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处理对氧化淀粉性质的影响
2018-08-10卢瑞蔺旺梅抗新新李祥
卢瑞,蔺旺梅,抗新新,李祥
(陕西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710021)
淀粉是一种价格低廉、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在能源匮乏的当代,人们追求低碳环保,因此,以淀粉为原料的绿色化学品脱颖而出,其市场前景广阔[1]。但是淀粉存在水溶性差、降解困难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上的进一步应用,通过改性制成的淀粉衍生物,可以提高淀粉的应用性能[2-6]。
在众多改性淀粉中,氧化淀粉由于在原淀粉的基础上引进了羧基和羰基[7],且分子解聚,分子体积小,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成膜性好、黏度小、糊化温度低、老化程度低等优良特性[8-10],被广泛应用在造纸、纺织、建筑、包装、废水处理、食品等领域[11]。然而氧化不均匀,氧化度低是淀粉氧化的瓶颈问题,这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及应用。
淀粉颗粒是由复杂的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组成,结构紧密的结晶区会限制氧化试剂向淀粉分子中渗透,从而导致淀粉的改性反应效率低[12]。预处理可以破坏淀粉的结晶结构,提高反应效率,强化氧化进程,从而优化氧化淀粉的性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目前淀粉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降解法,如糊化、挤压、辐射、超声波、氧化、酸解和酶解等[13-14]。SHARIFFA等[15]在温热的条件下,用一定比例混合的真菌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木薯淀粉和甘薯淀粉进行酶降解,结果发现水解热处理法能有效地破坏淀粉的结晶结构,可促使氧化剂更易进入淀粉,提高氧化效率;HUANG等[16]采用机械处理法对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进行活化,从内部强化淀粉,提高了淀粉的氧化反应活性,改善了淀粉的氧化效果;HORNUNG等[17]通过过氧化氢结合紫外线辐射对淀粉颗粒进行处理,发现氧化淀粉黏度、结晶度、颜色参数均降低;王丽萍等[18]研究了超声对氧化淀粉性质的影响,发现随超声频率及时间的增大,氧化淀粉的结晶度、黏度、糊化温度下降,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谭义秋等[19]研究了机械活化预处理对木薯氧化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发现随着机械活化时间的延长,氧化淀粉的溶解度、透明度、凝沉性增大,表观黏度、冻融稳定性减弱。
1894年,法国化学家FENTON首次发现有机物在H2O2与Fe组成的混合溶液中能被迅速氧化,当时很多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如羧酸、醇、酯类均可被氧化。后人将这种混合溶液称为Fenton试剂或芬顿试剂。它是一种无污染的氧化剂,反应后分解为氧气和水,但其氧化效率低[20]。本文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对其先进行预处理,以淀粉结晶度为评价指标,探究温度、时间、pH对淀粉结构的影响,再用芬顿试剂氧化得到氧化淀粉。旨在提高淀粉的氧化度,并探究了预处理对氧化淀粉性质的影响。证明氧化前对淀粉进行预处理的必要性。