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8-08-06喀日耶姆·阿布力克
喀日耶姆·阿布力克
摘要:体育游戏教学模式符合青春期学生的认知特点,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促进了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能够提高体育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激发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接着提出了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运用
一、前言
跟其他理论学科教学不同,体育教学属于目的性、技能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科目,通过体育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掌握运动的技巧,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了更好的增强学生的体质,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新课改强调,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增强他们的体质,让学生能够互帮互助,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体育游戏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促进了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提高体育学习积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阶段,不但包括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上的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很强的可塑性,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实现身心同步发展。初中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关键期,仍旧喜欢做游戏,这是其天性使然,游戏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就是趣味性,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初中体育课程不只是简单的教学生去玩,或者简单的做一些体育动作训练,而是通过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引导全体成员参加到活动中,让中学生通过游戏比赛来感受竞争,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且,通过体育游戏能够让他们明白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则,规则在各个行业都是很重要的,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老师组织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这样简单的体育游戏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很大,帮助他们积极参与竞争。比如,在体育课中进行拔河比赛的游戏,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或者四个小组,赢的一方有奖励,体育教师作为比赛的裁判,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培养了竞争意识。
3.激发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初中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要想能够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标,开展一些体育游戏项目,需要学生不断克服自身条件甚至是自然条件,在体育游戏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能力以及接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用积极、乐观、奋进的心态去对待体育游戏和生活。而体育游戏中那些留给学生独自完成或者独立思考的机会,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
挫折无处不在,用积极的心态应对挫折是初中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中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都不是特别成熟,可能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产生挫败感,会在情绪上表现出来。如果老师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让学生的负面情绪积累就会造成其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在体育游戏开展过程中,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活跃了教学气氛,还能够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控制力,愉悦学生的身心,让他们通过游戏舒缓内心的紧张感与不安感,让中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游戏中放松自己,培养其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体育游戏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应用。
由于中学生自身实际特点存在差異,加上生长环境的不同,在组织体育教学的时候如果采取同一个尺度和内容,教学成效不是特别明显。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体育游戏运用到教学中,表现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游戏教学。比如,在中学低年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容易出现模仿行为,也喜欢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就是所谓的“出风头”,在体育游戏应用的时候,选择那些简单、容易操作,运动强度相对比较小的游戏来开展体育教学,像传统的踢毽子游戏、抓人游戏等。到了中学高年级阶段,随着身体各项机能的发育,他们开始喜欢一些球类的游戏,体育教师要迎合学生的需求,开展诸如“带球夺人”的游戏,这样的游戏难度稍微增加了一些。此外,要不能忽略男生女生性别上的差别,这也会导致他们喜欢不同的游戏项目,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女生喜欢协调性突出的游戏,像跳皮筋以及扔沙包等,男生则喜欢对抗性的游戏,像拔河比赛等,这些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在内。
2.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师示范动作、学生模仿动作的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最好的老师,当有了兴趣之后学生才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兴趣可以说是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当有了兴趣才会有心理上的期待。所以,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要先从教学模式上下功夫,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授课成功的开始。在体育教学准备活动中,要明白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选择游戏教学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堂准备活动中,一般会开展常规性的活动项目,体育游戏在常规化的课堂导入环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开始之初,可以让学生进行队列练习,选择“队列游戏”,开展过程如下:所有参与游戏的人员围城一个圆圈。当游戏开始之后,教师指定某个学生采用顺时针的方向开始游戏。如果第一个人喊出“立正”却做出稍息的动作,那么第二个人就要喊出“稍息”做出立正的动作,接着是第三个人、第四个人,以此类推,出现错误的学生要自觉接受大家的“惩罚”。此外,可以在每个队伍中选择出一名动作到位的学生担任“小小解放军”,让这一排的学生在集合环节练习的时候观看同一排的 “小战士”,一旦发现动作不一致要及时调整自己。告诉学生不能由于自己的动作不规范让整个队伍看起来不整齐,教育他们做到“快、静、齐”,从而养成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同时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3.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运用。
