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8-08-06李莉

魅力中国 2018年14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辅导员高校

李莉

摘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精、高效率的辅导员队伍,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快我国教育体制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它的建设存在滞后性,依然存在着例如人员配备不到位、结构规划不合理、工作涉及面过宽、强度大等问题,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大力加强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优化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而稳定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重新审视辅导员的定位和功能,分清职责。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各高校在使用和安排辅导员时,必须明确要求辅导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绝非一般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的服务者。高校领导一定要了解辅导员的全称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完成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又管的一切内容。当然,辅导员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同时也应从事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各院校在强调辅导员队伍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必须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有着明确的定义与分工。个别院校出现的辅导员代替学校教务处办理学生学籍相关手续、代替学生工作处管理学生材料与档案、代替财务部门收取费用、代替学校宿管科充当宿舍管理人员等等不合理而又不得不做的情况依然存在下去,那么辅导员队伍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学校、院系领导要把辅导员从学生保姆和职能部门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才能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既保障了工作质量,又有利于对辅导员的考核,最终使队伍的发展走向正轨。

二、加强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是推进辅导员工作职业化。辅导员只有在本职岗位上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才有可能具备较强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如果辅导员把这个岗位当成一个过渡性岗位,就会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就会给辅导员素质的提升带来困难,为此,推进辅导员工作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要按职业化的要求建立辅导员选拔、聘用、考核、奖惩、培训等有效激励机制,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进入辅导员队伍须迈过“门槛”,具备较高的学历,有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等。学校要有成体系的辅导员岗位津贴标准, 要落实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职称序列,并与教师职称序列相衔接,要有与职称评聘一致的党政管理岗位非领导职务评聘措施。二是辅导员工作岗位结构系列化。辅导员工作岗位实行结构系列化,有利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明确, 有利于辅导员作用的有效发挥, 有利于增强辅导员工作成就感。辅导员工作岗位结构可以实行初、中、高分级制纺锤型系列建设,初级辅导员为学生工作事务管理员, 主要从事学生工作事务的管理, 是新从事辅导员工作和达不到进行专业辅导能力的学生工作人员, 以及专门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人员;中级辅导员为学生心理、行为、生活、职业、学习等专业辅导员,从事少量学生事务的管理,主要承担思想品德、形势政策、就业指导、公关礼仪、形体训练、档案文秘等教学和学生心理、行为、生活、职业、学习等方面的综合专业辅导或有所侧重的专业辅导,是有了一定学生工作经验,具备专业辅导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人员;高级辅导员为研究规划指导员,是辅导员队伍的学科带头人,主要承担学生工作的专项研究和具体规划的策划、协调、指导及有所侧重的重要专项专业辅导和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是有丰富经验的学生教育管理者,有较强的工作研究、组织协调和专业辅导能力。

三、实行辅导员职务评聘规范化。

要按照教育部要求的数量设置岗位,辅导员职务评聘采取评聘结合的方式,与其它技术职务评聘同步进行,独立设置系列。辅导员职务评聘实行任选双跨,既可以选择申请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思政系列技术职务评聘或(初、中、高级)辅导员定级评聘,同时也可以申请党政管理系列的非领导职务评聘。辅导员定级评聘时,初级与技术员或助教级技术职务相对应;中级分为中一级与助教级技术职务和副科级非领导管理职务相对应,中二级与讲师级技术职务和正科级非领导管理职务相对应;高级分为高一级与副教授级技术职务和副处级非领导管理职务相对应,高二级与教授级(或副教授级)技术职务和正处级非领导管理职务相对应。

四、用好政策,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

长期以来,辅导员学历、待遇都处于学校底层。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辅导员工作得不到广泛的认可,更为深层次的则是学校的政策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职称系列, 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实际出发,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高校要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的一门学科, 鼓励他们树立科研意识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针对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就业、党建、帮困助学、大学生成才开展学术研究。对他们撰写的研究论文,应当和其他学科的科研论文、科研成果一样能得到尊重、评定和鼓励。辅导员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不仅弥补了长期以来学生工作第一线人员研究探讨不足的问题,而且辅导员通过一个时期的研究,提高了科研能力,在職称聘任中更易晋升。这对于他们的学术能力、职业地位的提高和更加稳定工作,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着积极作用。

结语: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责分工,健全考评制度,提供政策保障,落实具体措施,使他们工作有条件、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材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2]陈军绘.刍议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分析[J].南方论刊,2006.10

[3]卞亚琴,邱珊珊,刘术泉.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与职能分析[J].新西部,2007.4

[4]刘红斌,邓基泽.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功能及其素质要求[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辅导员高校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