以期为氧化淀粉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NaOH、HCl,均为分析纯,购于天津市河东区红岩试剂厂;马铃薯淀粉,购于固原红峰淀粉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PB-10 pH酸度计,北京塞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HH-2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101-1B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723N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VECTOR-22傅立叶红外光谱仪,Bruker公司;NDJ-5S数字旋转黏度计,西安大福实验仪器有限公司;CS995差示扫描量热仪,无锡杰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XRD-6100 X射线衍射仪,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48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日立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单因素实验
称取50 g淀粉,加150 mL蒸馏水调制成淀粉乳,在温度为30、40、50、60、70 ℃的条件下,调节体系pH为4、5、6、7、8、9、10搅拌反应1、2、3、4、5 h。再在50 ℃的温度下向淀粉乳中加入0.15 g FeSO4、20 mL H2O2进行氧化反应,期间保持体系的pH值为10,反应4 h后,抽滤,在60 ℃下烘干至恒重,研磨成粉。另取50 g淀粉不进行预处理直接按上述氧化条件得氧化淀粉作对比。以淀粉结晶度和淀粉保留率为评价指标,淀粉保留率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W,淀粉保留率,%;m,预处理后淀粉质量,g;M,预处理前淀粉质量,g。
1.3.2 验证实验
取3份50 g的淀粉,加150 mL蒸馏水调制成淀粉乳,在50 ℃下,调节体系pH值为10,搅拌反应3 h。后续氧化处理同上,测定淀粉的结晶度。
1.4 结构表征
扫描电镜分析:取少量待测样品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拍照分析,研究淀粉颗粒的整体外观及表面形貌的变化。
X-射线衍射分析:取少量待测样品进行XRD分析,测样条件为:Cu-Ka射线,石墨单色器,扫描范围2θ=5~60°,研究淀粉颗粒结晶结构和结晶度的变化。
红外光谱分析:取少量待测样品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分辨率为4 cm-1,扫描32次,扫描波数400~4 000 cm-1,研究淀粉颗粒的化学结构变化。
1.5 性能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将待测样品配成30%的淀粉浆液,平衡时间2 h,用20 μL微量移液器移取(8.5±0.2)mg淀粉浆液置于铝碟中,在差示扫描量热仪上分析,升温范围40~100 ℃,升温速率10 ℃/min,环境为高纯氮,流量为30 mL/min,研究淀粉糊化特性变化[21]。
淀粉糊黏度测定:将10 g待测淀粉样品与200 mL蒸馏水混合均匀,加热使其充分糊化,再冷却至25 ℃,用NDJ-8S数字显示黏度计测定氧化淀粉糊的黏度[22]。室温下,将旋转黏度计的转子浸人淀粉糊中,采用NO.4转子以12 r/min的剪切速度转动,转子上端不应露出浆液面,下端不应碰到底,等待黏度示数稳定后,即可读数,得到黏度值。
淀粉糊溶解度的测定:参照文献[23]进行。
淀粉糊透明度的测定:将待测淀粉样品配成1%的淀粉乳液,取50 mL淀粉乳液于100 mL烧杯中,加热使其充分糊化并保温15 min,冷却至室温,以蒸馏水作空白,在波长620 nm处测透光率[24],以透光率表示淀粉糊的透明度,透光率越高,糊的透明度越高。
淀粉糊冻融稳定性测定:参照文献[25]进行。
淀粉糊霉变性测定:将待测淀粉样品配制为10%的淀粉乳,在95 ℃水浴中加热,完全糊化后,冷却到室温,放置称量皿中,观察霉点开始出现的时间[26]。
羧基含量测定:参照文献[27]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预处理条件对淀粉结晶度的影响
2.1.1 单因素实验
2.1.1.1 pH值对淀粉结晶度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pH对淀粉结晶度影响显著,在酸性条件下,pH越小,结晶度越大,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pH变小,一方面体系提供质子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氢键的形成,淀粉分子链之间的氢键作用增强,另一方面酸先攻击非结晶区,非结晶区淀粉链的分离允许部分链重排,形成更完美的结晶结构,结晶度就会增大[28]。在碱性条件下,结晶度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维持淀粉晶型稳定的氢键遭到破坏。碱渗入淀粉颗粒的无定型区和晶格之间,破坏淀粉分子间的氢键,使得淀粉的结晶度降低[29]。由于碱性过强,会产生难处理的废碱液污染,所以综合考虑,pH值为10较好。
