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8-08-06汗尼克孜·赛买提

魅力中国 2018年15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兴趣小学语文

汗尼克孜·赛买提

摘要: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提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同学长时间没有提问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提问式思维活动的表現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想要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要构建问题意识。但问题意识并不是天生具备的,它需要培养和激发。小学教师要在掌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分析学生的表现,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引导,在分析问题内容的同时总结提问能力的提升要素,有根据性的锻炼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敢问、善问并且愿意提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问”主要是学生的权利而并非教师的专利。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转为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一切,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现代化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融合到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旧知识中的能力,要在教学中适当恰当的将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入到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点上。引导学生形成心理悬念,将学生置于熟悉新知识但是还没完全掌握得境地,这样就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强化学生的认识水平,实现学生提问兴趣的提升,探索欲望的加强。教师的语言、态度和表情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适当鼓励学生,可以让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不管提问是否符合实际状况,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都要予以鼓励,要让学生认识到提问是有勇气的表现,是展现其积极学习新知识的态度的途径。对于学习水平较弱的学生,如果他们提出问题,那么教师要给予重点表扬,要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以后更善于提问。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节课得时候,一个个性腼腆的孩子提出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是指作者的心像刀割一样痛吗?”孩子说完这个问题之后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导致于这个提问的同学在之后很久一段时间内都不再提问,于是我利用课下的时间引导这名同学肯定他的提问,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提问。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个性腼腆,胆子小的孩子身上。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需要的只是知识技能,而提出问题就是站在新的角度去分析旧的问题,创造新的可能,可以发挥创造性思维。这才是社会进步的真正体现。但在现在小学课堂上很多学生不敢举手提出问题,除了是怕自己说错让同学嘲笑之外,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让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再有就是一些学生惰性心理使得其只想混过这节课,不想做出积极思考。最后一点是因为很多学生认为课本和教师就是标准答案,不敢挑战教师和书本。这些原因都会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带领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质疑课题入手,也可以让学生从质疑字词意思开始提问,还可以带领学生结合课后问题质疑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寻找规律,找到提问的方法,以后老师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就能够熟练的从这几方面入手。当这部分能力形成之后教师就要开始引导学生提出更难的问题,否则学生长时间只提出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会影响其深入思考的发展能力,没有足够的个性提升,会影响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二、构建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构建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主动提问,这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因素,也是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教育方法。好的教育,除了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彼此的交流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建立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之上开展教学,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增加思考的时间,扩大思考的空间。要善于自我表达,要具备一定得交流能力,要感受更多成功的经验,让学生在整个学习的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思考,只有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克服惧怕心理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除了这些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要能够对现有的理论和观点进行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思想超越传统理论的制约,将思路向新的角度发展,向新的领域提升。我们的学生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教学,认为教师和书本就是知识的权威,不敢挑战,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引入,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反思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思想情感的问题,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当然想要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在教学工作中锻炼并发展学生的其他思维,要保证学生能够不受思维定式的约束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去思考问题,比如在进行写作指导的顺序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辨识以及分析问题的前后联系的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定向思维的传统学习方法总而言之,每个人都会有批判性意识,就是要适当引导,善于引导,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运用这种思维提升能力,问题意识的养成只有教师放手才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提出问题,才有可能大胆的参与批判和质疑。

学生由质疑问难所享受到的成功体验,往往来源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所给出的合理评价。如学生提问出现问题或错误,教师切忌不要嘲笑,应肯定其大胆行为,发现其发光点。学生最渴望得到的是老师的欣赏和赞美,尤其是后进生,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美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提问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可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会更好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我们乐于对每一位学生的质疑能力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的质疑能力,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借以发现并发展学生的质疑潜能。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恰当或不明确的问题,我们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要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或者,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对学生提出的,应采用与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处提问。

三、锻炼学生掌握提问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借题质疑。

想要强化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要从鼓励学生质疑入手,让学生质疑问题、质疑课题,一般文章的题目也就是文章的眼睛,因为文章题目能够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题展开质疑,这是对整个文章展开质疑的基础,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初读质疑。

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初读文章的时候提出质疑,在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文章时所提出的疑问是锻炼其提问水平的最佳时机,只要掌握适当的时机就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强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可以得知当学生在初次接触一个新的文章之后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带领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新的句子以及文章内容等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除了能够让教师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掌握学生对文章的了解程度,另外一方面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以及兴趣方向来完善教学思路和方法,可以围绕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而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

3.深读质疑。

初读课文时的质疑,纵观全文,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浅显,难以涉及到重难点,在深入阅读时,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在解疑中再质疑。

4.赏读质疑。

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长期配合才能完成,教育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整个学科的提升,质疑也是如此,当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某一节课程中,带领学生开展质疑的时候,学生如果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那就是教学的成功。在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文本的结构入手,分析其遣词造句、修辞运用等多方面内容去发现并提出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针对矛盾性进行质疑,很多语文教材当中的课文内容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找出矛盾点并且进行质疑,这样在激发学生思维冲突的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构建结构问题上提出质疑,在问题中质疑,在实际应用上质疑,另外还可以对文章的标点符号备注以及表达方法等多方面提出质疑。只有让学生不断质疑才能够强化其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够深入发展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善于诱导,引导学生总结提问

除了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之外教师还有启发学生总结提问的能力,要让学生可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比较,最终筛选出对学习有益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提问是无效的,要从问题的质量入手分析物体问题的深入程度,辨别其对个人思维的影响状况。比如我们所学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常识性的知识内容,其拓展空间很大,我们要结合说明文的这一特点进行拓展阅读的能力培养,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引入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对说明文的内容展开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总结和把握,要让学生在确定所要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意识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一两个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制定研究计划。之后学生要在课内外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可以展开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这个环节一般在课外进行想要保证成效教师就要重视引导和指导,要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一定的培训,让学生掌握查阅文献检索、对资料做比较的能力。另外为了让学生的研究更有意义,强化拓展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新教改环境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以下几方面滴要求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这种和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质疑方法能够有效的融入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强化学生提问的水平和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知识领域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在强化个人知识储备的同时实现质疑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学习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论

问题是一切创造的源头,疑问是一切创造的根本。想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其个体认知发展空间和能力。就从强化学生的问题水平入手,让学生能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且可以在疑问中总结新的知识,掌握旧的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这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致谢:

完成了这篇论文之时,最深的感触就是时间紧张,专业知识很是缺乏,在此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论文的。特别是感谢指导老师在完成整个毕业論文的过程中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老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处世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会在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影响我。值此论文完稿之际,特此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审阅我的论文,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 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希平.《学会思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

[3]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J].教学月刊,2002,(4).

[4]《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兴趣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