量方法有Dische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CAMERON法[14]。其中Dische法简便、准确,安全可靠且分析成本低,无需昂贵仪器。但存在显色反应时间过长,分析速度较慢的缺点。本文对Dische比色法进行改进,并用于测定不同地区不同收获季节的12种海带中岩藻聚糖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海带,产自福建霞浦、泉港、连江和山东荣成等地区;L-半胱氨酸盐酸盐,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L-岩藻糖,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岩藻聚糖样品,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体积分数95%乙醇、浓H2SO4均为分析纯。
UV-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普达仪器有限公司;DK-S11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BSA124S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HZ-C-1台式冷冻恒温振荡器,北京博医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Dische比色法测定L-岩藻糖的含量
Dische法测定L-岩藻糖含量的实验原理见文献[15]其操作步骤为:
标准溶液配制:配制0.1 mg/mL的L-岩藻糖标准液,并逐级稀释成质量浓度为10、20、30、40、50、60、70、80 μg/mL的L-岩藻糖标准溶液。置于4 ℃冰箱中备用。
标准曲线制作:分别移取1 mL上述不同质量浓度的标准溶液及空白液于25 mL的具塞玻璃试管,冰水浴中加入4.5 mL体积分数87%的H2SO4溶液,摇匀于冰浴中放置1 min,置于室温下几分钟后,使溶液回升至室温,在沸水浴中加热10 min,室温中加入3%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溶液0.1 mL,室温下静置4 h,分别测定396 nm和427 nm的吸光度A396及A427,以A396-A427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
考察振荡,温度,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
1.2.2 不同地区12种海带岩藻聚糖含量的测定
原料预处理:将来自不同海域的干海带清洗干净后粉碎,过200目的筛网,分别称取30 g,在240 mL 95%乙醇下回流3 h,进行脱色脱脂及除去海带中的甘露醇。过滤,将回流得到的海带粉于40 ℃恒温烘干。
岩藻聚糖提取工艺:取预处理过的干燥海带粉5 g于250 mL的烧杯中,加入200 mL的蒸馏水,在70℃下恒温浸提5 h,过滤。加入0.25倍的质量分数10%CaCl2溶液以除去滤液中的褐藻胶,静置、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95%的乙醇至体积分数为60%乙醇溶液,使岩藻聚糖沉淀,离心收集沉淀,冷冻干燥至恒量,即为岩藻聚糖粗品。
褐藻糖胶含量测定:采用改进的Dische比色法测定海带中L-岩藻糖,分别配制质量浓度为200 μg/mL的来自不同地区海带中提取得到的岩藻聚糖样品溶液。按标准曲线操作方法测其吸光度。计算来自不同地区海带中L-岩藻糖的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改进的Dische比色法的建立
2.1.1 振荡对显色稳定性的影响
振荡条件对显色稳定性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振荡条件对显色稳定性的影响Fig.1 Shaking conditions effect on the color stability
如图1所示,分别考察了在振荡及静置条件下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岩藻聚糖质量浓度为60 μg/mL时,振荡条件下,在3 h时吸光度基本不变,显色达到稳定,静置条件下,显色稳定需要4 h。由于振荡条件加速液体流动,因此加速了L-半胱氨酸盐酸盐与L-岩藻糖的反应,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反应完全,达到显色稳定。低浓度下反应完全的时间比高浓度下短,显色更快速达到稳定。
2.1.2 温度对显色稳定性的影响
分别考察岩藻聚糖质量浓度为30、80 μg/mL温度对显色稳定性的影响,见图2。在室温下静置,显色稳定需要4 h,在40 ℃下静置时,显色在1 h时基本达到稳定,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稳定的时间,由于加热促进L-岩藻糖与半胱氨酸盐酸盐的反应。继续升高温度,当温度为60 ℃时,吸光度值随时间的变化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破坏L-半胱氨酸盐酸盐与L-岩藻糖反应得到的产物,导致颜色褪色,从而吸光度值减小。因此反应选择最适宜的温度为40 ℃。
图2 温度对显色稳定性的影响Fig.2 Temperature effect on the color stability
2.1.3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对显色稳定性的影响
图3为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对显色稳定时间的影响。分别加入0.1、0.2、0.3 mL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于1 mL浓度为80 μg/mL的标准L-岩藻糖溶液中,1、2、3、4、5 h时测定其吸光度,考察显色的稳定性。采用传统的Dische比色法,添加0.1 mL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显色稳定时间为4 h。增加L-半胱氨酸盐添加量,大大缩短了显色反应时间,由于反应物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增加,加快其与L-岩藻糖的显色反应,缩短了显色稳定时间。
