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路径探索

2018-08-08方芳

商情 2018年34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教学路径

方芳

【摘要】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下,学校与企业间呈现较为紧密的联系。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关系通常和学生就业情况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中,强化校企合作模式的落实,可以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本文首先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作用,然后对其教学现存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探索其相关教学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路径

伴随社会经济进步与高校发展,使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其教学要求,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来讲,为了满足学生就业要求,需要高校正确认识到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在对当前教学问题进行正确了解的基础上,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前提,认真做好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以便于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作用

(一)加快教学改革进度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校企合作能够帮助高校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解,以便于高校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即将企业用人需求作为基础,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改革,有效解决当前高校学生和企业间的差异,从而培养更多企业需要人才[1]。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应用和引入,在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和改革中占据重要作用,在引导高校及时掌握企业用人方向的同时,可以将其理论、技能需求应用于教学体系通过对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三)课程建设的完善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来讲,将理论知识教学作为重点,通过案例的应用加深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对当前考核方式进行优化,以便于弥补实践教学存在不足,在保证学生适应各项工作需求的基础上,以客观评估方式掌握当前知识和技能,从而制定符合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少科学性

对于课程体系的构建,通常是个专业进行实践教学重要保障,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同样如此,但是,多数高校进行此项课程教学时,普遍会出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完全分离的现状,并未制定完整课程体系,从而阻碍了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教材内容比较老旧

教材作为知识传授的主要媒介,需要教师结合教学需求进行教材内容的明确,然而,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缺少相应教材资料,尽管配备部分实践教材,但由于内容比较老旧,很难实现与时俱进的目标[2]。

(三)教师整体水平偏低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过程,大部分教师为应届硕士等,虽然其学历相对较高,但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尤其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师很难创建长效教学机制,最终造成教学质量的持续下降。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路径

(一)科学制度人才培养体制

现阶段,对于校企合作模式来讲,高校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时,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需要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作为重点,以此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然而,企业人才需求通常是以自身发展为前提,因此,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时,应该结合企业规划和需求进行,在高校、企业相互沟通下,对其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科学制定。在校企合作中进行方案制定时,首先需要进行企业发展现状掌握,在深入研究企业发展在人才需求和发展要求后,保证人才培养体制的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特点[3]。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展开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时,应该拥有完整人才培养结构,如知识方面和素质方面等,只有保证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的完整性,才能确保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进行,在严格按照校企合作岗位合作等相关原则下,尽可能保证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等一体化。

(二)创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所谓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除了需要具备一定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受校企合作因素影响,在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时,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以便于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同时向企业输送高能力、高素质优秀人才。因此,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创建,属于校企合作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要求高校制定相应管理条例,例如:教师应与企业员工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科学开发出满足本校自身需求的课堂教材内容。当进行课程开发时,应该特别注意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即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等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推动此专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在创建双师型教师团队中,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学生深入实训基地展开实践,并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等,均可以提高其整体学习效率。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优化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讲,因此项教学内容具有较强实践性,所以,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实训系统的完善,可以重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在整个校企合作模式中,还应该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予以重视,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应用,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即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需要結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特征,对实训基地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此弥补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进而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4]。

四、结束语

总之,在对校企合作模式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加大校企合作的重视力度,才能保证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践性,以便于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平台。与此同时,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之外,还能为学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瑞莉.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4):161-162.

[2]徐绍埔.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路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122-122.

[3]曾宪宁,校企合作模式下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路径[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43-46.

[4]邓黎.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路径选择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4):42-43.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教学路径
激发小学生语文教学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路径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探究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研究
浅析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呼和浩特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调研报告
基于能力本位、探索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