图1 pH值对淀粉结晶度的影响Fig.1 Effect of pH value on crystallinity of starch
2.1.1.2 温度对淀粉结晶度的影响
由图2看出,淀粉经过加热处理后其结晶度均比原淀粉(20.62)小,淀粉的结晶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50 ℃时结晶度最小。究其原因,主要是断开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要吸收能量,体系温度升高,淀粉所获得的能量增加,使得淀粉中更多的氢键被打开,结晶度降低。温度超过50 ℃后,结晶度虽还在降低,但温度过高导致淀粉逐渐糊化,体系黏度开始增大,不利于反应继续进行。所以预处理温度50~60 ℃最合适。
图2 温度对淀粉结晶度的影响Fig.2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crystallinity of starch
2.1.1.3 时间对淀粉结晶度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淀粉的结晶度逐渐减小,可能是预处理使得淀粉致密的表面结构和晶体结构受到破坏,产生晶格缺陷,结晶度下降。3 h后淀粉的晶体结构逐渐趋向于非晶化,所以结晶度变化不明显。综合考虑,3 h为淀粉预处理的最佳反应时间。
图3 时间对淀粉结晶度的影响Fig.3 Effect of time on crystallinity of starch
2.1.2 验证性实验
以单因素筛选的实验条件进行3次平行实验,测定淀粉结晶度的平均值为6.19,比单因素各实验结果低,说明该单因素筛选的条件较好。
2.2 结构表征
2.2.1 扫描电镜表征淀粉的形貌
通过SEM图可以看出,原淀粉(图4-a)颗粒为椭圆或圆形,表面光滑没有裂纹;预处理后的淀粉(图4-b)仍保持椭圆或圆形的形貌,但是表面粗糙、规整度差且表面低洼不平;氧化降解淀粉颗粒表面(图4-c)粗糙不平,部分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凹陷或被腐蚀的痕迹,这可能是淀粉无定形区分子被氧化成水溶物而流失造成的疏松结构;预处理氧化淀粉颗粒(图4-d)的侵蚀由表面逐渐向内部穿透,颗粒有明显的破损裂纹,出现破面。
a-原淀粉;b-预处理淀粉;c-氧化淀粉;d-预处理氧化淀粉图4 淀粉的SEM图Fig.4 SEM images of starch
2.2.2 XRD表征淀粉的结晶结构
图5-a原淀粉在17°、22°处有较强的衍射峰,预处理淀粉(图5-b)、氧化淀粉(图5-c)、预处理后氧化淀粉(图5-d)和原淀粉特征谱线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其晶型相同,并且可推测,淀粉氧化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淀粉的无定形区[30]。预处理淀粉、氧化淀粉和预处理氧化淀粉在17°、22°处衍射峰强度都有所降低,这是因为预处理和氧化作用破坏了淀粉原有的结晶结构,使得分子间作用力减小,淀粉规整性降低,产生晶格缺陷,结晶度降低,且预处理可以加强氧化的效果[31]。
a-原淀粉;b-预处理淀粉;c-氧化淀粉;d-预处理氧化淀粉图5 淀粉X射线衍射图Fig.5 XRD patters of starch
2.2.3 红外表征淀粉的结构
淀粉的红外谱图如图6所示,1 650 cm-1归属于典型的淀粉衍生物吸收峰[32],1 370 cm-1附近处的吸收为淀粉亚甲基的C—H弯曲振动,1 158 cm-1,1 087 cm-1附近处的吸收峰为葡萄糖环C—O—C键的伸缩振动。1 000 cm-1附近吸收峰对应淀粉聚集态结构中的有序结构;900 cm-1附近是淀粉非晶区的特征峰,1 000 cm-1附近的吸收峰较大,而在900 cm-1附近的吸收峰很小,说明原淀粉结晶度很大[33]。图6-b和图6-c在1 000 cm-1和900 cm-1附近的峰减小,说明预处理和氧化改变了淀粉的结晶结构,减弱了淀粉分子间的氢键作用。由图6-a和图6-b可知,淀粉预处理前后,没有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说明没有新的基团产生。而从图6-c和图6-d可以看出,在原淀粉图谱中的1 645 cm-1的水的弯曲振动峰移动到1 604 cm-1处,1 604 cm-1处是羧基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归属羧基的特征吸收峰,说明淀粉经过氧化后,引入了羧基[34]。且该吸收峰逐渐加强,表明体系中羧基含量增加。推测预处理氧化淀粉的氧化程度高。
