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2018-08-06刘亚妹

魅力中国 2018年25期
关键词:数学素质学生为主体教学环境

刘亚妹

摘要:数学教学的根本就是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和谐发展。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构建三维目标和谐发展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人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为主体;数学素质;教学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教育,要坚决走出单纯知识教学的误区,应该培养学生更内在、更深刻的知识——数学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及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营造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创造人人都有自尊、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善待“差生”,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不能以简单的对或错进行评价,要进行简短的点评,起到激励促进的效果,让学生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要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了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得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教学“循环小数的意义”,让学生计算1÷3= ,97.8÷11= ,在让学生把求得的上0.33……和8.89090909……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就像循环小数一样依次不断出现?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周一至周日”,“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学生们的讨论与认识太好了,把对数的简单认识进一步深化到生活中的现象,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展现出智慧的火花,生命的精彩。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主动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如《认识乘法》的教学,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我班王艳同学过生日,邀请了班上的同学,王艳准备给每个同学2个苹果,如果来了2个同学,王艳需要准备几个苹果?你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学生:王艳要准备4个苹果,用加法表示,是2+2=4。教师:如果来3个同学呢?学生:3个2相加,2+2+2=6,王艳要准备6个苹果。教师:如果来了6个同学,王艳需要准备多少苹果?学生:就是6个2相加。结果是12。教师:如果全班50个同学都参加呢?学生开始计算,学生都表示这样的计算太麻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的解题路径。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在50和2之间添加一个符号,写成2○50。中间的这个符号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符号,教师及时抓住时机,把所有的符号换成×号。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创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主动探究最佳方法,获得最佳的思维方式,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三、积极构建三维目标和谐发展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教育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有本质的区别。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除了本身的数学知识之外,还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获得良好发展的重任,学生获得的不仅有简单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我们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设立发展性教学目标:

(一)对数学事实的认识目标。

要教育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接受的数学事实,如平面几何图形的互相联系等,同时还要掌握数学探索的过程、数学文化价值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情感目標。

如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科学分析的态度和习惯,感受和欣赏数学美等方面,如《统计》教学,让学生通过探究、展示和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数学思考能力目标。

数学思考并不是思考数学,而是通过课堂上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中的问题。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及演绎论证等方面得到发展。

(四)解决问题能力目标。

让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的解题策略。这些发展性目标都需要教师关注和实施,才能实现和谐完美的数学教学。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后,让学生解决问题:师生174人去秋游,每辆面包车限乘18人,车费180元;每辆大客车限乘46人,车费300元。可以怎样租车?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6×3=138(人),18×2=36(人),300×3+180×2=1260(元);46×4=184(人),300×4=1200(元);46×2=92(人),18×5=90(人),300×2+180×5=1500(元),在比较中可选择最佳方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深入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明他明白实际生活中面临的一些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只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人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数学素质学生为主体教学环境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一体化教学课堂新模式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备课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拉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如何提高高中生数学素质的探讨
数学概念变式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