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后路单开门保留颈7韧带复合体并造“穹窿”减压的术后比较研究

2018-08-08李广章蒋召芹刘志新

颈腰痛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穹窿脊髓型棘突

李广章,蒋召芹,刘志新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1.骨科,2.急诊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2012-05-2015-05进行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39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探讨颈后路单开门保留颈7韧带复合体并造“穹窿”减压的术后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05-2015-05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 41-75岁,平均(60.5±3.5)岁。术前临床症状表现为四肢感觉运动障碍,生理反射增强或亢进;经颈椎X线片、CT、MRI检查确诊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所有患者均施行后路锚定法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且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按照不同的开门节段分为C3-6组(A 组)和C3-7组(B 组),其中A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58.1±8.2)岁,随访时间(18.0±3.2)个月;B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61.0±8.4)岁,随访时间B组(18.1±3.3)个月;上述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取俯卧位,头颅固定,在颈部后侧正中进行切开,按照顺序切开皮肤、皮下筋膜,对颈部后侧的肌肉和椎板、关节突、棘突进行充分的暴露,并且对棘突后侧小关节和椎板的结合部位进行确认,使用磨钻造成纵行骨槽,在门轴一侧保留椎板内板,在开门侧进行全层椎板磨钻。对A组患者按照顺序掀开,从C3-6开始,保留足够的位置恢复硬膜囊张力,开门,保留C7韧带复合体,再使用磨钻在下方颈椎方向磨出C7弧形槽,对颈7棘突后方进行减压,确定其椎管通畅度良好,选择带线GⅡ金属锚钉(直径0.24 mm,长度0.8 mm),采用 magerl把锚钉放进门轴侧C3-6,咬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经根部孔道穿入粗丝线,另一端收紧打结,使椎板稳定保持在一定角度的开门状态。对B组患者操作方法如同A组,但是开门节段为C3-7。术后均颈围领制动1个半月,1个半月后进行颈部伸屈功能锻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结果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见表1所示。其中,术前JOA评分和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术后轴性症状出现时间显著迟于 B 组(P<0.05),且初始的轴性疼痛显著轻于B 组(P<0.05)。两组 6、12个月时的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和颈椎活动度等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s)

表1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s)

A组 B组 P值术前JOA 评分 8.5±1.9 8.9±1.3 0.82颈椎活动度(°) 33.7±10.6 34.7±12.5 0.54术后6个月JOA 评分 13.1±1.5 12.5±1.5 0.17神经功能改善率(%) 52.0±17.5 46.8±14.1 0.25颈椎活动度 ROM(°) 31.9±8.4 33.2±13.7 0.41轴性症状出现时间(d) 57.5±3.4 25.5±3.2 0.03初始轴性痛 VAS评分(分) 3.0±0.2 4.4±0.3 0.03术后12个月JOA 评分 14.5±1.6 14.9±1.4 0.40神经功能改善率(%) 71.1±15.4 76.3±13.6 0.22颈椎活动度 ROM(°) 31.1±12.3 32.7±11.6 0.37

3 讨论

传统颈椎单开门手术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究其原因:其一,手术对颈神经后支造成刺激、损伤;其二,术中悬吊、牵拉等操作对下关节囊造成损伤,引发激发炎症反应;其三,术后需要对颈围进行较长的固定,一般为6-8周,容易导致肌肉粘连的发生,加重颈部僵硬,引发肌筋膜炎,产生疼痛。传统手术由于“软性”门轴固定,当颈部活动,缝线对周围组织造成影响,形成裂缝,掀起椎板,导致椎板再关门。根据Hosono等[1]研究,在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的方式,患者的小菱形肌及斜方肌的起点受到一定的破坏,会削弱患者站立时下肢承受上肢的耐受力,所以术后轴性症状多出现在站立或者劳累的情况中,而当患者平卧休息时又可获得缓解。

在手术中保留患者C7棘突上方的肌肉韧带,同时通过形成穹窿进行减压,能够有效地增强棘突、韧带、肌肉和韧带复合体的附着强度,从而减少颈部肌肉韧带复合体受损的发生,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根据张为等[2]研究,在椎板成形术中保留颈部半棘肌,能够减少颈椎后伸对机体所造成的损伤,能够保持术后颈椎矢状序列,对减少轴性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该种术式对降低颈椎承受的异常应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防治颈椎退变,减少颈椎退变所致的颈部疾病。手术保留C7棘突肌肉和韧带复合体可以避免手术范围过度暴露,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不需要对C7棘突进行特别的处理,不需要重建韧带,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该种术式还有利于减少手术对韧带和肌肉的损伤,对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和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改善颈椎神经功能、重建颈椎生理曲度、恢复颈椎曲度以及减少轴性症状的关键措施,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除此之外,由于单开门进行减压术,操作简单,安全程度高,可以减少对脊髓的牵拉,从而达到改善术后神经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证明,保留颈7韧带复合体并造“穹窿”减压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减压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颈椎神经功能和活动度,和传统的术式相当,但是其安全程度高于传统术式,轴性症状更少,初始轴性症状的疼痛感更轻,并且能够有效地延迟轴性症状发生的时间。

猜你喜欢

穹窿脊髓型棘突
“嫦娥五号”采样点周缘穹窿形貌特征及成因研究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搓腰
——壮肾
刺五加苷E对穹窿-海马伞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
米索前列醇后穹窿给药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临床分析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经阴道前穹窿 经阴道后穹窿 阴道前后穹窿全打开三种入路行筋膜内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