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预防对策

2018-08-08黄学成都市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成都610031

医药前沿 2018年21期
关键词:血块脑组织脑出血

黄学(成都市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31)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不仅致残率高,还会因病情恶化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除了常规的开颅血肿清除术,还包括颅内微创穿刺引流术和脑室内微创穿刺引流术等,但手术后再出血,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预后[1-2]。因此,探讨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针对性地防治患者术后再出血,对降低临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分析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9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标记其为观察组,另将同时期我院收治的49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未出血患者记为参照组。参照组:27例男,22例女,年龄48~73岁,平均(66.4±5.3)岁;Ⅰ级22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Ⅳ级4例;观察组:29例男,20例女,年龄49~75岁,平均(66.7±5.2)岁;Ⅰ级23例,Ⅱ级11例,Ⅲ级9例,Ⅳ级6例。研究纳入对象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的医学伦理审核标准,且患者家属签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或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都对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状况、手术术式、生存质量及死亡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和综合评估。38例患者行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33例患者采取颅内微创穿刺引流术,27例患者实施脑室内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24h采用CT检查的确出血状况,发现术后再出血患者49例。针对患者术后再出血的情况,采用骨窗开颅手术止血、清除血肿,在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以防引流管内形成血栓,并清除引流管内血栓块,确保引流管路的通畅。

1.2.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及脑组织受损情况、出血距离手术时间、凝血块形状、术后血压状况、术后是否存在躁动等临床指标,以此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术后再出血状况,分析比较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血管与脑组织受损、术后血压状况、凝血块形状等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是否再出血患者中所占的比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所有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检验用χ2和t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凝血块形状、出血距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及脑组织受损状况、术后血压情况、术后有无躁动的指标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表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n,%)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属于常见病,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为颅内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破裂,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死亡。对手术治疗指征,临床上主要采用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对活动性出血点进行止血,但易发生术后再出血,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3]。因而,为了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预后,明确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给予患者相应的防治措施,将有可能有效预防患者出现术后再出血的情况。

本研究将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再次发生脑出血的情况,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中年龄低于60岁,凝血块形状规则,术中出血量少于60ml,术后收缩压小于200mmHg,血管、脑组织受损较轻且未出现躁动的患者例数明显更少,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年龄、凝血块形状、出血距离手术时间、术后收缩压、舒张压状况、血管和脑组织受损情况及有无躁动症状的情况,都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次发生脑出血造成影响。且年龄≥60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机体功能衰退,病情较为严重,不但增加了病情控制的难度,还会增加患者的血管压力,加大了术后再出血的发生几率。另外,针对出血距离手术时间少于6h的患者,还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缩短手术期时间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以便提升患者的预后[4]。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因血管所受压力较大,更易发生术后再出血的状况,而凝血块不规则会影响手术操作,增加手术创伤,也会增加患者术后再出血几率;同时,血管及脑组织受损后也会导致再次出血;术后出现躁动的患者,因血压升高,活动大也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率。

针对上述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还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防治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使用手术室微镜进行止血处理,操作时要保持动作缓慢、轻柔,术中止血彻底减少术中对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2)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术后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速度,防止血压出现大幅度波动,必要是镇静;(3)尽量在患者出血6h内实施手术,缩短预期准备时间,合理把握手术时机;(4)合理使用降颅压药物,并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强化监督;(5)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干预,为其制定饮食、运动护理方案,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及时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以稳定患者的血压;(6)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高血压脑出血的疾病知识,增强患者的安全意识,使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5]。综上所述,在明确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后,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能有效减少术后再出血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手术预后。

[1]张宁,李晓楠.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367-368.

[2]宋克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144-145.

[3]刘国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外医疗,2016,35(36):71-72+96.

[4]谢永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1):2028-2029.

[5]方素萍.探析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并发颅内再出血的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3):236-237.

猜你喜欢

血块脑组织脑出血
经血发黑还有血块,超过3天要警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磕掉了牙齿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吸痰管替代尿管清除膀胱血块的对照研究▲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