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8-06尼沙古丽·艾沙
尼沙古丽·艾沙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内容的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的教学思想,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掘学生潜在的素质和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习惯;方法
根据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得知想要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补课和增加作业量并不是有效的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只有依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累积才能得以提高,好的阅读能力不仅仅能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在文学作品中感受艺术的情趣,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的根本作用在于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由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两部分组成,阅读能力会直接对人的学习和工作产生基本的影响,锻炼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目前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课题。但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限制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秉持着传统的灌输式讲解方法,让学生一味的倾听回答这样不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要重视教学思想的完善,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保证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整体的提升实现其潜能和素质的全方位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兴趣是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根本因素,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兴趣是阅读的内在动力,只有有了兴趣的引入学生才能够找时间主动阅读。所以说想要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最关键的一点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培养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基础发展,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掌握有效的课程引导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每堂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彩的开场白或者有趣的话题作为课程引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一节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引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整堂课的开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得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得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学工作得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小学时期得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认知得过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要从构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入手,保证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开始学习,让学生能够轻松叙述,能够详细表达。教师真诚的面对每一个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当中,实现个人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丰富的课堂游戏,强化学生得阅读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个性活泼。喜欢表演,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讲解童话类的课文时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童话角色。在中年级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剧的方式编排剧本内容,演出课本中的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些表演的形式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还能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实现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发挥,最终让其感受阅读的乐趣,保证学生在乐中学,在快乐的氛围下收获更多的知识。
(四)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阅读兴趣。
教师要在小学阅读课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成功感,只有充分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让学生有更高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其阅读动力也就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后他们会像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一样感到喜悦。接着就会对阅读产生深厚的兴趣,同时形成强大的动力,鼓舞着他们向更加深入的阅读学习中努力,让学生实现更多的成功,进而将阅读作为稳定的兴趣持续保持下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竞争机会,让其感受更多的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努力的价值。
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让学生掌握阅读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到书本教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教师要根据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新时代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内容。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不能够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为目的开展教学,而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能力发展,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使用促进学习的工具和方法。
(一)初读课文阶段。
当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文章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比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一课,可教抓关键词体会内容的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可教抓思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要向学生传授根据内容、中心人物、语言等不同类型命题的方法,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将语速放慢,保证能够做到眼看、口读、心到几方面共同理解文章,将文字的读音放在重要的教学工作上保障学生可以读的通顺。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字典,当在阅读中遇到生僻的字词时可以及时查阅,遇到不能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分解词素、换词、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等方法去体会词语的意思,在首次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自然段去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教会学生摘取重点词句的方法,让其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概括并归纳层意、段意。当学生可以读懂自然段落的含义后教师就要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掌握文章的思想大意上,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在这个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掌握划分段落的方法,在第一次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读书技巧,以此提高初读能力。
(二)品读课文阶段。
当学生掌握了初读课文的能力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就要教会学生品读文章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理解字词句,不要脱离文本。文本对话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重要,因此阅读教学中,不要长时间离开课本夸夸其谈,拓展也不要太多。有些教师在讲优质课时,虽然把学生的情调动起来了,但在进行文本的感悟与拓展时,大谈文本之外的东西,脱离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这样整节课就显得空洞、不切合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紧紧把握文本,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有价值的拓展训练。
1.要教会学生如何了解各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学习读书要领会其中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如《林海》一课,教学生從段与段的关系去理解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进而理解文章思路。
2.教会学生品读重点段落。在品读重点段落时,教师指导下的读书、思考、交流、练习应当成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如《林海》一课,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其中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更应指导学生理解。如:让学生从内容上体会“海洋”指什么?“白色浪花”指什么?其次还要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语句所描述的情景,如“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是什么样子?“青松作山,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是怎样一幅画面?要让学生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图画。
(三)总结课文阶段。
当学生掌握了品读文章的方法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全文并展开归纳和总结,比如在学习《林海》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文章之后在首次阅读的基础上找出文章中三次说到“亲切、舒服”的句子,之后带领学生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作者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的感受的,带领学生找出三次感受的段落位置之后将这三次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总结出文章中所说的大兴安岭特有的温柔的美,再进行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各种特点带领学生理解文章。可以通过文章题目的启示,重点段句的点出,重点词语的理解以及中心内容的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好的词句或者精彩的段落,要及时摘抄到笔记本当中。当然教师要在这些工作开展的开展之前让学生掌握归纳总结的技巧,让学生学会摘录优美的词句,可以及时发现疑难问题。通过学习笔记的记录和熟悉掌握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也就是说不同的阅读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这些阅读方法的组成具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对学生开展阅读教育的时候要科学系统地展开计划安排,有步骤地将教学方法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转移,保证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能够领会其中的要点和重点。在阅读其他文章的时候能够有机可循,深入的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新的文章内容。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强化学生得阅读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给他一碗饭,只能解决暂时的需要,但教给他生存的技巧则能让学生终身受用,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就要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为其阅读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表面上来说,阅读就是单纯的用眼睛去看书本文章,但实际上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还掺杂着复杂的心理活动,高效的阅读除了要求学生用眼睛看文字、段落之外,还要用心去感受,用嘴去表达,用笔去记录,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当我们遇到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作品不要只是单纯的阅读,需要用心去感受,认真思考,说出自己的感悟,同时对重点部分进行批注,真正实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习惯。
只有质疑才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的知识的开始,更是掌握新的知识的动力,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才能够实现一个人思维的发展,才能够展现一个人思维的活跃程度。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更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讲解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尽量让学生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长此以往,学生就学会了质疑,只有能够提出疑问才能够产生求知的欲望,进而发展到积极探索知识的状态,实现新的教育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锻炼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为今后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持久得工作,教师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开拓学生得视野,让学生掌握更多得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知识得海洋里遨游。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地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致谢
完成了这篇论文之时,最深的感触就是时间紧张,专业知识很是缺乏,在此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论文的。特别是感谢指导老师在完成整个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老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处世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会在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影响我。值此论文完稿之际,特此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另外还要感谢沙雅县教育局相关领导、各乡镇教育管理者及中心小学的校长、老师,感谢他们在我进行学习调研的过程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作为我强大的精神支柱,让我有了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论文的写作,他们那浓浓的爱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审阅我的论文!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马翔.提升小学阶段学生语文阅读分析能力的思路探讨[J].快乐阅读;2013年07期.
[2]魏永宁.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率[J].神州;2012年33期.
[3]叶洋.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浅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9期.
[4]王晓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J].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