图3 L-半胱氨酸盐添加量对显色稳定性的影响Fig.3 L- cysteine hydrochloride effect on the color stability
2.1.4 方法的确定
图4和图5分别为改进的Dische法及Dische比色法对显色反应时间的影响。图4为改进的Dische法,在振荡条件下,温度40 ℃,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0.2 mL的条件下,显色反应约40 min达到稳定,由图5可知,采用传统Dische法进行操作,其显色稳定时间需要4 h。由结果可知,改进的Dische比色法对L-岩藻糖进行测定,大大缩短了显色稳定时间,提高测定方法的效率。
图4 改进的Dische法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Fig.4 Variation of absorbance with time using the modified Dische colorimetric method
图5 Dische法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Fig.5 Variation of absorbance with time in Dische colorimetric method
2.1.5L-岩藻糖标准工作曲线
采用改进Dische法操作的方法,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的半胱氨酸盐酸盐溶液0.2 mL,混匀后,置于40 ℃,160 r/min的恒温振荡器中振荡,40 min后测其吸光度,得到标准曲线如下。
图6 L-岩藻聚糖标准工作曲线Fig.6 L-fucose standard work curve
由图6中所绘制的标准曲线中可知:吸光度A与L-岩藻糖溶液浓度C的关系式:A= 0.015 99C-0.027 82,其相关系数R2= 0.998,结果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L-岩藻糖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2 方法学的考察
2.2.1 重复性考察
准确吸取6份质量浓度为80 μg/mL的样品溶液1 mL各置于25 mL的具塞试管中,按改进的Dische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实验结果见表1,相对标准偏差为1.96%,表明改进Dische法重复性良好。
表1 重复性实验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reproducibility experiment
2.2.2 中间精密度考察
准确吸取6份质量浓度为80 μg/mL的样品溶液1 mL各置于25 mL的具塞试管中,分别由2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及试剂,按改进的Dische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实验结果见表2,相对标准偏差为1.68%,表明改进Dische法精密度良好。
2.2.3 显色稳定性考察
精确吸取1 mL样品溶液于25 mL的具塞试管中,按改进的Dische比色法的操作步骤,当显色稳定后,每隔30 min记录1次吸光度值,考察显色的稳定性。结果见表3,在5 h内,样品溶液吸光度值变化不大,RSD为0.64%,显色体系在5 h内保持稳定。
表2 精密度实验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precision experiment
表3 显色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Table 3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olor stability
2.2.3 加标回收率考察
准确配置80 μg/mL的样品溶液,精确量取1 mL于25 mL的具塞试管中,分别加入50、60、70、80 μg的标准品,按改进的Dische法测定其吸光度,计算L-岩藻糖标准品的回收率。结果表明,海带岩藻聚糖的回收率在97.16%~105.13%,符合相关规定。
表4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结果Table 4 Results of spiked standard recoveries
2.3 不同海域海带岩藻聚糖的含量测定
表5 不同海域海带岩藻聚糖含量的测定Table 5 The contents of fucoidan in different Laminaria japonica
岩藻聚糖的生理特性与L-岩藻糖含量、硫酸根含量及位置、分子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14]。由于岩藻聚糖的结构受多种因素如物种、生长年限、生长地点的不同而差异较大,由表4可知深海海带中岩藻聚糖含量比近海高,养殖周期在后期的海带中岩藻聚糖含量高于前期海带。三者比较,福建霞浦的含量最高。
3 结论
(1)采用改进的Dische比色法测定岩藻聚糖,在振荡条件,温度40 ℃,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为0.2 mL时,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其精密度高,显色稳定,加样回收率高,标准工作曲线线性相关度高,R2=0.998,为后续试验的数据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2)不同地区不同海域或生长周期不同的海带,岩藻聚糖含量不同。其中来自深海、养殖周期在中后期的海带岩藻聚糖含量较高。霞浦深海,养殖周期在中期的海带中岩藻聚糖含量最高,达到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