a-原淀粉;b-预处理淀粉;c-氧化淀粉;d-预处理氧化淀粉图6 淀粉红外光谱图Fig.6 IR spectrum of starch
2.3 性能分析
2.3.1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在DSC测试过程中,淀粉外部形态经历了从颗粒态到糊化态的转变,从图7可看出,淀粉糊化峰向前推移,糊化温度逐渐降低,这是因为预处理和氧化反应打断淀粉链之间的氢键缔合,破坏淀粉致密的结晶结构,糊化容易进行,糊化温度降低。
a-原淀粉;b-预处理淀粉;c-氧化淀粉;d-预处理氧化淀粉图7 淀粉的DSC曲线Fig.7 DSC curves of starch
2.3.2 淀粉糊黏度测定
从表1可知,原淀粉糊黏度最大,预处理氧化淀粉糊黏度最小。淀粉在氧化过程中,淀粉结晶结构受到破坏,直链淀粉和部分支链淀粉断裂成较短的淀粉链并游离出来,分子质量变小,聚合度变小,则溶解度增大,黏度下降。且淀粉氧化程度越深,分子降解程度越大,淀粉糊黏度就越小[35]。则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预处理氧化淀粉的氧化程度更深。
表1 淀粉糊的黏度Table 1 Viscosity of starch paste
2.3.3 淀粉糊溶解度的测定
由表2可知,原淀粉溶解度很小,只有0.72%,而预处理氧化淀粉溶解度最大。原因是淀粉被氧化后,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淀粉结晶构型,减小了氢键结合力,使分子降解,分子质量降低,这样游离水就更容易地渗入到淀粉分子内部[36],同时淀粉氧化后生成亲水性基团羧基,方便了水对淀粉的渗透,预处理会增强氧化淀粉的氧化程度,使得羧基含量增大,水与淀粉结合容易,溶解度增大。
表2 淀粉糊的溶解度Table 2 Solubility of starch paste
2.3.4 淀粉糊透光率的测定
淀粉糊透光率变化如表3所示。在测试条件下,原淀粉透光率为86.9%,淀粉被氧化后,其糊液透光率增大,且透光率随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增大而增大[37]。原因是淀粉分子中引入羧基后,其空间排斥效应和静电效应阻碍了淀粉链相互凝聚成晶体的趋势,而且氧化提高了淀粉与水的结合力,使得淀粉分子充分地分散在水中,对光的反射和折射能力减弱,透明度就会增强[38]。即淀粉溶解度越大,其糊液透明度也越大。这与 2.3.3研究结果相一致。
表3 淀粉糊的透光率Table 3 Transmittance of starch paste
2.3.5 淀粉糊冻融稳定性测定
淀粉冻融稳定性可用析水率表示,析水率越低,冻融稳定性越好,反之越差。表4中预处理氧化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最好,原因可能是氧化淀粉中的羧基亲水性较强,可以存留淀粉糊中的水分,使得淀粉分散体系的保水性提高,当氧化程度提高时,保水性增大,淀粉糊冻融稳定性就越好。
表4 淀粉糊冻融稳定性Table 4 Freeze-thaw stability of starch paste
2.3.6 氧化淀粉糊霉变性测定
表5的数据说明,原淀粉的抗霉变力最差,而预处理氧化淀粉抗霉变力最好,氧化淀粉的抗霉变力介于预处理氧化淀粉和原淀粉之间,即通过预处理能提高淀粉的抗霉变力,也可推知该预处理氧化淀粉所制的东西货架期较长。
表5 淀粉糊霉变性Table 5 Mildew of starch paste
2.3.7 羧基含量测定
由表6可知,预处理氧化淀粉羧基含量最大,这可能是预处理后使得芬顿试剂更充分进入到淀粉分子中,氧化度提高,羧基含量增多。
表6 淀粉糊羧基含量Table 6 Carboxyl content of starch paste
3 结论
结构表征显示,预处理没有改变淀粉原有分子基团,但破坏了淀粉结晶结构,结晶度下降。预处理增强了淀粉的化学反应活性,氧化程度明显提高。且氧化淀粉的性能也有了变化:溶解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霉变性均增加,糊化度、黏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