中学生喜欢体育游戏,这样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让学生的热情高涨,而学生的行为与作风等都表露的很明显,能够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欢愉。对于体育运动的技能训练来说,其过程显得有些枯燥,而在体育教学开展中运用体育游戏,能够发挥游戏的特点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度。比如,在开展跳绳活动的时候,由于小部分学生的协调性差,教多遍仍旧记住不摇绳的规范动作,习惯把跳绳举到肩膀上面。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可以实施“一帮一游戏”活动,让一个动作规范的学生带一个动作不是特别规范的学生,帮助他们指出不足之处,两人合作练习。这样以来,通过相互交流,两人都能受益。尤其是“师傅”,通过帮助同学感受到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游戏内容的时候,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方式的趣味性上,不能单纯的为了玩而玩,还要把侧重点放在“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上来。通过开展这样的体育游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平时接触不到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戒骄戒躁,让他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把其心底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步削弱。比如,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竞走比赛等有强度的体育游戏,这些训练不但能够挑战学生的意志力,还能考验学生的体能。
4.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基本部分中的应用。
初中体育运动中,技能的训练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技能训练又比较枯燥无味,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厌烦心理,参与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状况,可以选择在技能训练中穿插体育游戏的方式,结合游戏的特点让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在基本部分训练中,游戏安排要注重具体的规则使用,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提高热情,放松自我。比如,在培养学生的速度和耐力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接力比赛”的游戏,具体的开展进程为:在游戏准备阶段,可以先在操场上画上一个起跑线,结合每一个队列的人数分配,起跑线的五米的位置并排插上四面小旗子,每个小旗子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两米左右。在每个小旗子前面大概二十五米的位置放置一个实心球,再放一些体操棒。可以结合班级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体操棒,在起跑线后等待彩排发号施令准备起跑。当起跑的指令发出之后,第一个人拿着体操棒跑到小旗子跟前,放下体操棒,急速往前跑,绕过实心球之后回归到队伍方向,拍一下第二个人的手之后直接站到队伍的末端。第二个人按照同样的路线跑回拍一下第三个人的手,依次进行。这样的体育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5.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程结束部分中的应用。
在体育基本课程结束的这个时间段,学生的機能处在一个相对疲惫的状态,中枢神经的兴奋度不是很高,继续采用一般性训练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训练成效不明显。这个时候采用游戏教学法,结合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好胜心强,喜欢竞赛等选择游戏项目。比如,在学习完体操项目双杠的比屈伸、单杠的引体向上之后,在练习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分组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四、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取得成效的保障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游戏教学模式成效的保障。对于中学体育教师来说,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具备基本体育教学知识,能够运用游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具体如下:首先是体育专业能力。教师良好的专业能力能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因为体育学习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教师的体育专业能力是开展一节课的前提。其次是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这种能力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内容,要求体育教师能够驾驭体育课堂,由于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重复性等特点,体育教师要能够进行口令的指挥、队形队列的训练、语言的表达以及相应的沟通与交流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听从老师的指导。再次是体育教学创新能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教学创新方式的培养。让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选择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最后是体育教学评价能力。完善评价考核手段能够激发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那些体育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可能是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认为其成绩不好,更不能歧视他们,同样也不能过分的夸大那些体育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以免骄傲。对于那些不想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要耐心的进行帮助,本着真诚的态度给学生进行谈心,让他们表达对体育知识学习的看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不能单纯的为了游戏而游戏,要科学统筹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的地位,结合具体实际,做到需要拓展的拓展,需要压缩的压缩,从而优化知能统一。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中学体育教学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体育游戏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体育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激发学生顽强的意志力,让学生展示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是因材施教的表现,也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康宏亮.李友生论”游戏化”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2]祝旺灵.融游戏于体育,提高学生体育素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3).
[3]孙寅超.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5(25).
[4] 朱洪磊,赵郭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浅谈体育游戏的使用与创编[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15(4).
[5] 范莉莉.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102-104.
[6] 季浏.任晓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8).
[7] 徐崔华.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5(5):71-72,125.
[8] 许镇安.活用项目教学法创新体育教学——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6(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