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茉莉花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2018-08-06麦秀芬黄先学

魅力中国 2018年14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课程体系

麦秀芬 黄先学

摘要: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地方产业的发展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又为职业教育带来发展机遇。本文研究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中职学校应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满足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本文先对课程、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等内涵进行界定,然后对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联性进行实践与研究,按“找准定位,服务产业”为原则,构建服务茉莉花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体系;体系构建;服务产业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是育人的载体和依据。课程连接着两头,一头是学校,一头是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主要是通过课程实现的,学生在学校的活动几乎都与课程相关。一所卓越的学校必然拥有卓越的课程,课程的竞争力决定学校的竞争力,课程的影响力决定学校的影响力。课程建设作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贯穿着学校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值得思考与研究。

一、课程体系内涵的相关界定

(一)什么是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是对某一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课程在学生成长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构建开放多元、内容充实和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具个性、更多选择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二)什么是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顺利实施的依据。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三)什么是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学校在把握国家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不变、国家课程设置不变、学生发展基础目标不变的前提下,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学生发展和教育资源情况,对现行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和适当整合重组,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中职学校开始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总体而言,当前的课程体系仍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有些脱节

由于中职学校缺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针对性开展调查研究,导致中职学校没有以产业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为依据开发和设置课程,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理论与实践不能准确吻合,课程以理论课程为主导,忽视实践课程及专业课程的更新,使得课程设置不能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產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要。

例如,随着横县茉莉花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严重缺乏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生态旅游等岗位的技能人才,但我校涉农专业课程设置滞后,没能很好对接岗位需求。因此,需要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二)课程建设目标不够明确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论一直在继续,其中争论的焦点在于职业教育究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还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由于课改方向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课程目标在基础素质与实践能力之间摇摆不定,出现了中职学校不断地修订课程目标、调整教学计划的现象。事实上,在当今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职学生既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要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课程目标,使其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以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为目标,这决定了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先,分配好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比例。然而,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的现行课程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系统性,中职学生原本基础知识就薄弱,如果理论知识在课程内容中占的比重过大,就会导致他们既学不好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又不过硬。其次,课程内容陈旧,没有按照产业岗位需求及时更新,不能适应用人单位及社会的需求。

(四)课程结构不合理

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结构的影响最关键。学校的影响力,取决于课程的影响力;学校的创造力,取决于课程的创造力;学校的生命力,取决于课程的生命力。这三种力量的体现主要取决于课程结构。现在的课程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结构专而窄,基础性和综合性不够。并且,课程结构主要以知识为中心,过分强调知识系统性,忽视实践教学,学科间相互独立,不利于课程整体优化。

(五)课程开发缺乏企业参与

中职学校课程体系以就业能力为重点,技能训练为特色。这一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该有企业的参与。事实上,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时都是教师“闭门造车,自给自足”,校企合作开发与实施课程只是停留在喊口号上。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应当考虑学校、地区和社会的需求,考察学校、企业及社会等方面发展对人才和信息的需求状况及特点,以期开发出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于学校、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校本课程。只有这样的校本课程,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构建服务茉莉花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对接本地特色支柱产业——茉莉花产业,通过开展茉莉花产业技能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了解服务茉莉花产业发展的职业岗位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按照茉莉花产业发展需求,选择课程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建设教学资源库,构建服务茉莉花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如图所示。

(二)课程体系构建内容

我县茉莉花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较大的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带来茉莉花产业就业岗位和岗位要求的变化。学校涉农专业根据这样的变化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1.确定茉莉花茶产业链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将行动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构建涉农专业课程标准。依据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引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把岗位生产要求融于教学,完成了服务茉莉花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构建。

2.以茉莉花产业链主要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各个涉农专业的核心课程。新形势下的茉莉花产业链包括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信息和旅游等,首先要依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分析这些产业链的主要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然后设计可承载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即支撑专业的核心课程。

(三)课程体系构建特色

围绕学校专业群对接茉莉花产业链,全方位整合资源,把握茉莉花产业转型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走向,明晰行业企业发展的重点,前瞻性地预测其未来发展的方向,调整与优化专业布局,构建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实现专业服务茉莉花产业链全覆盖,引导茉莉花产业转型发展。

以茉莉花产业岗位需求确定课程的设置,以培养职业能力组织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开发了《茉莉花种植》《茉莉花(茶)加工》等8门核心课程,构建了服务茉莉花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的有效衔接,体现了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地方特色性,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钦爽.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18):149

[2]李锋,李子昀.对接地方产业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3):1-4

[3]黄培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09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