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牵引整脊疗法与骨盆牵引法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8-08鲁天祥
鲁天祥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目前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多倾向采用保守干预,牵引是常用的治疗疗法。而常规骨盆牵属轴向牵引,牵引作用仅达L3、L4椎体,作用力受腰曲的影响,无法完全解决腰椎生理曲度异常[1]。近年来,新型的四维牵引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可实现腰椎曲度的调节,促进脊柱整体对位及恢复。为进一步比较四维牵引整脊疗法与传统骨盆牵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展开了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02-2016-01我院收治的10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全国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专题座谈会》通过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诊断标准[2],且经影像学确诊证实;年龄>40岁;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拒绝采用手术治疗;无马尾神经源性大小便功能障碍;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进行性神经根性损害;腰椎椎弓根狭部裂开者;腰椎管畸形者;合并心肝肾肺器质性功能障碍者;合并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者;入组前接受其他治疗者;不能配合治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41~76岁,平均(58.7±5.2)岁;病程 5个月~10年,平均(4.1±1.3)年;其中单纯腰痛14例,腰痛伴下肢麻木20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16例;腰椎单节段狭窄12例,多节段狭窄38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42~78岁,平均(59.6±5.1)岁;病程 6个月~9年,平均(4.4±1.5)年;其中单纯腰痛15例,腰痛伴下肢麻木21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14例;腰椎单节段狭窄11例,多节段狭窄3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干预,包括理疗、运动训练等,运动训练主要为腰背肌训练,仰卧位,进行5点式、3点式抬高腰、臀部训练,5点支撑腰部,先抬高腰部,后缓慢放平,以患者不疲劳为宜,后逐渐转为3点式支撑拱腰腰背肌训练,每日均进行训练;理疗采用远红外线理疗灯(TDP型治疗仪,神灯),2次/d,20 min/次,两组基础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盆牵引治疗,所有患者仰卧于牵引床,设定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35%左右,并根据患者耐受性进行调整,每次牵引0.5 h,牵引完毕后卧床休息0.5 h后恢复正常活动。观察组采用四维牵引整脊疗法,患者俯卧于脊柱四维牵引床(JYZ-IIIB型,石家庄康捷硕博科技有限公司),牵引初始角度为25°,逐渐上调至45°,以患者可耐受且舒适为宜,双下肢牵引至目标高度后,下腰部垫沙袋,维持双下肢左右摇晃,促进腰部在牵引下实现充分伸展,恢复腰曲正常前屈角,每日牵引1次,0.5 h/次,牵引完毕后双下肢旋转于抬高牵引床,维持腰部后伸位10 min,随后平卧20 min后恢复正常活动,2周为1疗程,两组均干预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定。参照文献[3],治疗后6个月评定疗效。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持续步行200 m无腰痛表现,未见下肢麻木症状,X线检查正侧位面均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症状及体征好转,行走100m无明显腰痛表现,X线腰曲度恢复较好;无效: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或有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②腰腿痛症状评分。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3个月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定患者腰腿部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③脊柱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变化。治疗前、治疗4周均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测定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前凸角(LL)、腰后凸角(TK)。④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评定。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定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ODI表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会活动等方面,每项6个问题,每问题最高得分5分,评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高。⑤生活质量评定。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均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4]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量表包括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组内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6个月疗效比较[n(%)]
2.2 VAS评分比较 治疗2周、4周、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不同时间腰腿痛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不同时间腰腿痛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 7.63±2.16 4.12±2.26*# 3.16±1.81*# 1.78±0.41*#对照组 7.65±2.21 5.06±1.78* 4.36±1.47* 3.41±0.54*
2.3 两组治疗前脊柱矢状位平衡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脊柱矢状位平衡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周,观察组 PT降低、SS及 LL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OD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脊柱矢状位平衡参数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脊柱矢状位平衡参数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PI PT SS LL TK观察组 治疗前 48.45±7.65 20.19±7.02 28.42±5.26 39.42±10.26 22.41±6.25治疗 4 周 49.08±6.48 17.13±4.26*# 33.25±6.41*# 45.78±8.26*# 22.14±6.26对照组 治疗前 47.41±8.95 21.42±6.57 28.43±5.31 38.78±9.79 22.43±7.14治疗 4 周 48.26±8.65 20.22±6.39 29.43±6.69 41.25±7.26 23.31±5.45
2.5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4 两组治疗不同时间ODI表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不同时间ODI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 32.24±5.78 25.65±4.26*# 16.23±2.74*# 8.12±2.57*#对照组 32.31±5.83 28.41±3.78* 20.14±3.56* 11.26±1.79*
表5 两组治疗前后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 39.55±5.26 46.25±4.26*# 57.15±3.68*# 69.52±4.78*#对照组 39.62±5.34 43.41±5.42* 50.41±4.79* 60.56±6.81*
3 讨论
四维牵引系以韦以宗教授整脊学为代表的疗法,通过调节腰椎曲度,实现过伸牵引,促进骨关节生理关系恢复,并调动腰大肌功能,恢复腰曲度,提升腰椎管容积,解除神经根受压症状,松弛痉挛组织,减轻椎管内压力,改善组织血液循环。而骨盆牵引牵引椎体作用有限,对腰椎生理曲度异常无显著改善效果。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年龄的增加,椎间盘髓核退变程度增加,弹性降低,椎间隙高度下降,侧隐窝、椎间孔逐渐狭窄,脊柱正常力学平衡遭到破坏,继而出现椎体不稳表现,导致韧带增生,引起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及神经,引起血循环障碍。因此在治疗方面需重视腰椎曲度的纠正,着重扩大椎管容积,解除椎间管狭窄。Modhia等[5]采用四维牵引整脊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超过80.0%,总缓解率高达13.3%。阿不都乃比·艾力等[6]对退行性椎间管狭窄症采用腰椎牵引及手法整复疗法,发现患者椎体曲度改善率达81.0%。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四维牵引与常规骨盆牵引疗法,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提示两者对改善患者腰腿痛及腰椎功能障碍均有肯定的价值,但前者上述评分均低于后者,且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后者,主要与四维牵引可充分调动患者腰大肌功能,有助于腰椎曲度恢复,改善腰椎管容积,更利于解除腰椎功能障碍有关。同时进行脊柱矢状位平衡参数监测发现,治疗4周后观察组PT降低,SS、LL均上升,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受退变、劳损、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重心逐渐前移,通过骨盆后倾、骶骨水平来代偿上述改变,但PI角代偿功能有限,引起脊柱应力集中,加速脊柱退变速度,而在四维牵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S、LL增加,PI略有上调,PT减少,与脊柱失衡机制相反,有助于恢复骨盆-矢状位平衡。此外,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主要与前者可更好地恢复患者腰椎曲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减轻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促进其尽早回归社会有关。
综上所述,四维牵引整脊疗法可减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提高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